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 带详解
展开五、选择题(本大题共 17 题,共 20 分)
【21~34 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1 分,共 14 分。】
1. “含碘食盐”中“碘”指的是
A. 原子B. 分子C. 元素D. 单质
2. 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水蒸气D. 二氧化碳
3. 氧化镁(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B. +2C. +3D. +4
4. 硫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物质是
A. H2SO4B. Na2SO3C. SD. SO2
5. 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 泥沙B. 淀粉C. 豆油D. 蔗糖
6.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 铁丝B. 硫C. 镁条D. 木炭
7. 下列为人体部分液体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唾液(6.6-7.1)B. 胃液(0.9-1.5)C. 胆汁(7.1-7.3)D. 血浆(7.3-7.4)
8. 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是
A.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 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9. 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2:表示 2 个氢原子B. He:表示氦气
C. NH4:表示铵根D. BaCO3:表示碳酸钡
10.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进橡皮塞B. 处理废弃药品
C. 蒸发食盐水D. 量取液体
11. 手机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MnO2 中含有氧分子D. LiMnO2 属于氧化物
12. 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
B. 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
C. 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 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13. 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14. t℃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一定变大B.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溶剂质量一定变小D. 溶液质量一定变大
【35~37 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 6 分。有 2 个正确选项的,选对 1 个得 1 分,多选或错选得 0 分。】
15. 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可以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 lg 金刚石和 1g 石墨含有原子数相同
C. 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常温下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活泼
16.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D. 参加反应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2
17. 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下图实验(杂质不发生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A. 固体 M 中可能含有碳酸钙B. 步骤 II 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C. 饱和石灰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 步骤 III 中可以用降温方法
六、简答题(共 30 分)
18. 我国将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1)大气中 CO2 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控制 CO2 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______效应。
(3)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化学式为 CH3OH) 和水。
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甲醇由______种元素组成,2ml 甲醇分子中约含______个氧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9. 在生活和化学实验活动中、经常用到水或溶液。
(1)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净水机中,PP 棉净水原理是______(填“过滤”或“蒸发”),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2)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甲,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实验乙,水的电解,用燃着木条靠近 a 玻璃管尖嘴处,现象是______。
III、实验丙,探究燃烧的条件,其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IV、配制 40g 10%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______(填“10”、“50”或“100”)mL 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I、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填“KNO3”或“NaCl”)。
II、60℃时,将 60g 硝酸钾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
III、现有含 122g KNO3与 17.9g NaCl 的固体混合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提纯混合物中 KNO3的实验。
某同学认为降温至最适合的温度为 10℃,其理由是______。
20.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用图甲制备氧气。
I、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
B.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3)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用图乙制备二氧化碳。
I、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II、该发生装置能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是当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时,______。
III、在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该大理石中 CaCO3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1. 某校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碳与氧化铜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用图甲进行实验,发现B 中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填“碳”或“氧化铜”)。
III、实验结束时,应______(填操作序号)
a.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喷灯 b.先熄灭酒精喷灯,再撤出导管
(2)小组同学认为当碳较多、温度较高时,A 中试管内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有 CO 和 CO2。为了确认气体产物的成分,又用图乙进行实验。
I、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II、实验中,点燃 C 中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 A 中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
III、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若 A 中试管内有 0.1ml 氧化铜全部转化成铜,且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和 CO2。则参加反应的碳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
九年级理化化学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 17 题,共 20 分)
【21~34 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每题 1 分,共 14 分。】
1. “含碘食盐”中“碘”指的是
A. 原子B. 分子C. 元素D. 单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含碘食盐”中“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2. 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水蒸气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B。
3. 氧化镁(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B. +2C. +3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化镁中氧元素显-2价,镁元素显+2价,故选B。
4. 硫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物质是
A. H2SO4B. Na2SO3C. SD. S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酸中硫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B、亚硫酸钠中硫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C、硫单质中硫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物质是
A. 泥沙B. 淀粉C. 豆油D. 蔗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泥沙不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不能均一稳定。A错。
B:淀粉不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不能均一稳定。B错。
C:豆油不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能均一稳定。C错。
D:蔗糖溶于水,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均一稳定。能形成溶液。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点睛】
6.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A. 铁丝B. 硫C. 镁条D. 木炭
【答案】B
【解析】
【详解】3Fe + 2O2Fe3O4;S + O2SO2;2Mg + O22MgO ;C + O2CO2;生成物中只有二氧化硫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因此选B。
