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 (4)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6/126595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展开1、聆听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2、能够对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在聆听音乐作品和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时,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学情分析
2、教师要查阅大量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
3重点难点
1、结合历史教材,让学生分头查阅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像等 ) 。
2、教师要查阅大量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
4教学过程
一、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1、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
《黄水谣》,展示黄河两岸秀丽旖旎的景色。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秧,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媒体出示口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
歌曲是哪个历史时期创作的吗 ?
学生:抗日战争时期。
教师: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八年间日本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 ?
2、同学们展示与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抗日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
学生展示之后,教师给予鼓励和作总结性发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缺乏人性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及文艺宣传队也奔赴全同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口战争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
二、层层深入 新课教学
欣赏《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1、展示和总结之后,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了感性的认识,情绪也特别激动,这时马上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仿佛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媒体播放)
2、欣赏之后分组讨论并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整旨合唱曲的情绪如何 ?(学生自由发言)
(3)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
3、创作背景
同学们心中也许在想,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 1938 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文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丁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 1939 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很兴奋,决定把这首长诗改成歌词后谱曲。后冼星海只用厂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与配器。 1939 年 4 月 13 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国。
《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1、(衔接和过渡)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的演奏片段,要求学生与刚才听到的合唱《保卫黄河》做一个对比,看有什么不同 ?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3、教师从学生的答案中导出钢琴协奏曲《黄河》。这部作品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而成的, 1969 年脱稿, 1970 年 5 月首演于北京。全曲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2021学年☆保卫黄河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保卫黄河教案及反思,共2页。
九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教案,共1页。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音版九年级下册☆保卫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新课进程, 拓展活动, 合唱练习, 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