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真题名师汇编(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真题名师汇编(含答案),共14页。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内外真题阅读汇编
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
一.(真题链接)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
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 》。“薇”指 。
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 ”与“ ”、“ ”与“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
4.《采薇(节选)》表达了诗人( )(多选)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
二、(真题链接)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l.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 ( )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 )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 ”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 ,从“ ”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 ,从“ 、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 .
三、(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1. 将诗句补充完整。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你认为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 。
4.这首诗写的是 ,前两句点明 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 (白天 下雨 夜雨)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 之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 、 的思想感情。
四、(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1. 把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 ”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
3.“ , 。”是从视觉来写春雨;“ , 。”是诗人的想象。
4. 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 和 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 ”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五、(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 ,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是写给_________的。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 。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4.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 ,江船火独明。 , 。
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 。
六、(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 , 。 , 。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 ,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 。
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 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 ”想象出“ ”,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 转为 。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 。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_____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_________的事情,但他从__________想象出_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心情由__________转为__________。
2.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___________, 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十一、(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 ? 。
才 ,又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 时节的景色,由“ ”“ ”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 比喻时光流逝 C.黄鸡报晓 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意思是 .
. ?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 )
(2)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 )
(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
十三、(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号_________。
2. 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古诗词诵读单元主题阅读
一、(真题链接)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淌在诗词里的美(节选)
唐诗宋词蹚过历史的长河,在悠久里发酵,透出的是股股醇香。诗歌美在音律,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古人浓淡交杂的墨色里,组成一曲曲完美的魂殇。
花是迁客骚人偏爱的主题。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花开富贵,有人赞叹,也有人贬低。但那“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惊心动魄却是从远古走来的。不管评价如何,牡丹依旧肆情盛开。开在诗人笔尖的还有坚贞的梅花,梅枝九曲十八弯,遂又有幽梅一说。“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吸引家禽的是那遒劲枝干里透出的美,切莫细嗅,那美会醉人。若要细数那诗词里的花魂,该是三天三夜也难尽一二。
在诗歌里的山水是美的。潭面无风是镜,也是静。任一轮清月在水里映出倩影,缓缓地躺在河床之上。月亮该是累了吧,既要与李白饮酒,又要照亮归人的前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青一碧,尽现了山水本色。我曾感叹山水之美被尽数埋在诗里了。曾鲜活在诗人记忆里的山水之美,现世难寻。但若煮一杯清酒,捧着诗集,任嘴唇感受酒洌,任思想品味诗词里的古朴气息,在这灯红酒绿之中仍是能寻得一片思想的净土。
我愿用我半世的浮华,换取这一页诗章。
细听风盘旋在时空的入口,提笔写下诗人的细语呢喃,那是倾诉,诉说着一曲一曲的美。
自从我提起了笔,我就明白了我所肩负的使命,我会写出那些淌在诗词里的美,不让她在时间里消散,纵使笔断、纸绝……
1.写过梅花的“迁客骚人”有__________(列举一个即可)。
2.根据要求写诗句。
(1)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我想到了刘禹锡《望洞庭》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花令。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花”。
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③( )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 )扑鼻香。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3.对画“ ”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词对山水的描写非常富于想象,让人感受到鲜活、灵性的美。
B.写山水的诗词太多了,多得都可以把真实的山水埋起来了。
C.如今环境大不如从前,诗词中描写的那些山水之美已很难寻觅了。
4.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真题链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诗教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来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1.根据语境写诗句。
当我们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会想到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目睹停留在荷叶上的蜻蜓,会吟诵杨万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满山红叶,会想到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严寒的冬天到来,人鸟都不见踪迹,我们又会想到柳宗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材料二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的原因。
3.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完成练习。
(1)画线部分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会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某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
一.
1.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莫知我哀 《 诗经•小雅 》植物名 。2.“ 昔 ”与“今 ”、往 ”与“来” “ 杨柳依依 ” “ 雨雪霏霏 ”
3.“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BCD
二、
1.① ② 2. 更 对好友依依惜别
3. 春天 柳色新 冬天 北风 雪纷纷 4.A
三、
1.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唐 杜甫 3.“潜”字用得好,“潜”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4.春雨 下雨 夜雨 喜悦 5.喜爱、赞美
四.
