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简洁高效优质PPT课件(含教材探究与活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二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能源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运用资料,认识世界和我国不同区域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运用资料,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能够利用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3.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4. 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原因: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③随着全球人口剧增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人类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1)城市与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排放
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比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①工业起步早,工业化水平高②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防治,使其环境状况 大为好转
(1)产生原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2)主要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类型复杂,平原面积狭小。②自然灾害的损害,导致土地减少。人为原因: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等问题; 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危害: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数量锐减,影响后代发展的需求,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措施:①依法确保土地资源不减少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治理并防治土地污染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少或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影响降水的因素) ②蒸发量大(影响蒸发的因素) ③下渗严重(如石灰岩易渗漏)或地下径流少(土层薄、坡度大、下渗少,持水保水性差) ④地表径流少(如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等)人为原因:①人口、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②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规模大,用水量大 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④水资源污染严重危害: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数量锐减,影响后代发展的需求,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措施:(1)开源: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2)节流:农业:推广种植耐旱作物;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再利用、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活:节约用水;抬高水价,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其他:流域内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制定水法。
原因:自然原因:①我国能源总量大,但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 ②我国资源地域分配不均衡,存在西多东少等情况。人为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源需求量增大; ②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危害: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数量锐减,影响后代发展的需求,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措施:①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 ②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 ③控制高能耗工业; ④能源循环使用; ⑤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 ⑥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1)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2)自然条件的变化,使野生生物不能适应于环境;(3)生物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影响着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4)近亲繁殖,使物种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滥砍乱伐: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使动物种类减少,以至濒临灭绝。(2)滥捕乱杀(3)环境污染: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的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4)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许多河湾、湖泊、湿地改造成农田。森林贮量骤减、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5)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使得当地的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概念: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主要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源: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交通。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等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有害浅烟雾。分析1954年10月世界首例光化学烟雾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原因。
洛杉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谷地污染物难以散失;经济发达,汽车尾气、工业排放污染物多。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如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
(1)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 )①固体垃圾②汽车尾气③沙尘④燃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A.市中心垃圾外运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
活动:阅读教材P116,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身边实例,说一说PM2s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以及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或汽车燃油排放的烟尘。危害: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大。
活动:阅读教材P116,回答以下问题。2.在图5-8中找出PM2s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北非:气候干旱高温,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活动:阅读教材P116,回答以下问题。 3.针对PM2.s的来源和危害,分小组讨论,制订一份防治PM2s的有效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
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概念: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特性改变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污染物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禽畜粪便等。危害: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措施: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概念: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特点: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活动:阅读教材P117-118,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生物、水产品造成严重的破坏。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海洋石油污染?
1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2 降低废水中的含油浓度:禁止船舶非法向海中排油;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和海岸油污染。
概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污染物来源: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活动:阅读教材P118,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2.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1 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灌溉污水,农药、化肥、重金属等。2 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活动:阅读教材P118,回答以下问题。 3.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危害: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植物、水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 )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2)由图中③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 )A.大气污染 B.腐蚀建筑物C.皮肤癌高发 D.海平面上升
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38,却拥有全国60%以上的生物物种,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物种正在急剧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1.造成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类为追求商业利益破坏环境 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③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进山 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设自然保护区 ④开展生态旅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水体溶解氧指在水体中溶解的氧气,数值主要受气温及气压影响。研究表明:缺氧环境会促进水库沉积物有机质的释放。某地理研究小组对江苏省常州市沙河水库进行研究后发现,其水体溶解氧具有分层现象,且季节性分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为( )A.氧气溶解B.光合作用C.径流输入D.水体扰动2.推测溶解氧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A.秋季B.春季C.夏季D.冬季3.水体溶解氧季节性分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体表层藻类大量死亡 ②水体内部生物大量死亡③水体底部微生物活动加剧 ④水体底泥在季节更迭中受到扰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青海湖已迎来夏候鸟繁殖高峰,青海湖特有的湟鱼也开始洄游到淡水河道繁育后代,一场“群鸟抢鱼大战”在青海湖边开始上演。20世纪80年代,青海湖湟鱼资源从32万吨减少到不足2千吨.4.环湖物种也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 )A.捕捞过度,生态环境恶化 B.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C.气候变暖,降水逐年减少 D.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5.城市高架路两侧架设的近两米高的屏障,这种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的回声6.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为(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环境多样性④食物多样性 ⑤生态系统多样性 ⑥形态多样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③④⑤D.④⑤⑥
湖泊叶绿素浓度能够反映浮游生物的分布规律,是藻种、水温、营养盐等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某年11月25日广东省某典型浅湖叶绿素浓度垂直方向变化示意图。
1.该湖泊底层叶绿素浓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叶绿素沉降B.径流注入C.底泥较肥沃D.湖水污染2.若该湖泊表层叶绿素浓度急剧升高,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①投放鱼苗②投撒化学药剂③注水稀释④封闭城市排污口A 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公开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材料,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精讲精评,环境问题,读图思考,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集体备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归纳总结,开源节流,二生态破坏,正相关,土地荒漠化,伦敦烟雾事件,大气污染,探究活动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试讲课ppt课件,文件包含51人类主要面对的环境问题pptx、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