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讲义学案通用版【解析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5 考点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5 考点2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学案,共6页。
(2021·湖南地理)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
2.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
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
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
答案 1.C 2.A 3.C
解析 第1题,该区域主要位于蒙古的东部,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更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故选C。第2题,根据题意,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看,东方省河流较多,表明当地水分条件较好,加上纬度高,蒸发量较少,气候相对湿润,植物生物量更丰富,可燃物多,并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野火发生频率最高,A正确。中央省和色楞格省都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频率相对较低,B、D错误。而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表明气候干旱,植被生物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C错误。第3题,从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野火发生频率与植被生物量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不大,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即一定量的可燃物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该地区发生野火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故选C。
1.自然带与气候的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提醒:
(1)常考的气候类型与自然植被带的对应关系
“一带两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两带一气”——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两带两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
(2)湿润地区,热量为主导;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为主导。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垂直于海岸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平行于海岸线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考向1 通过“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查“综合思维”
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广泛,兴安落叶松大约占当地森林面积的70%。由落叶松等树种构成的泰加林,因林间透光性较好,故名“明亮针叶林”。据此完成1~2题。
1.空中俯瞰“明亮针叶林”,其最为“明亮”时可以看到( )
A.百花争艳 B.枝繁叶茂
C.硕果累累 D.千里冰封
2.泰加林北部边缘,与其接壤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
A.草甸草原 B.高寒荒漠
C.极地苔原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由题干可知,由落叶松等树种构成的泰加林, 因林间透光性较好,故名“明亮针叶林”,泰加林落叶的时候是冬季,在空中俯瞰最为明亮,泰加林广泛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冬季这里气候寒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故D正确。第2题,泰加林属于针叶林,按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其北部接壤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为极地苔原,C正确。
考向2 通过“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考查“区域认知”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域草地生产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单位面积天然草地载畜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自东向西降低 B.自东向西增加
C.自北向南降低 D.自北向南增加
4.形成这种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图中天然草地载畜量大体呈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故选A。第4题,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逐渐变差,草类逐渐减少,影响因素为水分条件差异,选C。
考点练
下图示意世界某局部区域。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自然带分别是( )
A.针阔混交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造成图中5、6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甲自然带介于亚寒带针叶林带和森林草原带之间,所以为针阔混交林带;乙自然带位于森林草原带和荒漠半荒漠带之间,所以为温带草原带。故C正确。第2题,植被类型主要由水热条件决定。5、6的纬度位置相近,故热量差异小;5为温带草原,6为荒漠半荒漠,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红豆树别名鄂西红豆,是中国特有树种,国家Ⅱ级保护濒危珍稀植物,多生长于海拔200~900米的丘陵、山谷中。秦岭南坡是其分布的最北界,这里的红豆树分布在海拔600~900米的山谷溪流旁或山坡下部灌木丛中。据此完成3~5题。
3.由红豆树的分布范围,判断该植物多生长于( )
A.常绿阔叶林中 B.落叶阔叶林中
C.针阔混交林中 D.高山针叶林中
4.秦岭南坡是红豆树分布的最北界,得益于( )
A.地形坡向 B.热量充足
C.水源丰富 D.土壤肥沃
5.秦岭红豆树数量少且濒危的原因可能是( )
A.生长缓慢 B.缺乏保护
C.适生区域窄 D.森林火灾多
答案 3.A 4.B 5.C
解析 第3题,秦岭南坡是红豆树分布的最北界,多生长于海拔200~900米的丘陵、山谷中,秦岭南坡海拔较低处是常绿阔叶林,判断该植物多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中,A正确。第4题,秦岭南坡是红豆树分布的最北界,说明再往北应该是热量不足导致其不能生长。这里的红豆树分布在海拔600~900米的山谷溪流旁或山坡下部灌木丛中,山谷处热量充足,B正确。第5题,红豆树是中国特有树种,多生长于海拔200~900米的丘陵、山谷中,秦岭南坡是其分布的最北界,秦岭红豆树数量少且濒危的原因可能是适生区域窄,C正确。生长缓慢不是主要原因,红豆树不缺乏保护,该地森林火灾较少,A、B、D错误。
(2021·天津南开区期末)伊勒呼里山是大兴安岭北段向东的一条支脉。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的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灌木(根深)、草本(根浅)和苔藓(无根)四个层次,土壤偏酸性,该林区曾多次发生火灾。读图,完成6~7题。
6.伊勒呼里山以北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泰加林 D.落叶阔叶林
7.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每次火灾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条件受到的影响是( )
A.光照条件改善 B.养分短时骤减
C.土壤酸性增强 D.地表夏温降低
答案 6.C 7.A
解析 第6题,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大兴安岭北段向东的一条支脉,属于寒温带,典型的自然植被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即针叶泰加林,C正确。第7题,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每次火灾后,森林郁闭度降低,使得林下植物的光照条件得到改善,A正确。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B、C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表夏温升高,D错误。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图甲为非洲的自然带分布图。
材料二 箭袋树(图乙)是一种树芦荟,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以反射阳光,叶片有一层厚厚的外皮,皮孔的数目极少,同时,它能够自断枝叶,并将断口封住,因而可以把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减到最低限度。
(1)说出甲、乙、丙、丁代表的自然带名称。(4分)
(2)归纳非洲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6分)
(3)结合箭袋树的形态特征,分析其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8分)
答案 (1)甲代表热带雨林带;乙代表热带草原带;丙代表热带荒漠带;丁代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分布规律:大致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
成因:赤道横贯非洲大陆中部,纬度上南北大致对称,气压带和风带在非洲大陆对称分布;非洲为高原大陆,地形单一。
(3)箭袋树分布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高温少雨,气候干燥;树枝上覆盖的白色粉末可以反射阳光,以降低树枝的温度,从而减少水分蒸腾;叶片的生态特征有利于减少蒸腾,保存水分;能够自断枝叶,并将断口封住,减少水分蒸腾,以适应高温少雨的气候。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案),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真题探究,核心精要,变式演练,专题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导学案及答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