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1套)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1套)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
A.会聚作用B.发散作用
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D.无法判断
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3、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亲密无间B.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C.镜中生花,脱离实际D.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4、下列叙述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是( )
A.用力蹬车,车加速前进 B.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C.用力拉弓,弓弯了 D.瞄准射击,子弹飞出
5、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时,设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p甲p乙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7、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8、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B.C.D.
9、如图所示,一圆形水管左粗右细,a、b为粗管和细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点,水管中有一气泡,随水向右快速运动,气泡经过a、b两点时体积大小的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时大B.b点时大C.一样大D.均有可能
10、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5N,0NB.0N,5NC.5N,5ND.5N,10N
11、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
B.声音尖也就是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声音粗也就是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
C.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
D.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任何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12、为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有的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如图所示.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起.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B.
C.D.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14、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这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15、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大约为4 A,该用电器可能是 ( )
A.手机B.节能灯C.遥控器D.电饭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小强行走时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对此情景合理的解释是:小强原来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_的,当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的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时,他的________(选填“脚”或“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________ (“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3、“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
4、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
5、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和这条折射光线再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一条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这时小明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现象如图______所示;
(4)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水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不是100℃,这是因为______(选填序号)。
A.实验操作错误造成的
B.实验误差引起的
C.当地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_____,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
_____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_____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_____,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_____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在横截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不计壁厚)中装入适量的水,当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且水对容器的压强增加100Pa(g取10N/kg).试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物体的密度.
2、考古工作者在河底发现了古代的石像,经潜水者测量它的体积约为2m3.如图所示,在打捞石像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匀速提升,需要竖直向上的拉力F=1.6×104N.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石像受到的浮力.
(2)石像的重力.
(3)石像的密度.
(4)若将石像提升了3m,石像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
2、D
3、B
4、C
5、C
6、D
7、C
8、B
9、B
10、C
11、D
12、D
13、D
14、D
15、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运动 脚 上身
2、熔化 放出
3、音调 空气 声源处
4、0℃的冰 熔化 吸收
5、凸透镜(放大镜) 放大 虚像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见解析所示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秒表 自下而上 93 乙 C
2、测量空桶的重力 D、B、A、C 0.2 0.2 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 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 体积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物体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为1cm;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N;
(3)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3.
2、(1)2×104N;(2)5.2×104N;(3)石2.6×103kg/m3;(4)3×104Pa.实验步骤
A
B
C
D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0.5
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粤教版)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