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的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选用金属固体物让学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开设了两个实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通过本课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同时结合前两课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教材最后的结论蕴涵的含义是:强调科学探究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学生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于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在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正确认识。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浓厚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的情况。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的情况。
教学准备:铜球、铜环、酒精灯、火柴、装有冷水的烧杯、铁架台、瓷片、钢条、小灯泡发光演示实验装置、课件等。
设计思路:
本课先复习液体和空气的热障冷缩实验,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固体也热胀冷缩吗?然后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让学生亲眼看到铜球在受热受冷过程中的变化。在于培养一种科学的求证态度,接着进行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让学生借助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定物体的热胀冷缩。继而让学生思辨:由铜球和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能否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现象。最后得出比较严密的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师:(幻灯片出示以前做过的气体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同学们分别说说这两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生: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师:物质存在一般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既然液体和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现象,那么固体是否也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呢?
二、求新
(一)铜球热胀冷缩实验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呢?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想一想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实验材料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并汇报实验方案。
4、温馨提示: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不要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酒精灯用完后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要用嘴吹灭。应该用火焰的外焰给铜球加热。加热后的铜球不要用手触摸。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组织者。从实验中体验实验现象,对科学结论的提出加深理解。)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汇报实验结果给学生留出探索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与交流。
(二)钢条热胀冷缩实验
1、刚才我们用实验证明了:铜的热胀冷缩,那是不是就可以说:“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交流讨论
2、如何来验证标题:“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给学生提供大胆表达和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
3、出示实验材料:铁架台、瓷片、钢条、小灯泡发光演示实验装置等。
4、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根据什么现象知道钢条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5、温馨提示:不要造成电路短路。钢条加热后不要用手触摸。
6、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的团结合作精神。师巡视指导
7、小结:我们发现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思辨
1、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
2、出示金属锑和铋的相关介绍,知道这两种金属都有热缩冷胀现象。
3、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但也有少数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如锑和铋。
(让学生认识到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而且这种特殊性质也被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中了。)
四、结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多数金属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锑和铋这两种金属除外,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所以,对于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我们可以总结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作业布置
电缆工人在架设电线时,为什么夏天松些,冬天紧些?
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缝隙?
钢桥为什么要架在滚轴上?
板书设计
5、金属热胀冷缩吗
铜、钢 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
(锑 、铋 ---- 热缩冷胀)
教学反思
拥有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充实教学形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探究潜能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才是高效的。本节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式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味科学,并引导学生能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进而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设计这一课时,正好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因此,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认识到求知要经过温故、求新、思辨、得出结论这一系列环节。实践证明这一安排逻辑清晰,学生能把握住学习的的脉络,起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安全是最主要的,为了确保实验中不出意外,我设计了“温馨提示”这一环节,保证了学生的实验安全。
对于铜球实验,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但对于钢条实验,经过验证教材的实验方案不能很好地起到预期效果:第一,钢条难以固定,并且加热后不能很明显地将小铁钉推弯;第二,不能演示“冷缩”现象。鉴于学生以前学过“怎样使小灯泡变亮”这个实验,因此,我大胆改装了实验装置,用钢条的一端做触点,加热后钢条伸长电路就能闭合,小灯泡就会发光。冷缩后钢条缩短,电路断开,小灯泡随之熄灭。事实证明这种改装效果很明显,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这节课实验多,在时间上有些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表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太深入的分析。如果能借机深入分析,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研究铁垫圈的热胀冷缩,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观看其它金属的热胀冷缩,所有金属热胀冷缩吗,运用知识,解释现象,联系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下册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下册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准备,教与学的过程及方法,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