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
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四个五角粽
肖复兴
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不再亲自动手包了,都是孩子们到外面买五芳斋的粽子吃。母亲包的粽子,可比五芳斋的要好吃得多,不仅是里面的糯米和五花肉好吃,就是外表的五个尖尖的角翘翘的,也好看。儿子吃完了五芳斋的粽子,常常这样对母亲说。
去年端午节前,母亲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儿子明白母亲的心思,老人是特意包给唯一的孙子吃的。孙子去年暑假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一年没有回家了,奶奶想孙子,平常不说,做儿子的心里明镜似的。而且,以往孙子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肉粽。
儿子买回来东西,摊在母亲的门前,笑着说:“您给您孙子包好了粽子,得等一个来月呢。”母亲笑眯眯说:“包好了,冻在冰箱里,等孙子回来吃,照样新鲜好吃。”您这是想孙子心切呢!儿子心里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看着母亲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片片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母亲要等待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才会上手包粽子。这是老人多年的老规矩,说是时令的食品就得讲究时令,这时候包的粽子米才糯,肉才香,粽子才有粽子味儿。以前,母亲在包粽子前念叨这套经时,儿子总笑。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
去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儿子看得出来,母亲很享受包粽子的这个过程,像一个戏迷自己在静静的角落里神情专注地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而且,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只是,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她的动作显得迟缓多了。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那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母亲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儿子看明白了,那四个五角粽,个头儿一般齐,是包得最漂亮的。
盼了一年的孙子回来了,从美国给奶奶带来了好多礼物,其中包括奶奶最爱吃的黑巧克力。奶奶那一宿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的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
孙子一觉睡到快中午才醒,别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奶奶端着粽子,望着孙子风风火火的背影大声说:“是你爱吃的粽子,你就回来吃吧!别忘了。”孙子大声回答:“行,您放在那儿吧,我回来吃。”
都是大学同学,一年没有见面了,聚会一直闹腾到半夜,孙子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早把奶奶的粽子忘在脑后。问题是,这一天晚上忘了情有可原,但孙子几乎天天有聚会,不是大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还有从美国一起回来的研究生同学从外地到北京来玩。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的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一直到暑假结束,孙子回美国读书去了,那四个五角粽还放在冰箱里。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
(选自《北京晚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起笔交代母亲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第五段再次写到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前后呼应,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B.母亲虽身体状况不佳,但仍为在美国留学回来的孙子包他最喜欢吃的粽子,可孙子却一直没吃,老人对此非常不满。
C.母亲最后一次包粽子,不让人插手且一丝不苟,自得其乐,像戏迷一样神情专注地享受包粽子的过程,只是动作迟缓了。
D.孙子尽管对奶奶也非常疼爱,但因长期在美国留学,沾染了些不良习惯,回国后不是天天睡懒觉就是与同学们聚会喝酒。
2.作品第三段细致描绘母亲包粽子的准备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为什么以“四个五角粽”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导。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且灭六国 (将要)
B.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走投无路)
C.光与子相善 (善良)
D.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 (掌握兵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
太子,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中宫。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文中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
与朝政。
C.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
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
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秦国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
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
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
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
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8.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
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
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
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9.“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
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
“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
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
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
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
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
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
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
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
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
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14.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四、写作(6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60分)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道理,不断成长。
请以“ 的滋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选好观察角度,找准立足点,写出真情实感。(3)选取自身经历的事件,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4)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C
2.①表现母亲的确是一位包粽子的高手,细心认真,熟练专业;
②表现母亲对孙子的无限疼爱,她要把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粽子里面;③照应小说开头对母亲包粽子水平的交代;与后文孙子始终没有吃一口粽子,只得扔进垃圾桶里形成强烈反差。(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3.①“四个五角粽”是全文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四个五角粽”将母亲包粽子,精心挑选四个五角粽,为孙子包粽子,直到这四个五角粽被扔掉等情节依次展开,使作品线索明晰,结构严谨。②“四个五角粽”有四平八稳的寓意,暗示着母亲对孙子的一片深情,希望孙子远在异国他乡平平安安;作品依托这“四个五角粽”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生动、丰满、真实、感人。③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这是一老规矩,一种风俗,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民俗不该丢弃,作品借“四个五角粽”突出了这一观点。(每点2分,分别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4.选C 交好。
5.解析: A项,应为东宫。
6. 选B “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于文无据,原文意思是说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7.(1) 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
(2)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
8.A项,“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的说法不当。诗中“先师”指孔子。前两句陈述孔子的遗训,即作为一个士人,应该以追求“道”为终极目标,不应该为贫穷而担忧,真正担忧的应是难以追求和实践的对“道”的要求。诗人立志躬耕,并非“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而是诗人觉得孔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孔子的理想、精神难以企及,这也是诗人一种自谦的说法。
9.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描绘了一幅平旷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
10.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1. B【11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CD两项。A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A项。B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恰当。故选B。
12. 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项,“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项,“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项,“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项“文明”,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B。
13. A【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C项。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
14【答案】
天边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听累风儿说的蜜语,羞得绯红了脸,躲藏在遥远的青山后。
村前的那条小溪,可能是看了鱼儿做的表演,逗得乐开了花,雀跃在清幽的山谷里。
15.作文【略】
2021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重点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重点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重点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巴彦淖尔杭锦后旗重点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