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含答案
展开
张掖市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全市联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凤凰的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它的造型史,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就是火神的化身——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东方夷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以史载而言,少皞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相传黄帝次子少皞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少皞国。“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其后,作为东方夷人的一支,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玄鸟》)。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屈原在《离骚》中有“凤皇既受诒兮”之说,而在《天问》中有“玄鸟致诒”,讲的都是简狄生商契的传说,是将“凤凰”和“玄鸟”通用的。
凤凰与商契的关系,不止于为商族人确立了一个神话来源。据史传,舜帝封商契司徒,派他在其封地商丘,担任火正一职。火正是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那一天,是我国“春分”节气;大火星在西方黄昏隐没的那一天,则是我国的“秋分”节气。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春天秋去一样。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作为天文学家,商契是人间当之无愧的神燕——凤凰。应当说,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中华五帝之祖黄帝,战败蚩尤,统一华夏即位称帝之后,就想望凤凰到来。黄帝的仁德之风召来了凤凰。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韩诗外传》)。这就是一个祥和盛世之景。《尚书·益稷》中有“《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之说。它描述的是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夔龙主持音乐会,而音乐会的最后高潮则是凤皇莅临。凤皇不仅是这出音乐盛典的最后出场者,而且使之十全十美的最后完成者。“凤皇”是“凤凰”原本的记法。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吕氏春秋·古乐篇》)
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凤凰俗称不死鸟,它如太阳昼出夜没一样,通过自焚和新生,循环进行着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游戏。中国的凤凰,似乎没有生死问题,只有来去状态——可以说凤凰是超生死的存在,准确地讲就是一种被神灵化的高洁灵妙的气象或风仪。
(摘编自肖鹰的《汉凤凰的大美风仪》,《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凤凰的造型,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而且这种造型图像与太阳相伴,可见在远古时代,凤凰崇拜就与太阳崇拜相关。
B. “凤凰”原本的记法叫“凤皇”,相传黄帝称帝后,凤凰自天而降,于是黄帝让夔龙主持庆典,并由凤凰作为最后的出场者。
C. 凤凰作为图腾崇拜,在汉文化中意义更广泛,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因为它是司乐的神鸟。
D. 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影响了古埃及太阳神鸟的传说,希腊神话中凤凰的自焚和新生,表现出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特性。
2. 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选文从凤凰图像的特征入篇,再写凤凰崇拜的历史传说渊源,再论凤凰的文化象征意蕴,最后拓展至外国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论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 选文大量引用、列举古代中外的传说典籍中的资料,如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证明观点的同时,又使文章内容更丰赠,文意更典雅。
C. 选文第四段中,列举《尚书·益稷》中描述的在大禹治水的庆功盛典上凤凰来仪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的事例,证明了凤凰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的分论点。
D. 选文最后一段,将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进行类比,点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有主管音乐与技艺之神的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玄鸟》中对“简狄吞食凤凰蛋而生商”记述,与屈原在《天问》中写的关于商契的传说是一致的。
B. 据史传,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由此制定历法,以昭示气候变化规律,引导人们顺时而作。
C. 大火星每年在东方黎明出现和在西方黄昏隐没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我国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都是固定的。
D. 凤凰在中国古代是司乐的神鸟,是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吕氏春秋·古乐篇》有“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之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应当看到,中国视角的传统的审美一直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当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候,大自然的山川水流田畴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人们审美的一个关系对象。在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人们渴望的山林的幽深、河流的婉转流长、植被的繁茂,都构成审美的影响因素。凝视和体悟对于传统审美而言无比重要。“中国自孔孟儒家至宋明理学家,重视内心生活修养,形成了古代一种特有的精神文明。”从绘画、音乐到舞蹈都和劳动,或者与超越劳动的静观体味审美相结合。漫长的劳作和相对悠然的生活情态导致了审美传统规则的形成。我们的认知传统,都建立在这种审美的基础之上。
