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寒假天天练
专题11 八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素养”寒假天天提升(十一)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八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素养”寒假天天提升(十一),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文言文训练,记叙文训练之文题及重点句子赏析,写作训练之画龙点睛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甲】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 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 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乙】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陆游家训》)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下列选项和所给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引客就观之
A.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B.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或陈于前 陈:____________ (2)未尝不与书俱 俱:____________
(3)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游: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2)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4.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甲文中陆游为什么称“吾室”为“巢”?
5.根据乙文内容回答,怎样做才能避免“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二、记叙文训练之文题及重点句子赏析。
(一)文题及重点句子赏析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1.重点句子赏析基本技法(总):
(1)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
(2)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
(3)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义。
(5)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6)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
(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8)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主要指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含义,由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如:《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用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是说“我”在回北京的路上,实际是说“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探索、跋涉。
3.题目含义及作用。题目的含义:(1)题目常常具有比喻、象征或双关、引申的意义,指出修辞(常用修辞:象征、双关,比喻,拟人),抓住特征,说明作用。(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内容、情感、写作目的)来分析。(3)文章原文可能会有解释。
题目的作用通常有:(1)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3)充当文章线索(《背影》);(4)充当文眼(《爱莲说》);(5)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枫叶礼赞》);(6)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
4.拟标题。所拟标题要高度概括文章思想内容或体现主旨,语言要精练。
5.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态(把……人格化了),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写活了;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反问:起警策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引起下文;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复:起强调作用;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注意:有些语句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二)、例题一
爆米花香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 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 倒流的恍惚感。
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 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 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很欢喜。 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迅速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 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 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⑤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 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爆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 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 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 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 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 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 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⑧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 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 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
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⑩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 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 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
(11)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可惜呀,平时街上也再难见 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 的瞬间……
(12)而今,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突然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 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 欢声笑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④——⑥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事?
2.根据要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 密网眼的布袋里。(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请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⑦段与“爆米花”无关,能否删掉,说你的意见并明理由。
4.选文用“爆米花香”为题目,“香”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
例题二:
遥寄一篮雪花
①“家乡下雪了吗?”刚过小雪节气,远在长沙上学的女儿就开始询问。我知道,位于岳麓山下校园里的女儿,又想念北方的家了。女儿的这种询问,是从三年前她到达南方一隅的那个冬天开始的。
②雪是大自然的精灵,更是上苍给大西北的馈赠。每临冬季万木萧瑟、花草枯萎时节,总会有一场场的雪从浩渺和遥远的天空飘洒而下,轻盈而曼妙,纯洁而素雅,把冷峭和灰暗的北国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作为北方人,怎能没有对雪情有独钟的爱怜和痴迷呢?
③每一朵雪花绽放,每一次瑞雪莅临,都是北方人的节日。这时女孩子往往喜欢抓一把干净的雪,让目光读取最纯粹的心语,让味蕾领略冰凉的滋味,让脸颊触碰清爽的洁白,从不同的角度领略雪花的美。男孩子的方式要粗犷得多,要么从团雪球和打雪仗的豪情中消除烦愁,要么从堆雪人和踩车辙的行为中彰显创意,要么从滑雪橇和滑冰的刺激中拾撷被课堂抑制了的天真。啊,雪的美已经根植于每个北方人的血液和灵魂中了。女儿在成长历程中,自然也感受了北国之雪的美,她怎能不惦记家乡的雪呢?
④在秋雁南归的嘶鸣声声入耳的日子里,(A)北方大地上的草木把光鲜亮丽的衣装珍藏起来,穿上以枯黄为底红叶点染的长衫。而“露从今夜白”,是北国进入冬天的序曲。入冬后,从北方吹来的风开始孕育雪的赛事。而地处水乡的江南,草木还是那样藏蕤丰茂,花儿依然毫不顾忌地绽放和溢香。即使是北方的河流封冻、山色萧然和寒风凛 冽,南方依然保持着不变的娇美与秀色。女儿不止一次地诉说过,本想着在校园会有雪花飞舞的情景出现,但最终只能让雪花怒放在怀念里。第一个冬天过去,她没有在南方 的校园里等到所期盼的雪——一场久盼不至的雪,让她的思念更加浓郁。第二个冬天还是在她的等待中,一个满心以为可以圆满的夙愿熔铸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一雪啊,你什么时候会在长沙的校园里出现呢?
