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科版物理八下课件 7.1走进分子世界 课件 12 次下载
- 苏科版物理八下课件 7.2静电现象 课件 13 次下载
- 苏科版物理八下课件 7.4宇宙探秘 课件 13 次下载
- 苏科版物理八下课件 8.1力 弹力 课件 14 次下载
- 苏科版物理八下课件 8.2重力 力的示意图 课件 14 次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摩擦起电的原因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1. 原子的发现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 电子的发现 19 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3. 原子结构的发现 1911 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7-3-1 所示. 卢瑟福认为:
(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2)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3)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知识链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1803 年,道尔顿提出原子实心球体模型;1897 年,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他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1911 年,卢瑟福根据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受到普遍认可.
[中考·徐州] 1911 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B. 原子核带负电C. 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D. 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解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电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带负电,故A 正确,B、C 错误;原子核质量很大,但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故D 错误.
特别提醒:①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实验和推理提出的关于原子结构的假设模型,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原子的大致结构,它的建立利用了理想模型法。②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 经过想象、类比等提出的. 它的合理性、正确性, 需经实验进一步检验.
▲ ▲ ▲ ▲ ▲
1. 通常情况下,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故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呈中性. 所以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理解要点:●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在摩擦起电现象中,一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另一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 因此,在摩擦起电发生时,两物体一定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3. 在理解摩擦起电现象时,易出现以下错误:(1)认为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2)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现有丝绸、玻璃棒、塑料薄膜三种物品. 通过实验发现,当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薄膜时,两者相互吸引. 据此排出三种物品的顺序,使前面的物品跟后面的物品摩擦后,前者总是带负电. 这个顺序是( )A. 丝绸、玻璃棒、塑料薄膜B. 塑料薄膜、玻璃棒、丝绸C. 塑料薄膜、丝绸、玻璃棒D. 丝绸、塑料薄膜、玻璃棒
解析: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时,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丝绸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大于玻璃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薄膜靠近时相互吸引,说明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薄膜带负电,即塑料薄膜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大于丝绸,故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塑料薄膜、丝绸、玻璃棒,此时使前面的物品跟后面的物品摩擦后,前者总是带负电.
教你一招:联想“ 原因” 进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想到对应的知识点是“摩擦起电的原因”. 条件中提到处于前面的带负电,即前面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依据这个结论,先由两次实验结果进行两两排序,最后将两次排序结果综合起来,就能得出最终的排序.
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1. 原子核结构的发现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1)1919 年,卢瑟福用α 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带正电的质子.(2)1932 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不带电的中子.
2. 质子和中子的组成 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即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3. 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
4. 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 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μ 子、π 介子、K 介子、Λ 超子、Σ超子等400 余种粒子. 可见,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
特别提醒:对于微观粒子,不仅要知道它们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序,对它们的空间尺度也需要大致了解.
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 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C. 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D. 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延伸拓展: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质量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大约是电子质量的1836 倍. 质子与核外电子所带电性相反、电荷量相等,中子是不带电的,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精品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道尔顿的原子论,①汤姆生发现电子,①α粒子散射实验,①电子转移观点,带正电荷,带负电荷,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摩擦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氧原子,水分子,氢原子,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氢分子,金钢石,富勒烯,摩擦起电现象,电子的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探索更小的微粒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原子模型,原子核,正电荷,原子的构成,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原子核,汤姆生,原子核的内部结构,质子和中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