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检查字词,层次结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
3.体会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组材恰当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你可知“mu-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二、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有“农民诗人”之称,出版的诗集有《淮上吟》《烙印》《春风集》《欢呼集》和长诗《李大钊》等。
三、写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四、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梳头( shū ) 秩序( zhì ) 深宵( xiā )
伴侣( lǚ ) 硕果( shuò )卓越( zhuó )
赫然( hè ) 迭起( dié )澎湃( pài )
锲而不舍( qiè ) 目不窥园( kuī )
兀兀穷年( wù ) 迥乎不同( jiǒng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澎湃: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7):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
六、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3.结合听读印象,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示范,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4.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同学评议。
七、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研读第一部分。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明确:“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明确: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的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明确:①“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意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探求振兴我们民族的方法。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了吃”,“夜间睡得很少”……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明确:“群蚁排衙”在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表现了闻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
(5)用一句话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
明确:他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为了“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严谨治学,不畏艰辛。但文化救国的梦想已被残酷的现实击碎,于是胸怀满腔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悲愤地走出书斋,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救国运动中去。
2.研读第二部分。
(1)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怎么“说”的?
明确:“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2)“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明确: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他做了哪几件事?
明确: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在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③参加游行示威。
(4)作为革命家的闻先生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革命斗争精神。
教师小结: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口,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表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他不愧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明确: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八、本文主旨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赞扬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九、文本特色
1.结构严谨,选材精当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作为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他“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在表达方式上,本文以记叙为主,而以议论来结构文章。这样夹叙夹议,结构严谨。同时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选材典型。如对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描写,选取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等典型事例,把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充分表现出来。
2.用语疑练,感染力强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含蓄,感情浓烈,富于音乐美。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等,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做学问时的专注,饱含赞美之情,极富感染力。
课后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3.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言语和作为大勇革命家的斗士风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课时安排,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