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演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 ,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京剧的一般常识,能够初步判断京剧的行当及唱腔。
3. 过程与方法:讲授、启发、对比、讨论、聆听等方法,感受京剧的独特风格。
2学情分析
学生们普遍对京剧相关知识了解的较少,所以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及声腔。
教学难点:判断京剧声腔的类型。
新设计
一、导入 :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回答京剧的行当、唱腔及起源 为本节课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归纳完善学生的回答,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2、京剧的行当 师生归纳总结 (大屏幕展示行当人物)
师播放《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我不挂帅谁挂帅》的录音,感受老生、刀马旦的演唱方法及风格。
3、京剧的主要声腔:
请大家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录音,体会“西皮流水”唱腔
《我不挂帅谁挂帅》 “西皮流水”与“西皮散板”的不同? 学生体会,感受 区分“西皮流水” 和“西皮散板”,并完成课后第二题
4、京剧的板式 京剧的“节拍”—— “一板一眼”这个词的由来。 板式有:一板三眼 一板一眼 有板无眼 无板无眼 学生学打“板”、“眼”,和四种节奏。
5、实践:
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中的“西皮流水”部分 学生试着唱一唱 把知识运用到实际,激发学生实践的欲望。
三、课堂小结(2分钟)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京剧”艺术的起源、发展、板式、行当和唱腔。
教学活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唱脸谱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