⑤随着等待雪花开放的心愿一次次落空,她只好一次次地对家乡的雪寄托更多的思念。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家乡下雪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许多雪景照片发给女儿,女儿会从那些照片中想象出雪花纷纷扬扬的情景,也会从她的记忆中辨认出照片中是哪 个地方的雪景。去年,妻子知晓女儿对雪的那种深情,时不时地会把下雪的视频发给女儿。女儿看到后,回复的总是惊叹和羡慕的表情。家乡下雪了,她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⑥今年进入冬季后,女儿又开始询问;“爸爸,家乡的第一场雪下了吗?”过了不久,又会旧话重提。我的回答没能如她所愿。在没有下雪的日子里,唯有等待。
⑦尽管网络的快速发展,让距离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近在咫尺的风景。看看网络,不就可以弥补看不到雪花的失落吗?可是,网络上的雪再美,毕竟不是女儿等待的雪 ——没有家乡的元素,没有亲情的味道,没有心愿的蕴藏,那根本不是女儿所需要的雪。 对一场雪的渴望几乎穿越了漫长的冬天。小寒前一天,天气骤冷,先是有兰州下雪的消息,后是看到邻县下雪的照片,连北边的小镇都有雪花飞舞,但小城还是一切照旧,让人怀疑雪在半路走丢了。(B)一整天,我的心情很灰暗:没有雪,怎么给女儿惊喜呢?
⑧第二天起床,却看到窗外被雪覆盖的景象——终于下雪了!“还不快去给女儿拍 一些雪景的照片和视频?”妻子提醒我。我赶忙走出屋子。我要把家乡下雪的消息快一 点告诉女儿,让她在欣赏一幅幅家乡雪景的过程中抚平对家乡的思念。金徽大道边的竹林和树丛,吴山的古城墙和吴玠墓前的苍松翠柏,州主山栖凤阁的飞檐翘角和梅园的奇 石,泰湖公园的湖心亭等处,都是女儿熟悉的地方,这里的雪景自然不可或缺。我把这种方式当作对女儿的爱,而女儿看到一幅幅家乡雪景照片时的一声“哇”,就是对我最好的嘉奖!
⑨我一直在想,要是给女儿寄一篮雪花,那才是让人兴奋不已的事。物流发达的今天,还没有人开展快递雪花的业务。那么,就让我幻化成白鸽,用翠竹编制的竹篮盛载 一篮北国之雪,赶在黎明前送达遥远的长沙,让女儿尽情地享受与雪花亲密接触的欢乐! 我更喜欢听女儿看到一篮来自家乡的雪花出现在眼前的那声惊呼,因为那一篮雪花有亲味道,更有家乡泥土的清芬! (作者:刘彦林。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女儿的角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③段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女孩子和男孩子在雪中的场景?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方大地上的草木把光鲜亮丽的衣装珍藏起来,穿上以枯黄为底红叶点染的长衫。(从修辞手法角度)
(2)一整天,我的心情很灰暗:没有雪,怎么给女儿惊喜呢?(从描写的角度)
4. 请简要分析本文以“遥寄一篮雪花”为标题有何妙处?
三、写作训练之画龙点睛的技巧(议论)。
1.记叙文中的议论:它不象议论文那样要有充足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它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事件的看法,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记叙文中议论的几种形式。
①先叙后议: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冰心《小桔灯》)
②先议后叙: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先议后叙。表达对日本青年学生的愤怒之情和对本民族暗弱形势的悲哀,引导主题。)
③夹叙夹议: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开头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无奈之情,引出下文;最后一句表达讽刺之情,总结上文。是的夹叙夹议形式。)
例:一个春日的下午(席慕容)节选
有一首歌
人生也许就只是一种不断的反复。
在前一刹那,心中还充满了一种混乱与狂热,必须要痛哭一场才能宣泄出的那种悲伤与失望,于是,就在疾驰的车中,在暮色四合的高速公路上,我一个人在方向盘后泪落如雨。
那是怎样炽烈的心,怎样滚烫的泪啊!
