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设计
小学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精品教案,共4页。
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节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两个阿姨都领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的欲望。
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再认识。
在以往的学习中,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对于具体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答,学生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两位阿姨排队买票的情境图(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另一位阿姨领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
师:从画面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买票时应该怎样做?(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另一位阿姨却买了两张票。
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呢?
为什么两个阿姨都带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学龄前儿童免票的规定)
2.引出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板书:平均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乘车买票情境入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为后面学习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 m 的儿童免费乘车。
2.组织学生讨论:1.2 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1.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
2.1.2 m可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
3.课件出示统计数据: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 cm,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 cm。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数。
1.课件出示:“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2.指导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学生进行计算,独立填表,排出名次。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实际比赛中,计算平均分的规则。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实际比赛的评分规则和平常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不同)
4.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交流并汇报:平均数受偏大数据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很大)
5.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剩下的几个评委的平均分的记分方法。
6.引导学生按照上述的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一个数有变化,所求的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说一说,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总结)
预设
生1: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生2: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平均数真的很灵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计算,再次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及作用,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巩固练习
1.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平均数。
2.完成教材88页“练一练”1题。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完成教材88页“练一练”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次感知平均数受偏大数据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很大,体会平均数的灵敏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会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的体会和认识,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张伟五次跳远的成绩。(单位:厘米)
2.裁判员最后给出的成绩是多少呢?是怎么算的呢?
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小结:在体育比赛中,为了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鼓励大家超越自我,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往往用队员的最好成绩作为他的最后成绩,而不是用他几次成绩的平均成绩。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88页3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1.平均数具有代表性。
2.任何一个数据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2
98
94
96
100
选手2
97
99
100
84
95
选手3
90
98
87
85
9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65
170
168
168
167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基础巩固,提升培优,思维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