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自然环境清幽,生活情趣高雅,第二课时,什么是骈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
话说中唐时期有个官n代叫刘禹锡,据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这个老刘出身不错,可惜他少年时因为爱下围棋交了个棋友,此后他一生受这个棋友牵连,而他却无怨无悔。这个棋友就是当时太子李诵、后来的唐顺宗的伴读——王叔文。他撺掇的“永贞革新”历时一百四十六天后失败了,而参与其中的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为远洲司马,史称“八司马”。王叔文被赐死,顺宗也被迫退位,而我们的主人公刘禹锡,也开始了他历时二十三年的贬谪之路。 在历经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之后,他来到了安徽和州。
那是公元825年的一个春天,安徽和州(历史上也叫历阳,后面老刘的诗里会用到这个地名,所以先介绍一下)杨柳青青、桃花盛开。老刘没有想到将要在这里遭遇他人生中的一个大人渣,而且这个人渣还会成就他千秋的美名,这个人就是策知县。这个知县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按规定,老刘应住在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这个人渣非要让老刘住到城南门,一个远离市区的地方,老刘并不知情,来到他的新居一看,面朝大江,一片荒芜。他非常高兴,心想这知县真心不错,他怎么就知道我喜欢清静,不喜热闹呢?于是面对着长江上的点点白帆,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很生气,他居然马上叫人去给老刘搬家,这回由南门搬到北门,住房面积缩小了一半。白帆还没看够呢,说搬家就搬家?可是没有办法呀!于是他故意站在门外假装看风景,面对波光粼粼的德胜河,虽不宽阔,但是别有景致,于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你还敢“思争辩”“心在京”?
于是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刁难老刘,后来干脆在贫民窟找了一间破公寓,只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于是刘禹锡愤而作《陋室铭》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根据刘禹锡的遭遇,我们猜测一下,作者在写这篇陋室铭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很显然,面对县令的再三刁难,刘禹锡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的愤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在开头,并没有直接表现愤懑,而是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
作者是如何运用类比的呢?
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虽陋室而不陋。
明明是外形简陋的屋子,刘禹锡一定说这不是陋室,那么刘禹锡这样说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下面的内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
这虽然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个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们看刘禹锡在陋室中交往的是什么人物?
鸿儒,鸿:大,博学的人。没有的是“白丁”白丁原意直农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见,在陋室中——交往人物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可以调丝竹,阅书籍。” 我们来对比一下,刘禹锡在陋室中的情趣和业余爱好是怎么样的?
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刘禹锡的陋室生活。
(1)景:自然环境清幽;(2)人: 交往人物不俗;(3)事: 生活情趣高雅。
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作者引用孔子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作用: (结构)总结全文,画龙点睛,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首尾呼应。 (内容)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也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中心思想)
在《陋室铭》第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陋室铭》的文章内容,这篇铭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东西。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句对于陋室自然环境的描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
作者如何将如此荒凉的景物,描写的美丽而清幽呢?
我们就要从两个动词入手,“上”“入”。 作者运用了动词,“上”字写出了苔藓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 同时,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作者在表现交往人物不俗的时候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
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你能把这些字找出来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你能比较两者的异同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文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
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示范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阅读思考,有名的先贤,淡泊的情怀,主旨概括,托物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看图背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背景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刘禹锡,陋室铭,读准音找韵脚,读准节奏,语言形式,骈散结合,词义积累,对偶互文,课文梳理,文中之“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刘禹锡,环境清幽,交往不凡,情趣高雅,生活闲适,陋室真的不陋吗,托物言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