1.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喜 当春乃发生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滋润万物 静默无声 重 5.C
五、
1.唐 韩愈 水部员外郎张籍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5.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六、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B
3.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4.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5.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上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七、
1.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 王安石
2.吹绿 江南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象
3.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八.
1.京口到瓜洲路上 春意盎然 喜悦
2.寄托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突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4.明月何时照我还。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九.
1. 春天 一枝红杏 满园春色 失望 快慰
2.B 3. 春色满园,生机盎然,一枝红色的杏花悄悄伸出墙头
4.C
十.
1.春天 扫兴 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 满园的春色 春机勃发 失望 快慰
2.所见所感
3.拟人化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十一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 王观 词 词牌名 题目
3.离别的情绪 春归去 友归去 春 朋友
4.惜春 祝福之意
5.美人流动的眼波 美人蹙起的眉毛 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十二、
1.早春 兰芽 子规 2.A 3.反问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4.B 5.B 6. ×√√
十三、
1.宋 黄庭坚 山谷道人
2.初夏 惜春
3.这两句以浪漫的奇想,把对春的依恋之情表达得极为深切。
4.词人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生命。 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第二部分 古诗词诵读单元主题阅读
一、
1.王安石
2.(1)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2)①桃花 ②红杏 ③兰 ④梅花 ⑤荷花
3.B
4.示例:短文表达了作者对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
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
3.(1)由远及近 雪柳的颜色和姿态
(2)示例:远远望去,篱笆上爬满了一个个“小喇叭”。走近一瞧,喇叭花是紫色的,它的花蕊有六根左右,很细,像大头针一样。花瓣的顶端像五角星,中间部分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白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间有个洞,洞“通往”茎上。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内外真题阅读汇编
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
一.(真题链接)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
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 》。“薇”指 。
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 ”与“ ”、“ ”与“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
4.《采薇(节选)》表达了诗人( )(多选)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
二、(真题链接)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l.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 ( )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 )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 ”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 ,从“ ”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 ,从“ 、 ”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 .
三、(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1. 将诗句补充完整。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你认为颔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 。
4.这首诗写的是 ,前两句点明 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 (白天 下雨 夜雨)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 之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 、 的思想感情。
四、(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1. 把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 ”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用原文回答)
3.“ , 。”是从视觉来写春雨;“ , 。”是诗人的想象。
4. 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 和 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 ”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五、(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 ,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是写给_________的。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 。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4.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 ,江船火独明。 , 。
5.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 。
六、(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 , 。 , 。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 ,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 。
3.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 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 ”想象出“ ”,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 转为 。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 。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_____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_________的事情,但他从__________想象出_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心情由__________转为__________。
2.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___________, 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十一、(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 ? 。
才 ,又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 时节的景色,由“ ”“ ”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 比喻时光流逝 C.黄鸡报晓 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意思是 .