中国视角的审美传统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沉淀下来的几个词来解读。特别值得探讨的有所谓“对牛弹琴”的审美缺乏对象性、“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等。其一,“对牛弹琴”强调审美需要修炼和教化,没有审美感知基础也就缺乏对象性呼应,再美的因素也难以被认同。中国审美期望的是彼此之间的对等感知,文人能够惺惺相惜、互相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因为美自身具有魅力且超越了牛的木然。强化素养需要美育的培育,琴棋书画的修养成为古人文化的必然内容。其二,“相由心生”的审美内生性意指艺术作品创作的得失在于内涵,有怎样审美的根底就有怎样的创作呈现;作者是一个有修养、有一定审美感知度的人,作品就会呈现出自身美感。注重内涵其实也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的根本,《左传·昭公九年》谓:“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就是对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内在性决定的认知。无论是对于作品品相体现出的内涵高下,还是创作者自身呈现出的人格态度,都需深究到内在根底来认识,这也是中国审美的基础认识,所谓道术关系中“道”决定“术”的审美观的意义。其三,“感同身受”的审美感应性强调创作应有读者观众的呼应,作品惟妙惟肖地表现生活,而观赏者如痴如醉地获得奥妙,取得共振,这就是审美获得快感的所在。古文中不少谈及口技表演的出色以及对于观者有巨大吸引力就是证明,强调创作要能让人们从内在和形式上感知到作品的美感亲近性。其四,“悠然神会”的审美相通性,是从审美的高级阶段来确认,出色的创作无需解说,自有让人感知而滋润入心的美感,无论是语言还是形式,美好的东西让感悟瞬间体察或者体味理悟,美好具有无障碍的透射力从而能直达人心,实现犹如《易经》所言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因此,审美者对于事物的美感悠然间认同并陶醉,证明审美的力量。上述阐释是在借助几个历经时代淘洗的言辞来说明传统审美的感知需要有审美的教养和教化,审美者内心的期待会生成审美期待和捕捉外化的可能,内心审美素养与审美对象相遇而产生审美感应,对于美的事物,人们获知其美而荡漾升华产生美感。
时代发展打破了传统审美的一些基础,现代审美突破长期以来对于审美的基本认知。工业化时代的生活和田园时代大不相同,基于传统的静观审美风习不得不接纳现实变化,产生适应当下文化环境的另外一种文化情调。古典的审美和浪漫,不得不转移到现实主义审美上。抽象的、装置的艺术越来越以形式的亮眼改变内涵的审美习惯,失去悠然心会和静观的美感,物质获取与迅疾变化对于心态的影响导致了审美的变化。网络时代的人们按捺不下的转换视角,将体悟和心领神会变成了奢侈欲望。网络时代的趣味时常是碎片的,自鸣得意的,喜欢所谓一言不合就“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机趣,和改变传统语言的所谓“蓝瘦香菇”一难受就想哭带来的好笑的趣味,审美已经是浅尝辄止和一笑置之的品位。时代能造就足不出户就将一个“双十一”构建成火爆的抢购日,即刻获得的满足祛除了人们的想象,诗歌和远方成为奢望,哲学和冥想遭遇困难。虽然审美的传统依然在一些场域留存,但“采菊东篱下”的境界,“鸟鸣山更幽”的趣味,“清泉石上流”的味道,乃至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感都不太可得。
(摘编自周星《审美三题:从中国视角审视美育的审美观念认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中可以看到,除了对美育的传统理解,即美育是审美教育之外,还提出了美育是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这从育人方面更加全面地阐释了美育的价值,体现了育人价值的温暖和豁达,具有拓展性和主动性。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对美育的最新认识和表述,体现了新的高度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摘编自尹少淳《对美育的最新认识和刚性要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理解审美对象的美是以审美感知基础为前提。
B.无论创作还是审美,都是以审美根底为根本。
C.受众审美认知特点决定了作品的内在和形式。
D.出色的创作具备直达人心、滋润人心的美感。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源自生活,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都与劳动相结合。
B.经过修炼、教化,形成审美感知基础,就能理解审美对象的美。
C.网络时代变化迅疾的特点使得人们不再拥有古典的审美和浪漫。
D.材料二中《意见》对于美育的表述拓展了人们关于美育的认知。
6.审美风习的形成、变革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请结合材料一、二予以具体阐释。(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地回忆 (作者: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石头上,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
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老式布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故事的回忆由从阜平乡下来的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
B.小说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
C.结尾部分写“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D.小说善用白描笔法,对环境与人物只是简单的勾勒,叙事也只在朴素的对话中展开,但却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生活气息。
8.文中划线部分是“我”和女孩子的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
