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总复习课时训练专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0溶液优化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0溶液优化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问题,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10 溶液
基础强化
1.(2018怀化改编)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C.所有的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浓
D.将30 g硫酸钠溶液蒸干得到6 g硫酸钠固体,则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2018绥化改编)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 )
A.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
B.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制成融雪剂
3.(2018娄底)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向20 ℃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4.(2018贵港)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NaCl | 35.0 | 35.5 | 36.0 | 36.5 | 37.0 |
Na2CO3 | 6.0 | 10.0 | 18.0 | 36.5 | 50.0 |
A.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
B.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40 ℃时,5 g NaCl中加10 g水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40 ℃时,9 g Na2CO3中加20 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 ℃,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 g
5.(2018哈尔滨)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B.t3 ℃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t3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1 ℃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
6.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问题:
(1)盛夏,天气又闷又热,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瓶盖以前几乎看不到有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7枣庄)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
20 ℃ | 40 ℃ | 20 ℃ | 40 ℃ | |
水 | 109 g | 129 g | 21.8 g | 49 g |
酒精 | 17.3 g | 40 g | 不溶 | 不溶 |
(1)上述图像表示____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40 ℃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再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8.(2017邵阳改编)某同学配制75 g 10%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天平称量1 g以下使用游码)
(1)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g。
(2)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进行改正,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3)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正操作后,继续实验。溶液配制好以后,将烧杯中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慎洒出一部分,试剂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实验室用40 g 2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__________g可稀释成10%的氯化钠溶液。
能力提升
9.(2018江西)t2 ℃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10.(2017玉林改编)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氯化钠 | C.向某温度时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
11.(2018烟台改编)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90 ℃时的b溶液降温到20 ℃,有晶体析出
B.t ℃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
C.90 ℃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
D.将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
12.(2018昆明)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适量KCl,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之后得K2Cr2O7固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80 ℃时100 g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NaCl溶液
C.上述冷却结晶过程中,冷却到10 ℃时得到的K2Cr2O7固体比60 ℃时多
D.在0~100 ℃时,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均是Na2Cr2O7
13.(2018安顺改编)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溶解度/g物质 | 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Ca(OH)2 | 0.173 | 0.165 | 0.121 | 0.116 | 0.094 |
(1)随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120 g KNO3固体在烧杯中配成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将该溶液降温到20 ℃,此时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总质量为__________g。
(3)20 ℃时,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 g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出现如图1所示的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_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8日照改编)硫酸锂(Li2SO4)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Li2SO4 | 36.1 | 35.4 | 34.8 | 34.3 | 33.9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溶解度表,绘制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能表示Li2SO4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Li2SO4和KNO3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40 ℃时,有含少量Li2SO4的KNO3饱和溶液,欲从中提纯KNO3晶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 ℃时,15 g Li2SO4固体溶于50 g水中得到__________g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比)。
(4)将10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30 ℃,所得Li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或“=”)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如图2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Li2SO4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冰块 ③生石灰固体 ④硝酸铵固体 ⑤氢氧化钠固体
拓展创新(新考法)
15.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体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16.(2018雅安)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
17.(2018重庆)将80 g M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3)在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8.(2018抚顺改编)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 ℃时,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2∶11的甲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 ℃时,将15 g甲物质(不含结晶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将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再加入__________g蒸馏水。
(4)将t3 ℃时等质量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甲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
(5)t3 ℃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6)t3 ℃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C
6.(1)天气热时,水中氧气含量降低
(2)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或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7.(1)氢氧化钠 (2)大于 (3)酒精 出现浑浊
8.(1)广口瓶 7.5
(2)称量时应该把药品放在左盘,把砝码放在右盘 小于
(3)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4)不变 (5)60
9.D 10.D 11.D 12.B
13.(1)减小 (2)210 88.4 (3)氯化钠 24.0% 升温
(4)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14.(1)乙 20~30 ℃ (2)降温结晶
(3)65 3∶13 (4)> (5)①③⑤
15.D 16.A
17.(1)50% (2)C (3)160 降温结晶
18.(1)不饱和 (2)乙>甲=丙 (3)25 110 (4)大于
(5)丙<甲<乙 (6)10≤a<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7水和溶液练习,共7页。
这是一份贵阳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模块1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4溶液精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阳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模块1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4溶液精讲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物质溶解时的放热、吸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质结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