


2021学年14.中国龙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14.中国龙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特别注重学生对龙文化和精神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多数学生可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描述与分析,初步具备了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开展本课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1)通过本课学习,简单了解中国龙文化的背景和历史演变。
(2)知道龙的各部位取自哪些动物原型,有什么象征意义。
2、技能
(1)能用流畅的语言讲出中国龙各部位的原型及象征意义,以及自己对中国龙精神的理解。
(2)利用多种材料和多种造型手段,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舞龙道具。能抓住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的特点进行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观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龙在造型上的变化。
2、在认识龙的各部位象征意义时,展示各种动物原型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象征意义。
3、在艺术实践中,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舞龙,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用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的主动性,从而更深刻地体会龙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观察、欣赏龙的造型,了解并讲述中国龙的历史及其象征意义,体会中国龙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龙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导入
课件播放视频:舞龙场景。提问:你看见的是一个什么场景?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
小结:每逢喜庆节日,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人们通过舞龙来干什么?学生:“祈求风调雨顺,消灾避难,宣泄一种欢快的情绪……。” 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无所不能的,是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身的神物。今天就随孟老师一起走进龙的世界,了解龙的文化,欣赏龙的风采。
教师出示课题:中国龙,同时板书出来。
学生观看,跟着动起来。
学生:人们在舞龙。喜庆节日,高兴、激动……。
通过欣赏视频,学生初步感受舞龙时热闹的场面和人们快乐的心情,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龙文化的兴趣。
了解中国龙的历史
1、初步认识龙。
教师出示龙的图片。
提问: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龙的形象?有没有见过真的龙?
小结:龙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
2、中国龙文化上下五千多年,源远流长。提问:你知道最早的龙形最早出现在哪个时代?
请同学们欣赏课件,不同时代中国龙的图片。并赏析其龙的特点。
学生:在墙上、动画片里……没有见过真龙。
学生通过答题,知道最早的龙形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学生对比欣赏不同时代龙的特点:
夔(kuí )龙期(商周—秦汉:)抽象、简单,多为单足。
应龙期(秦汉—隋唐 )生动、具体,矫健,足多为三趾。
黄龙期(唐宋—明清 ):精致、华丽,四足或五足。
通过对比学习,初步感知中国龙的历史,简单辨别不同时代中国龙的外形特征。
了解中国龙的造型特点
提问:我们熟悉的龙具有哪些动物的特征呢?小组讨论。
小结:龙的特点在各个朝代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骆驼头、鹿角、蛇身、鲤鱼麟、鹰爪、泥鳅尾。
进一步认识龙。
提问:根据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一说这些动物的特点代表什么含义。
小结:从中可以看出,人们为龙选用了不同动物最精华最完美的部分,集如此多的优势于一身的造型自然是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游戏:说有关龙的成语接力赛。
小结: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说了这么多有关龙的成语,这些大多表达了吉祥的含义,体现了中国龙积极向上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对龙的崇尚之情。
学生:骆驼头、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鲤鱼麟、鹰爪、泥鳅尾。
学生:龙角如鹿角,鹿角是所有动物最美丽的角;龙身如蛇,蛇是爬行动物中速度最快、身体最灵敏矫健的;龙麟如鱼鳞,鱼鳞波光闪闪,有次序,也非常美丽……。
学生:龙腾虎跃、龙马精神、生龙活虎、龙啸九天、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来龙去脉、龙争虎斗、画龙点睛、卧虎藏龙、龙盘虎踞、龙潭虎穴、龙蛇混杂、车水马龙……。
了解龙的各部位的组成。
进一步感知龙的造型特点及内涵
通过说成语游戏让学生再次感受龙在中国人心中美好的寓意。
赏析《九龙壁》,感受中国龙的姿态
1、看书,小组合作探究:《九龙壁》上的龙的姿态?它在干什么?我们可以叫它什么龙?
小结: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有三座九龙壁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南北两面各用琉璃砖烧制的七色蟠龙九条。色泽鲜艳,形态逼真。
在人们的想象中龙能上天入地、翻江倒海;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经过千百年的不断演化,龙成了吉祥、幸福的化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有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小组合作探究《九龙壁》上1—2条龙的姿态。
学生: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雾似的,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
腾飞、盘踞、戏珠、喷火、飞降……;
降雨、镇妖、驱灾……;
升龙、降龙、行龙、盘龙……。
通过观察中国龙的姿态,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
生活中的中国龙的形象
课件展示具有时代气息的龙的形象。
龙的形象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文化的各个层面。而且龙的形象也发现了变化。课件展示生活中部分龙的形象。
观看课件,说一说物品名称及精彩之处。(从造型、色彩、工艺、材质等方面去欣赏)
通过欣赏当今生活中以龙的形象,再次感受中国人对龙的珍视和喜爱之情。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制作舞龙道具的方法
你们心中就有自己的一条龙形,打算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一条龙的道具?
教师演示用纸碗、卡纸和勺子等材料制作龙头的方法。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制作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龙头制作方法。
通过学生相互学习制作方法。教师再强调细节,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艺术实践,分组合作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实践创作。
学生分组制作龙头、龙身、龙尾。
通过小组分工制作,进一步认识龙的各部分组成及结构特点,激发学生对龙的喜爱之情。
作品展示评价
1、将两组学生制作的舞龙道具放在展示展台上,学生从龙的造型、色彩等方面开展自评、互评。
2、分组舞龙展示。要求小组同学要齐心协力,舞出龙的风采。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龙展示到展台上。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展示舞龙场面。
通过评价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
通过舞龙展示,从而深刻体会龙的精神。
课后拓展
课后其他同学也来舞一舞,感受一下龙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同学们也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舞龙场景。
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一代一代的继承龙造福人类、团结奋发的精神,去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定会让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学生感受
通过知识拓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龙的精神。
课后反思
1、本课是2014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内容。它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从总体的教学设计来看,首先通过学习龙的知识,了解中国龙的历史和文化,参与制作舞龙道具和舞龙活动,最终领悟龙的精神,思路清晰,层层递进。
2、从构思上看,在设计的过程中引入了传统文化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3、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营造得非常的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学生通观看投影仪上的内容学习了知识,掌握了重点。通过看数字展台上教师的示范,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了兴趣,感受到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4、本节课还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和“翻转课堂”的精神,如:在教学难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选择了放手,在中国龙的制作环节,让学生动手示范。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安排了任务,由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完成作品,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情,享受到美,领受到趣,接受到理,领会到了传统文化中龙的精神内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旨要,在实践中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
5、在课堂最后的实践展示环节,需要进一步控制好课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美版14.中国龙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这是一份美术五年级上册14.中国龙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认识中国龙,艺术欣赏,艺术实践,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美版五年级上册14.中国龙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认识中国龙,艺术欣赏,艺术实践,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