9.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曾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这句话,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善良”与“美好”。(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对曰:“文学蕴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B.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C.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D.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审核刑狱的官署,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B.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纪大了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C.宿直,就是值班。古代官署在休沐之日和夜间为了应对突发事变、守护机关和处理紧急公文,多有一套轮流值班工作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其所育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死也叫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秉性耿直,敢于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当面顶撞高宗和武则天,武则天也常常能接受他的意见,甚至迁就他。
B.狄仁杰的同僚郑崇质要出使远方,但他的母亲年老病弱,狄仁杰就向长使蔺仁基提出请求,要求自己代替他去。
C.狄仁杰做官的时候,十分重视提拔人才,可谓不拘一格,他所举荐的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成了有唐一代著名臣子。
D.狄仁杰断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罪不该死,于是皇帝就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
(2)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寓宁国县圃中桃李杂花盛开感而赋诗(其一)①
李纲
春光不为干戈薄,花县纵观桃李开。
可惜繁华劳剪刻②,莫教风雨便残摧。
溪山有意相辉映,蜂蝶多情自往来。
应笑逐臣心似铁,客中扶病亦登台。
【注】①此诗约作于1128年,作者因力主抗金被贬荆湘。②剪刻:安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诗,此时诗人正处于人生低谷,见花而生无限感慨。
B.首联写诗人纵观花圃中不受战事影响绽放的桃李,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C.二三两联写诗人对眼前盛景充满怜惜,希望风雨不要摧折这一片繁华美好的春景。
D.诗人“以我观物”,处处见情,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其主观情感表达得更为细腻动人。
15.尾联的领词“应笑”意味深长,它领出了尾联内容的转折,又领出了对前文诗意的深化、升华。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感叹:面对学习,古代超出一般人的圣人,“________”;现在远不如圣人的一般人,“________”,故而圣人与一般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刘裕当年“_______,_______”的壮烈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
(3)“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B.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D.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18.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D.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如果你去近海浮潜,就会发现,_① 。因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盘,黄褐色套装是造礁珊瑚的标配。严格说来,造礁珊瑚的珊瑚虫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现黄褐色,_② 。虫黄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直径只有微米级别。它体内配备“光合色素”,有光就能通过光合作用过“自养”生活,这种光合色素呈现的颜色就是黃禍色。
在海水中,虫黄藻是能独立生活的,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因为这样不仅能受“房东”庇护,还能坐收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原料;而它生产的有机物和氧气,_ ③ ,权当交了“房租”。不过虫黄藻只在光线充足的浅海生活,所以黄褐色套装,只在浅海珊瑚中流行。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请用三个句子解说造礁珊瑚呈现黄褐色的原因,三个句子要构成递进关系。总共不超过70个字。(5 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大意是说,君子应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班级计划举行《论语》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孔子所谈的九种美德,你对哪几项感触最深?请以其中两项或三项为基础,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于是黄帝让夔龙主持庆典,并由凤凰作为最后的出场者”错误,“黄帝”与“夔龙”分别来自两个典籍记录的故事,二者不相关。C.“因为它是司乐的神鸟”错误,由原文“在汉文化中,凤凰更广泛的意义,是作为图腾崇拜的延伸,代表着祥瑞安宁气象,且代表着最高艺术境界”和“作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代表,凤凰就是司乐的神鸟”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此处是强加了因果。D.“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影响了古埃及太阳神鸟的传说”错误,由原文“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凤凰,它脱胎于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可知,是“古埃及的太阳神鸟的传说”影响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形象”,文意理解反了。故选A。