. ?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 )
(2)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 )
(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
十三、(真题链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号_________。
2. 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古诗词诵读单元主题阅读
一、(真题链接)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淌在诗词里的美(节选)
唐诗宋词蹚过历史的长河,在悠久里发酵,透出的是股股醇香。诗歌美在音律,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古人浓淡交杂的墨色里,组成一曲曲完美的魂殇。
花是迁客骚人偏爱的主题。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花开富贵,有人赞叹,也有人贬低。但那“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惊心动魄却是从远古走来的。不管评价如何,牡丹依旧肆情盛开。开在诗人笔尖的还有坚贞的梅花,梅枝九曲十八弯,遂又有幽梅一说。“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吸引家禽的是那遒劲枝干里透出的美,切莫细嗅,那美会醉人。若要细数那诗词里的花魂,该是三天三夜也难尽一二。
在诗歌里的山水是美的。潭面无风是镜,也是静。任一轮清月在水里映出倩影,缓缓地躺在河床之上。月亮该是累了吧,既要与李白饮酒,又要照亮归人的前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青一碧,尽现了山水本色。我曾感叹山水之美被尽数埋在诗里了。曾鲜活在诗人记忆里的山水之美,现世难寻。但若煮一杯清酒,捧着诗集,任嘴唇感受酒洌,任思想品味诗词里的古朴气息,在这灯红酒绿之中仍是能寻得一片思想的净土。
我愿用我半世的浮华,换取这一页诗章。
细听风盘旋在时空的入口,提笔写下诗人的细语呢喃,那是倾诉,诉说着一曲一曲的美。
自从我提起了笔,我就明白了我所肩负的使命,我会写出那些淌在诗词里的美,不让她在时间里消散,纵使笔断、纸绝……
1.写过梅花的“迁客骚人”有__________(列举一个即可)。
2.根据要求写诗句。
(1)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我想到了刘禹锡《望洞庭》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花令。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花”。
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③( )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 )扑鼻香。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3.对画“ ”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词对山水的描写非常富于想象,让人感受到鲜活、灵性的美。
B.写山水的诗词太多了,多得都可以把真实的山水埋起来了。
C.如今环境大不如从前,诗词中描写的那些山水之美已很难寻觅了。
4.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真题链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南京的灵谷寺里有成片的雪柳,春暖花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然而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一朵小花都是精美工巧的艺术品,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蕊,玲珑剔透,姿态万千……贺知章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惊叹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们同样可以追问:世间万紫千红的鲜花究竟是哪一双巧手剪裁出来的呢?
【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诗教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来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
1.根据语境写诗句。
当我们看到春天的万条柳丝,会想到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目睹停留在荷叶上的蜻蜓,会吟诵杨万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满山红叶,会想到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严寒的冬天到来,人鸟都不见踪迹,我们又会想到柳宗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材料二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的原因。
3.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完成练习。
(1)画线部分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会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某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下一页
答案
第一部分 课内阅读
一.
1.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莫知我哀 《 诗经•小雅 》植物名 。2.“ 昔 ”与“今 ”、往 ”与“来” “ 杨柳依依 ” “ 雨雪霏霏 ”
3.“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BCD
二、
1.① ② 2. 更 对好友依依惜别
3. 春天 柳色新 冬天 北风 雪纷纷 4.A
三、
1.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唐 杜甫 3.“潜”字用得好,“潜”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4.春雨 下雨 夜雨 喜悦 5.喜爱、赞美
四.
1.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喜 当春乃发生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滋润万物 静默无声 重 5.C
五、
1.唐 韩愈 水部员外郎张籍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5.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六、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B
3.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4.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5.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上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七、
1.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 王安石
2.吹绿 江南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象
3.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八.
1.京口到瓜洲路上 春意盎然 喜悦
2.寄托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突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4.明月何时照我还。
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九.
1. 春天 一枝红杏 满园春色 失望 快慰
2.B 3. 春色满园,生机盎然,一枝红色的杏花悄悄伸出墙头
4.C
十.
1.春天 扫兴 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 满园的春色 春机勃发 失望 快慰
2.所见所感
3.拟人化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十一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 王观 词 词牌名 题目
3.离别的情绪 春归去 友归去 春 朋友
4.惜春 祝福之意
5.美人流动的眼波 美人蹙起的眉毛 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十二、
1.早春 兰芽 子规 2.A 3.反问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4.B 5.B 6. ×√√
十三、
1.宋 黄庭坚 山谷道人
2.初夏 惜春
3.这两句以浪漫的奇想,把对春的依恋之情表达得极为深切。
4.词人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生命。 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第二部分 古诗词诵读单元主题阅读
一、
1.王安石
2.(1)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2)①桃花 ②红杏 ③兰 ④梅花 ⑤荷花
3.B
4.示例:短文表达了作者对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
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
3.(1)由远及近 雪柳的颜色和姿态
(2)示例:远远望去,篱笆上爬满了一个个“小喇叭”。走近一瞧,喇叭花是紫色的,它的花蕊有六根左右,很细,像大头针一样。花瓣的顶端像五角星,中间部分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白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间有个洞,洞“通往”茎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