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4 光线与视觉教案
展开2.能说出镜子的主要特点,知道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制造的。
3.能用绘图的方式描述潜望镜中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行进路线。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4.乐于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并与同学合作进行科学实践和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知道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教学难点: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镜子、蜡烛、火柴、手电筒。
搜集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和工具:小镜片两面、长方形纸盒、剪刀、双面胶等。
介绍潜望镜制作方法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假设猜想
1.阅读书本第12面,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见物体?
2.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观点。
3.根据书本上的问题,学生提出各自的假设猜想。
黑暗环境下,我们什么也看不见,是因为……
我们能够看到点燃的蜡烛,是因为……
当蜡烛被物体挡住时,我们看不到它,是因为……
通过镜子我们能看到遮挡物后面的蜡烛,是因为……
我们能看到蜡烛照亮的人脸,是因为……
明明有光线照到黑板上,我们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
二、分组实验,收集事实证据,解释实验现象
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
2.根据书本第12面的问题,学生分组实验,演示书本插图上的现象并解释自己的观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将实验结果投影在电子白板上。
黑暗环境下,我们什么也看不见,是因为没有光源
我们能够看到点燃的蜡烛,是因为有光源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当蜡烛被物体挡住时,我们看不到它,是因为光源被挡住了,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通过镜子我们能看到遮挡物后面的蜡烛,是因为光通过镜子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了。
我们能看到蜡烛照亮的人脸,是因为光照射在人脸上,又从人脸上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三、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1.阅读书本第13面最上面的图文。
2.画出从光源到物体,再从物体到人眼的光线示意图,解释人眼看到物
体的过程。
3.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其他组的同学补充、纠正。
4.教师讲述: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四、设计制作,应用拓展
1.了解潜望镜的原理和用途。
阅读书本第13面图文,说一说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平面镜能够把其他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保持原有的状态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能借助平面镜看到被遮挡的物体。潜望镜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教师播放潜望镜的视频,介绍潜望镜的用途。
2.学生分小组制作潜望镜。教师提示: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各小组评选一件优秀展品上台展示,其他同学提出改进意见。
五、板书设计 光线与视觉
眼睛是感觉光的器官。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平面镜能够把其他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保持原有的状态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能借助平面镜看到被遮挡的物体。潜望镜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小学4 光线与视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a href="/kx/tb_c402597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光线与视觉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2 鸟和飞机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2 鸟和飞机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学习,阅读,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1 苍耳的启示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1 苍耳的启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故事,导入新课,观察活动,阅读活动,设计制作活动,拓展活动,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