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新课导入环节先复习体积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再通过现实生活中有些物体不能直接比较出来,使学生明确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必要性。于是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数量之间的关系,降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难度。之后类推迁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在整个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实验——论证”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每组24个1厘米3的小正方体、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1)
⊙设疑引入
1.观察对比、感知决定长方体体积的条件。
师: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体积以及常见的体积单位,现在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2.观察、估测。
(1)大胆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那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谁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理由,也可能有学生会直接说出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
(2)观察、验证。(出示课件,动画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变化过程)
师:认真观看图形的变化,与小组同学说一说,现在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条件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有关,并且发现长方体的长、宽相等时,高越大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宽越大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长越大体积越大)
3.导入新课。
师:上面我们判断三组图形中哪个体积更大,是通过观察后直接比较的,但有一些图形体积相近,我们无法直接判断,这时就需要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再次明确已经学过的体积的相关知识,然后借助课件演示,通过观察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为下面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铺垫。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在操作中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1厘米3的小正方体,每组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写书中表格,然后与同组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表格如下)
(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且边摆边记录,再进行讨论)
2.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1)观察实验数据表,用计算的方法求体积。
①观察表中数据,每排小正方体的数量、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每排小正方体的数量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②动笔算一算每组的长、宽、高相乘的积。
③把计算结果与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长×宽×高的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2)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拼摆长方体,并填写报告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类推迁移,推导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将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转化成正方体(长、宽、高变成5厘米)。
(2)思考: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长、宽、高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用字母表示。
(1)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作:V=a×a×a=a3。
(2)教师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正方体与长方体间的关系推理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1.求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厘米)
2.一个正方体围棋盒,棱长是15厘米,这个围棋盒的体积是多少?
3.有一块长方体石头,长8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每立方分米的石头大约重2.7千克,这块大石头约重多少千克?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1.教材42页1、2题。
2.教材43页5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1)
第2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2)
⊙回顾梳理,导入新课
1.长方体的体积的回顾。
(1)(出示长方体)这是什么图形?(长方体)
(2)要计算它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2.正方体的体积的回顾。
(1)(出示正方体)这是什么图形?(正方体)
(2)这个图形有什么特征?(长、宽、高都相等)
(3)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自主探究,推导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
1.计算、观察。
(1)算一算下列图形的体积。(单位:厘米)
(课件出示教材42页第一板块的三个立体图形)
(2)设疑:在计算体积时,5×3、2×2和3×3分别表示各个图形哪个面的面积?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3)小结:这几个乘积表示的都是底面的面积,统称为底面积。
2.推导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
(1)思考: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呢?
[引导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高,那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V=Sh)
3.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教材42页第二板块例题“填一填”)
交流:(1)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怎样求它的体积?
(2)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底面积,怎样求它的高?
(3)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高,怎样求它的底面积?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
(4)师生共同小结:S=V÷h或h=V÷S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经历推导过程,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并在进一步的练习中推导出求底面积和高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1.填一填。(单位:cm)
(1)左图是一个( ),它的底面积是( ),它的体积是( )。
(2)右图是一个( ),它的底面积是( ),它的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体积是1.2 dm3,底面积是150 dm2,高是多少分米?
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16 cm3,底面积是36 cm2,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体会到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43页4、6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2)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S=V÷h
h=V÷S
每排小正方
体的数量
每层的排数
层数
小正方体
数量/个
体积/cm3
长/cm
宽/cm
高/cm
第1个长方体
第2个长方体
第3个长方体
第4个长方体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四 百分数3 营养含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四 百分数3 营养含量教案设计,共4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导疑引入,小组合作 动手操作 实践验证,闯关活动 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全课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