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获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获奖教案设计,共7页。
设计说明
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1~13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是即将学习的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积累感性经验。
经历观察的过程,积累感性经验。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理解它的直观图,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究者。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教学中,突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各图: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作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实物。提问:这些物体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
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状叫作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样的物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辨认图形,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分类,导入新课。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实物感知,形成表象。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谁愿意到前面来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给大家找出来。
师:除了讲桌上这些物体,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的?
(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指导观察,总结特征
师:(指讲桌上的实物)为什么说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呢?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2.面的认识。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大家知道,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边说边把长方体纸盒展开)。你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1)学生很容易说出: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板书:面)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手摸长方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看,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2)学生摸完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你们用左手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不要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3)和同桌数一数。(板书:6个)
师:(结合手中的教具介绍)根据长方体面的位置,我们分别把它们叫作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从位置上看,前、后两个面是怎样的两个面?
(启发学生说出:前、后两个面是相对的两个面)
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面叫作一组相对的面。找一找,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面?
(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长方体上指一指是哪三组)
师: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4)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5)让学生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师: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可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
(启发学生说出: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师: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验证一下。
(6)课件演示:屏幕上先出现6个长方形,再慢慢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围成的长方体旋转一周,然后依次抽象出长方体的后面、下面、左面分别同它们相对的面比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7)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面的特征。
3.棱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继续观察,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学生可能说有一条边)
(1)课件演示:屏幕上分别闪动长方体的前面和上面,再现两个面相交的边。
(2)教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作棱。(板书:棱)
师: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
(3)指名回答数的结果。(板书:12条)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清楚地观察长方体的棱,请同学们看屏幕,看一看棱的框架。
(4)课件演示:隐去长方体的6个面,出现由12条棱组成的框架,并将此框架旋转一周。
师:注意观察屏幕上这4条红色的棱(课件演示:将左右方向的4条棱从左往右逐渐变成红色)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启发学生说出:这4条棱互相平行)
师:我们把这样的4条棱称为一组相对的棱。从棱的框架中很容易看出,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棱。
(5)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另外两组棱分别变成绿色和蓝色。
师:现在你们量一量长方体每条棱的长度,看一看,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通过测量使学生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课件演示:分别抽象出三组棱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谁能把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4.顶点的认识。
师:同学们接着观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可能说有一个角)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角,并画角研究它的构成,使学生知道刚才看到的不是角而是顶点。
(2)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板书:顶点)
师: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3)指名说出数的结果。(板书:8个)
师: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4)课件演示:依次隐去6个面,再分组闪动12条棱,最后一次闪动8个顶点。
师:现在谁能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5.师生共同归纳整理长方体的特征。
(1)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填写教材11页表格的长方体部分内容。
(2)汇报填写情况,展示交流。
(二)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1.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认识的长方体画下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纸盒,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学生观察后发现: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
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如果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纸盒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纸盒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初步感知。(课件演示:逐渐去掉长方体的棱,直到只剩下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师:只看这三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是什么形状的吗?
(2)呈现概念。
师:你能给这三条棱起名字吗?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3)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
把长方体摆正,让学生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
(水平方向的棱叫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课件展示:放映动画,把长方体中较长的棱缩短,使长、宽、高相等,把长方体转变成正方体。
讨论: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的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归纳: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作正方体。
2.引导探究: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带来的正方体,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3.归纳总结。
师:谁能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11页表格的正方体部分内容)
4.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引导学生对照表格按照顶点、面、棱的顺序,找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比较,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思想,通过表格完整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深刻记忆。
(四)课堂活动:拼一拼,试一试。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12页“试一试”的内容:下面哪几个面可以组成长方体?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学生观察图形,小组内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规格的长方形纸板,拼一拼,试一试,验证想法。
3.将自己选择的每个面的序号标在书中给出的长方体上,并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巩固应用,实践创新
1.判断。
(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
(3)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4)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厘米。( )
2.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
(2)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顶点。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分米,宽是1.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
3.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
4.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哪些了解?
2.结合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小组内的表现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布置作业
教材12页1、2、3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个数
8个
8个
面
个数
6个
6个
形状
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小关系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6个面完全相同
棱
条数
12条
12条
长度关系
每一组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探究新知,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