2.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凤凰进行类比”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古代中国的凤凰崇拜,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崇拜很相似——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音乐与诸多技艺之神”可知,应是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太阳神”类比,二者都是主管音乐与技艺的神。故选D。
3.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C.“因此我国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都是固定的”错误,每年的春分日与秋分日不一定固定,如2019年的春分日是3月21日,2020年的春分日则是3月20日;2019年的秋分日是9月23日,2020年的春分日则是9月22日。
故选C。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 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作者对“对牛弹琴”“相由心生”“感同身受”“悠然神会”的阐释可知C项有误。原材料“强调创作要能让人们从内在和形式上感知到作品的美感亲近性”是指创作者创作时要考虑到受众因素,让作品能够得到受众的呼应:决定作品的内在与形式的是创作者本身的审美根底。
5.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从绘画,音乐到舞蹈都和劳动,或者与超越劳动的静观体味审美相结合”可知A项有误;原文"美需要修炼和教化,没有审美感知基础也就缺乏对象性呼应,再美的因素也难以被认同”是在强调经过修炼教化形成的审美感知基础是感知美的重要前提,而不是说具备这个基础,就能感知美,B项说法绝对化了,有误;根据原文"虽然审美的传统依然在一些场域留存”可知,C项有误。
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文本中的材料闸释新观点的能力。要求考生能从题干要求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并根据题干要求扼要阐释。
答:①中国传统的静观审美风习的形成是建立在传统时代农耕文化漫长的劳作和相对悠然的生活情态的基础上的。②从传统审美风习到现代的重亮眼形式,即刻获得的满足感碎片化美感获得的审美风习的改变与工业化时代特点及互联网的崛起有密切关系。③《意见》对美育的最新认识与表述,也是基于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做出的有利于正确的审美风习的形成的指导性意见。(评分标准每点2 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解析](“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错,小说打破了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只将生活画面(场景)串联起来,呈现出散文式结构。“激烈的矛盾冲突”也不对,小说人物之间矛盾并不激烈。)
8.答:①“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表明了妞儿对“打败鬼子”的期盼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②“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表明“我”对抗日的坚定意志与抗日必胜的信心。③“光着脚打下去?”“我给你做”,表明妞儿对八路军战士的心疼和支持。(每点2分)
9.答:①本文虽然以抗战为题材,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血腥,而是描写饶有趣味的日常生活场景。②本文不写人的丑恶,而是集中笔墨塑造了善良而单纯的妞儿美好形象。③作者并不着力揭示战争之恶,而是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每点2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武则天十分信任和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众大臣没有哪一个可以与他相比的,她时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也习惯于当堂直言强谏,而武则天也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尽管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从不在意。有一次,狄仁杰随从武则天巡游,途中忽然遇到大风,将狄仁杰的头巾吹落在地,他的坐骑也因此受惊而飞奔不止,武则天于是命令太子李显追上惊马,抓住马的笼头并将它拴好。“常”修饰“谓”,状中关系不能断开,排除C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表意完整,“仁杰好面引廷争”表意和结构都完整,其后断开,“仁杰”作下一句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A。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值班”错误,宿直,是夜间值班的意思。故选C。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于是皇帝就免了他们二人的死罪”错误。根据原文,狄仁杰上奏说二人罪不该死,皇帝生气,然后狄仁杰又以汉文帝和张释之的典故劝说皇帝,而且文中说“上怒稍解”,没有提及皇帝才免其死。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远地带,给忠贞的人作为将来的警戒。(得分点:“曲赦”,曲意宽赦;“弃”,这里是流放;忠贞,忠贞的人。)
(2)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按照法令应当被判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入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督促豫州方面执行判决。(得分点:“治”,惩治;“党与”,同党、党羽;“坐”,判罪;“籍”,登记;“没”,没收;“趣”,通“促”,督促。)
参考译文