7. 下列为人体部分液体的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唾液(6.6-7.1)B. 胃液(0.9-1.5)C. 胆汁(7.1-7.3)D. 血浆(7.3-7.4)
【答案】B
【解析】
【详解】pH<7,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结合选项,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B。
8. 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 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电光源,利用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配制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干冰汽化吸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9. 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2:表示 2 个氢原子B. He:表示氦气
C. NH4:表示铵根D. BaCO3:表示碳酸钡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H2”可以表示氢气这种物质,1个氢分子,不能表示2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B、“He”可以表示氦气这种物质,氦元素,1个氦原子,不符合题意;
C、NH4可以表示铵根,不符合题意;
D、BaCO3可以表示碳酸钡这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进橡皮塞B. 处理废弃药品
C. 蒸发食盐水D. 量取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塞橡皮塞时,应用手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不能将废弃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放入指定容器内,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
D、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手机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高能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MnO2 中含有氧分子D. LiMnO2 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根据“锂”的偏旁,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一个二氧化锰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LiMnO2中含三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12. 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止水夹没有夹紧
B. 将红磷换成木炭进行实验
C. 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 点燃红磷缓慢伸入集气瓶中后,再塞紧瓶塞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做该实验时,止水夹没有夹紧,会使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通过导管进入空气中,因此集气瓶内的气体减少的量包括消耗的氧气及逸出的空气,会使瓶内的气体比实际氧气减少的多,因此会使水倒流超过五分之一,造成结果偏大,此选项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能除去氧气,但却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错误;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此选项正确;
D、点燃后的红磷必须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否则瓶内气体逸出,造成实验误差,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3. 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只含一只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混合后属于混合物,只含一只元素,选项错误;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如氢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选项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选项错误;
D、一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选项正确,故选D。
14. t℃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一定变大B.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 溶剂质量一定变小D. 溶液质量一定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如果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质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符合题意;
C、如果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溶剂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D、如果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5~37 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 6 分。有 2 个正确选项的,选对 1 个得 1 分,多选或错选得 0 分。】
15. 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可以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 lg 金刚石和 1g 石墨含有原子数相同
C. 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常温下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活泼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金刚石和石墨可以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故1g金刚石和1g石墨含有的原子数相同,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单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6.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D. 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符合题意;
B、根据该反应的方程式:,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反应前和反应后的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6:(32×2)=1:4,符合题意。故选D。
17. 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下图实验(杂质不发生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A. 固体 M 中可能含有碳酸钙B. 步骤 II 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C. 饱和石灰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 步骤 III 中可以用降温方法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如果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则固体M中含有碳酸钙,如果碳酸钙完全反应,则固体M中不含碳酸钙,符合题意;
B、步骤 II 中发生了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饱和石灰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故降低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不会有溶质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六、简答题(共 30 分)
18. 我国将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1)大气中 CO2 的产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控制 CO2 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______效应。
(3)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化学式为 CH3OH) 和水。
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甲醇由______种元素组成,2ml 甲醇分子中约含______个氧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答案】(1)不可再生 (2)温室 (3)增大
(4) ①.
②. 三##3 ③. 1.204×1024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在短期内不能生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目的是减缓温室效应;
【小问3详解】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加压水洗法可捕集二氧化碳,是因为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小问4详解】
I、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由化学式可知,甲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ml甲醇分子中含氧元素的个数为:2ml×6.02×1023=1.204×1024。
19. 在生活和化学实验活动中、经常用到水或溶液。
(1)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净水机中,PP 棉净水原理是______(填“过滤”或“蒸发”),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2)结合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甲,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实验乙,水的电解,用燃着木条靠近 a 玻璃管尖嘴处,现象是______。
III、实验丙,探究燃烧的条件,其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IV、配制 40g 10%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______(填“10”、“50”或“100”)mL 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I、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______(填“KNO3”或“NaCl”)。
II、60℃时,将 60g 硝酸钾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______。
III、现有含 122g KNO3与 17.9g NaCl 的固体混合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提纯混合物中 KNO3的实验。
某同学认为降温至最适合的温度为 10℃,其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过滤 ②. 吸附
(2) ①.
