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专题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盛世繁华,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综合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
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师:(配乐展示一组图片:唐朝曲辕犁、筒车、科举图、仕女图、唐三彩、敦煌莫高窟等)。
教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
学生:繁荣昌盛、强大统一、盛世繁华、博大宏伟、昂扬进取等。
教师:大唐的气息如同春风般扑面而来,盛唐的大门向着四方来者迤逦大开,高度的繁荣造就了它的自信和从容。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1.概况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遣唐使?
(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
(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批?
(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总结)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2.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片: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日本文字;和服,唐朝服饰)
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唐文化全方位地影响日本)
教师:(补充,总结)制度方面,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建筑方面,唐招提寺、平城京。文字方面,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服装方面,和服(隋服、唐装)。节日方面,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七夕、重阳等。其他方面,茶道、花道、剑道、书法、中草药等。
教师:(提问)在日本与唐朝的频繁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教师:(过渡)来而不往非礼也。日本遣唐使来唐学习,那么唐朝也有前往日本的友好使者,他是谁呢?
(二)鉴真东渡
1.活动:鉴真东渡故事会
教师:全班分为四个小组,组内共同探讨,如果让你自己写一本以鉴真为题材的书,你将怎样呈现鉴真东渡的故事?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展示。由大家评出最佳小组,给予掌声奖励。
学生:(组内探讨,并派代表到讲台展示。内容应包括:前5次没有成功,后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2.学习鉴真精神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
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联系所学知识,谈谈鉴真“舍己为人传道艺”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作为中学生,应该学习与借鉴鉴真身上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讨论,分析)
(1)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具有博大的胸怀等。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教师:新罗(朝鲜)位于中国东面。新罗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这友好关系主要从人员往来、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0页的内容,然后请一位同学进行归纳。
学生:(归纳)(1)人员往来方面: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对外贸易方面: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方面:新罗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教师:(过渡)唐朝时有没有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事例呢?
学生:有,如玄奘西行。
三、玄奘西行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出示问题)
(1)天竺指的是今天的哪里?玄奘为什么去天竺?
(2)玄奘西行发生在什么时候?他从哪里出发?
(3)玄奘西行有什么样的成果?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天竺是唐朝时的称呼,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为了求取佛经。
(2)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从长安出发。
(3)成果:①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②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③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展示图片)
玄奘像 《西游记》剧照
教师:(提问)联系《西游记》的内容,谈谈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艺术加工?
学生:(自由讨论)唐僧取经为史实,但是收三个徒弟一路上斩妖除魔为艺术加工。
教师:(提问)从高僧玄奘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各抒己见,从不畏艰险、意志坚定、潜心学习等方面回答)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教师: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可以列表比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出示表格)
学生:(比较,完成表格内容)他们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综合探究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请讨论总结唐代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的海陆交通发达等。
教师:(提问)在我们为先辈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启示:①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一本书:玄奘从天竺回来后,专心翻译佛经,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
二位高僧:西游天竺取经的玄奘、东渡日本传经的鉴真。
三种作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中外友好往来。
四个原因 eq \b\lc\{(\a\vs4\al\c1(①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②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③交通发达,水陆便利。
④对外开放,交往友好。))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概况、影响
2.鉴真东渡:经历、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
1.玄奘西行及其贡献
2.《大唐西域记》
事件内容
身份
目的地
途中遭遇
独行还
是结伴
是否回国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玄奘西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 盛唐气象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