然后,那种感觉就开始出现了,在还流着泪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已经细细致致地开始出现了。就好像在汹涌如注的瀑布之前,我们起先并不能听见其他的声音,除了隆隆的瀑声之外,我们起先什么也不能察觉。但是,站定了,听惯了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细微的声音其实是一直存在着的,只要我们定下心来,就可以听得见。
而我开始听见了,那是我的另一颗心,永远站在旁边,每次都用那种悲悯的微笑注视着我的那一颗心,开始出现,开始轻言慢语地来安慰我了。
是啊,世间有多少无可奈何的安排,有多少令人心碎的遇合啊!哭吧!流泪总是好的。可是,也别忘了,别忘了来细细端详你的悲伤和失望,你会从这里面看到,上苍赏赐给你的,原来是怎样清澈与美丽的一种命运。
于是,在细细地品尝着我的得和我的失的同时,我就开始微笑了,眼里却仍含着刚才的泪水。
车子离开高速公路,弯到那一个在路旁种满了新茶的小镇上,我在花店前停下车,为我自己选了一棵白色的风信子。
不为什么,只为那洁白的小花瓣上停着好多细细的晶莹的水珠,只为纪念那样一个春日的下午,那样一场非常短暂却总是不断反复着的迷与悟。
3.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参考答案:
1.B解析:例句: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之,代词,它,指书屋。 A.句意:到了你夫家。之:到; B.句意:沿着河边寻找它们(石兽),不也荒唐吗?之,代词,它,指石兽。 C.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助词,的。 D.句意:到处作标记。之:语末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故选 B。
2.(1)摆放、陈列 (2)一起;在一起(3) 交往
3.(1)(如果)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看我,(即使)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的(天气)变化,我也不知道。
(2)不这样(的话),值得忧烦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方面。
4.书房里到处是书,好像堆积的枯树枝,甚至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5.①对自己常加简束;②熟读经学;③培养宽厚恭谨的品性;④交友上勿与浮薄者游处。
【参考译文】: 甲文:我房间的里面,有的书放在书架上,有的书在面前放置,有的书(作为)枕头垫在床 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哪里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悲伤,忧愁,愤怒, 感叹,不曾不和书在一起的。(如果)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看我,(即使)刮风, 下雨,打雷,落冰雹的(天气)变化,我也不知道。间或我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 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我就笑道:“这不就是我所说 的书巢吗?”于是带领着客人进入房间观赏.客人开始不能进入屋子,已经进入了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它确实是个书巢啊!”
乙文:小辈中才思敏捷,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把他 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强约束和管教,规定他们熟读儒家经 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 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里,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值得忧烦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方面。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药和石针,各位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不要给后 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二)、例题一:1.小时候在北方,快过年时去爆米花。回家后存放米花。上学路上和放学后吃米花。(只概 括出“快过年时去爆米花”、“上学路上和放学后吃米花”,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1)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花冲出锅时的情形,表现出我的急切和喜悦。 (意思对即可) (2)“咀嚼”在这里是反复体会的意思,准确生动地表现出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开始回 味过去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留恋。(意思对即可)
3.示例 1:不可以删去。这一段写出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母亲的美食丰富了我的生活, 联系下文第 9 段,后来母亲的美食变得越来越寻常,而爆米花依然稀罕,更能衬托爆米花的 香。
示例 2:可以删去。这一段没有提到爆米花,删去后主题更突出。
4.对爆米花的喜爱,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例题二:1.①在读大学前的成长历程中,女儿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北国之雪的美。②在刚开始读大学 的那两年,女儿因南方下雪的心愿一次次落空而更思念家乡的雪。③去年,女儿因看到母亲 发给她家乡下雪的视频而惊喜、羡慕。④今年入冬后,女儿多次询问“我”家乡是否下雪并 为“我”拍去的家乡雪景的照片而惊呼。(意思对即可)
2.①解释了开头女儿惦记家乡的雪的原因。②为下文写女儿对雪的怀念、等待以及“我” 为女儿拍雪景做铺垫。③突出孩子们对雪情有独钟的爱怜和痴迷。④强调雪的美已经根植于 每个北方人的血液和灵魂中。(意思对即可)
3.(1)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北方大地的草木由鲜亮的绿色变为红黄相间的颜色 当作换衣服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草木由绿变黄,北方由夏到秋的景象。
(2)示例: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对“我”内心的描写,一方面表现出“我”因雪未到来而 内心失落,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我”对女儿细腻的爱,希望早点下雪给女儿惊喜的心理。
4.①“雪花”是文章的线索,用“雪花”串联故事,使文章浑然一体。②“雪花”是亲情 的象征,也是家的象征。③“遥寄”一词凸显父母和女儿之间的距离之远,暗示文章的主旨:父亲对女儿的思念和关爱。④标题富有诗意,既制造悬念,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 对即可) 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八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素养”寒假天天提升(十),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文言文训练,记叙文训练之人物描写的作用,记叙文写作训练之抒情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八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素养”寒假天天提升(九),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文言文,记叙文训练之把握线索,写作基础训练之叙事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八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素养”寒假天天提升 (六),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文言文训练,说明文训练之非连续性文本,写作基础训练之精准动作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