②. 产生淡蓝色火焰 ③. 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水中的白磷还起隔绝氧气的作用 ④. 50
(3) ①. KNO3 ②. 11:21 ③. 温度为 1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17.9g NaCl全部在50g水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50g的水中只能溶解10.45g硝酸钾,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22g-10.45g=111.55g,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多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PP棉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杂质,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异味;
【小问2详解】
I、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火焰;
III、实验丙,探究燃烧的条件,其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水中的白磷还起隔绝氧气的作用;
IV、配制 40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需要36g水,即36mL 的水,应选用50mL 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小问3详解】
I、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NO3;
II、60℃时,将 60g 硝酸钾加入到 50g 水中,由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 g可知,此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55g KNO3固体,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55g:(55g+50g)=11:21;
温度为 1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17.9g NaCl全部在50g水中;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50g的水中只能溶解10.45g硝酸钾,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22g-10.45g=111.55g,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多。
20.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用图甲制备氧气。
I、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
B.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3)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用图乙制备二氧化碳。
I、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II、该发生装置能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是当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时,______。
III、在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该大理石中 CaCO3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1)水槽 (2) ①. ②. AC
(3) ①.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集满 ②. 试管内的压强增大,试管内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从而与固体反应物分离而停止反应 ③. 解:设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x
答:该大理石中 CaCO3 的物质的量为0.1ml。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是水槽。
【小问2详解】
I、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
II、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从而使气体不纯净;
B.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此时收集到的氧气纯度不受影响;
C.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此时排出的气体主要是装置内的空气,故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净;
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并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
故选AC。
【小问3详解】
I、二氧化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验满时可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II、当加紧弹簧夹时,试管内的压强增大,试管内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从而与固体反应物分离而停止反应。
III、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一定,故根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质量,又知碳酸钙的摩尔质量是100g/ml,则计算出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0.1ml,具体解题过程见答案。
21. 某校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碳与氧化铜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用图甲进行实验,发现B 中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I、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II、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填“碳”或“氧化铜”)。
III、实验结束时,应______(填操作序号)。
a.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喷灯 b.先熄灭酒精喷灯,再撤出导管
(2)小组同学认为当碳较多、温度较高时,A 中试管内气体产物中可能含有 CO 和 CO2。为了确认气体产物的成分,又用图乙进行实验。
I、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II、实验中,点燃 C 中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 A 中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
III、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若 A 中试管内有 0.1ml 氧化铜全部转化成铜,且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和 CO2。则参加反应的碳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1) ①. ②. 碳 ③. a
(2) 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 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避免加热时爆炸 ③. 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
(3)根据题意可知:气体产物中 CO的质量最少是0。
即当气体产物中只有 CO2时,参加反应的碳的物质的量可求。
当气体产物中只有CO时,参加反应的碳的物质的量可求。
A 中试管内有 0.1ml 氧化铜全部转化成铜,且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和 CO2。则参加反应的碳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0.05ml--0.1ml。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B 中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碳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
为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喷灯 。
【小问2详解】
为防止装置漏气,实验失败,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燃 C 中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 A 中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其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避免加热时爆炸。
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因为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
【小问3详解】
详见答案。
【点睛】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因为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 CO 。
温度/℃
10
20
3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 水)
NaCl
35.8
360
36.3
37.3
38.4
39.8
KNO3
20.9
31.6
45.8
110
169
246
温度/℃
10
20
3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 水)
NaCl
35.8
36.0
36.3
37.3
38.4
39.8
KNO3
20.9
31.6
45.8
110
169
246
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详解版): 这是一份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详解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39Na-23,5-4,3-6,6~8,9~3, 酸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静安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 带详解: 这是一份上海市静安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 带详解,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含二个大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 带详解: 这是一份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 带详解,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