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欣赏 二泉映月获奖课件ppt
展开华彦钧(1893—1950)人称阿炳,江苏无锡人,我国民间音乐家。
二胡又名“胡琴”, 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称“奚琴",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1、学习华彦钧生平及贡献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1、熟记《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感悟乐曲委婉凄凉、而略带愤懑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感受力和表现力。2、了解曲作者华彦钧生平及对我过民间音乐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欣赏提示 《二泉映月》是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二胡独奏曲,它是民间盲人艺人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阿炳常在无锡著名景点---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的凉亭卖艺,而命名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作者悲歌式的一生呕心沥血的高度艺术结晶,是他在倾诉世间的痛苦和不平。作品的曲调流畅委婉,跌宕起伏,意境深邃,表达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的辛酸以及倔强的性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乐曲一开始,是一句短短的引子,用很轻的力度奏出,似一声凄楚的断肠似的长叹: 0.6 5643 | 2 — 紧接着的是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的主题。上乐句沉思而带有倾诉性,下乐句的旋律有如心潮起伏,倾泻而出: 2.3 112| 3.5 65 656 | 5…… 而后,音乐主题经过交替、变奏、发展的处理,把作者生活的辛酸、忧伤、悲愤、怒号、期待等复杂的心情充分的表现出来。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
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欣赏 二泉映月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欣赏 二泉映月课文课件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 二泉映月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iny/tb_c12513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欣赏 二泉映月背景图课件ppt</a>,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初听乐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欣赏 二泉映月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iny/tb_c12513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欣赏 二泉映月图片课件ppt</a>,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后思考,情感调味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