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游园([皂罗袍])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戏剧一词现代意义,是指在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的一种综合艺术。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设计、道具、灯光、音响、服装、化妆、舞蹈,以及剧本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汉米尔顿:“戏剧是安排演员当着观众的面前在舞台上表演。”
通常指戏剧剧本。戏剧有广狭二义:一是话剧、歌剧、戏曲的总称,一是专指话剧。因此,狭义的戏剧文学也专指话剧剧本,广义的戏剧文学则应包括歌剧剧本、 戏曲剧本在内。一般多取其广义的概念。
1、必须适合舞台演出;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从表面上看,剧本同小说一样,也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但一般地说,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剧本中则主要靠人物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自我表现。
剧本需要各种各样的戏剧冲突,需要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但无论是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情节,都应通过因果相承的动 作直观地展现出来。剧本需要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 形象,而动作正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剧本中需要有深刻的主题思想,而主题思想也应该寓于动作 的发展之中。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其中包括对动作展开的时间和具体的物质环境的说明,对人物外部动作、静止动作的提示和对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的提示;
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其中包括 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这些,都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方式。在戏曲剧本中,人物的 台词(道白与唱词)有时也有说明动作环境和叙述事件 的作用,但其主要性能也还是心理动作的外现。
戏剧演出由于受到舞台条件的制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时空观念。它的空间和时间的变换,必须通过中断动作来实现,其方式就是换幕(或场)。剧作家可以借助这种方式,相对地扩大剧本的时空容量。所谓“一幕”,指的是动作与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 “一场”,则是指在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话剧、歌剧和戏曲;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在古希腊戏剧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中,只有悲剧和喜剧两类,二者是不能混淆的;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出现了正剧,当时叫做“严肃喜剧”或“悲喜剧”。)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儿童剧、科学幻想剧等;按照主题情节分为情节剧、社会问题剧、心理剧等;按照篇幅规模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大戏和小戏等。按照演出形式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中 国 古 典 戏 剧 概 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元末在南方盛行。 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 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角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角色皆为配角。 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明代初叶,在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我们将这一时期的戏剧称为“传奇”。 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梆子腔(即秦腔)、皮黄腔、柳子腔等。花部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元人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的《西厢记》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中国四大名剧 王实甫的《西厢记》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昇《长生殿》
牡丹亭·游园 汤显祖
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其不朽名作《牡丹亭》则是文学遗产中的瑰宝。
汤显祖(1550—1616),汉族,江西临川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更被誉为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等的伟大文学家。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是明代南曲的代表。《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游园》选自汤显祖浪漫主义杰作《牡丹亭》,它写了一个优美动人、充满感伤色彩和强烈爱憎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梗概:南宋时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梦中见一书生手持柳枝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之后,她便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此时,杜宝转官淮安,乃葬杜丽娘于牡丹亭畔。三年后,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南安,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美,终日把玩。丽娘幽魂出现,又与柳梦梅相会,并得再生。丽娘复活后,与梦梅同往淮安求其父母许婚;杜宝见了大怒,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掘女坟。正好梦梅得中状元,乃上书自辩,杜丽娘也登朝申诉。终于得到皇帝承认,夫妻父女团圆。
主题: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作品中的柳和梅都是爱情的象征。从比兴象征的角度讲,柳梦梅是女子的心象,作品中,柳和梅的比兴贯穿全篇,也是一种香草美人的手法。
《牡丹亭》脱稿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弃官返回临川之后。其题材之来源,据作者自叙云:“传杜大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牡丹亭·题词》)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王思任在《牡丹亭叙》中说:“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尽管剧本在音律方面确有不少地方“佶屈聱牙,多令歌者咋舌”,但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表达了进步的愿望和理想。故此剧一出就获得了当时人民的广泛喜爱。沈德符《野获编》说,“汤义仍《壮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为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在追求自由幸福的过程中,她遭受的痛苦远远超过了崔莺莺。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分。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杜丽娘情不自禁唱出了自己的心曲。
【皂罗袍】曲意是: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樑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深闺人领略这大好春色太难!
“姹紫嫣红”——绚烂的百花是如此生机盎然,“断井颓垣”——冷清的院落是如此破败荒凉,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恰如深闺小院对杜丽娘的圈禁。通过杜丽娘的直白,以“乐景”写“哀心”,“倍增其哀”,宣泄了杜丽娘内心的郁闷,表达了她追求自由的热望。
这是最美的一支曲子,曾让林黛玉神魂颠倒。作者通过场景的变换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姹紫嫣红”--绚烂的百花是如此生机盎然,“断井颓垣”--冷清的院落是如此破败荒凉,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恰如深闺小院对杜丽娘的圈禁。强烈的极不协调的对比中,使杜丽娘不禁从心底发出感叹:“天哪,这么美丽的春光,这么迷人的景色,叫人怎么样才能不辜负于它呢?偌大的乾坤,那赏心乐事会落在谁家的院里呢?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分。 灿烂绚丽 好景虚设 青春虚掷 深沉感伤
惊才绝艳 传唱不衰
这支曲是写杜丽娘在观看园中景色时由喜转悲和由叹转怨的情怀。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接下来“良辰美景”两句,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奈何天”,让人无可奈何的时光。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由物及人,一种自我怜惜的情绪油然升起。这就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表现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的春光间的不谐调,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这段文字历来广被吟咏,美在何处?
a音韵美:一韵到底,句式上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b景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 c情美: 面对着姹紫嫣红红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形成的鲜明对照,她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婉地透露了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画意。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归。六支曲子,写出杜丽娘的惊春、惜春、恼春的感情变化过程,写景、写情、写人浑然相融。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盛开,莺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大古典戏剧,以乐衬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示范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牡丹亭,故事背景,汤显祖,创作背景,明晚期,程朱理学,走火入魔,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游园([皂罗袍])背景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体常识·戏曲,关于《牡丹亭》,这段曲词美在哪里,品味曲词,以乐衬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