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大理寺上奏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上的柏树,按照罪责法令应当被除去官吏名籍;唐高宗却特意命令将他们处死。大理丞太原人狄仁杰上奏道:“这两个人的罪责不应当被处死。”唐高宗说:“权善才等砍昭陵柏树,我不杀了他们就是我的不孝。”狄仁杰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唐高宗满脸怒色,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冒犯陛下的威严,直言强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很难做到的。但我认为如果遇到桀、纣固然会很困难,而如果遇到尧、舜这样的仁君却很容易做到。如今依照法令不应当被处死的人,而陛下却执意要处死,这样一来,就会让法律失去取信于人的根本,那么人们以后将何所依从呢?汉朝张释之曾对隋文帝说过:‘假如有人盗取高祖长陵一抔土,那么陛下将如何处分他呢?’如今因误砍一棵柏树而将两位将军处死,那么后代会怎么看待陛下?我之所以不奉诏执行陛下的命令,是唯恐让陛下陷落到无道的境地,也是因为害怕无颜去九泉之下见张释之的缘故。”听他这样一说,唐高宗的怒气才稍微消了一点。起初,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一职,同僚郑崇质本应出使遥远的地方。可是郑崇质的母亲年迈多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不妙,怎能再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呢!”随即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他代替郑崇质担当出使的任务。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仗恃皇帝的恩宠而滥用权力,朝中文武百官因此都对他畏惧有加。唯独狄仁杰上奏揭发他的奸恶行径,并请求将他移交司法部门查办,唐高宗特地将他赦免。狄仁杰说:“尽管国家缺乏优秀人才,可是难道缺少像王本立这样的人吗!陛下为什么要爱惜罪人,从而使王法得到损害?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那就请先将我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远地带,给忠贞的人作为将来的警戒。”王本立最终被治罪。朝廷上下从此严肃而有法度。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朝廷正在惩治越王李贞的党羽,按照法令应当被判罪的有六七百家,登记没收家产入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督促豫州方面执行判决。狄仁杰为太后上密奏道:“他们都是受牵连的,我本打算奏明皇上,可是似乎有为叛逆的人申辩的嫌疑;可是知而不言,又深恐违背陛下仁爱怜悯的本意。”太后因此特地原谅了他们,将他们全都流放丰州。武则天十分信任和器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众大臣没有哪一个可以与他相比的,她时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杰也习惯于当堂直言强谏,而武则天也经常采纳他的建议,尽管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从不在意。有一次,狄仁杰随从武则天巡游,途中忽然遇到大风,将狄仁杰的头巾吹落在地,他的坐骑也因此受惊而飞奔不止,武则天于是命令太子李显追上惊马,抓住马的笼头并将它拴好。狄仁杰曾经多次以年老多病为缘由向太后提出回家养老的请求,武则天每次都拒绝了。每当狄仁杰入朝参见的时候,武则天还时常阻止他行跪拜礼,她说:“每当看见爱卿行跪拜大礼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隐隐作痛。”武则天还免除了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宿的义务,并告诫他的同僚们说:“如果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就不要去烦扰狄公。”公元700年,狄仁杰去世,武则天痛哭流涕,说:“朝堂空了!”从此以后,朝廷一遇到大事,如果百官决断不了,武则天就会叹息道:“老天为什么要把我的国老这么早夺走呢?”武则天先前曾经询问狄仁杰道:“朕想要得到一位贤士委以重任,您认为谁最合适呢?”狄仁杰问道:“不知道陛下打算委以他什么重任?”武则天说:“我准备让他出任宰相。”狄仁杰回答道:“如果陛下想要的是学识渊博的才俊,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最佳人选。如果陛下一定要找卓尔不群的奇才,那就非荆州长史张柬之莫属了,此人虽然年迈,但的确是块当宰相的料。”武则天随即擢升张柬之为洛州司马。过了很久,终于将他升任为宰相。狄仁杰还曾经向武则天举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随后这些人都成了唐代的名臣。于是就有人对狄仁杰说道:“治理天下的贤能良将,全都出自您狄公的门下啊。”狄仁杰回答道:“引荐贤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并非为了我的一己私利啊。”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目的的能力。
材料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选取的是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李纲的作品。作者一生爱国忠正、锐意图新,作品风格沉雄劲健,适合学生阅读欣赏。这首诗为作者因力主抗金被排挤外放时期的作品,主题思想具有代表性,因为内容上兼顾了赏春和忧国两个层面,作品呈现出一种既明快清新又深沉峻洁的格调,能较深入地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解析:“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错。由全诗来看,作者无时无处不在牵挂国运,首句中也有“干戈”的字样,故“宠辱偕忘”理解错误。
1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答:①“应笑”二字是调侃之语,表面上是以拟人手法写春花、溪山、蜂蝶等美好之景对“我”的嘲笑,实质是诗人借以表明心志。②尾联借“应笑”二字写出了诗意的转折变化,由前文的写景转为写人,由前文欣赏怜惜春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诗歌更富意蕴。③“应笑”二字又自然联结了前后诗意,让前面的景中情和尾联的事中情贯穿联合,深化和升华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人忧心国事、立志抵御外侮、守护山河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每点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或: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唐诗)
17. 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文中是加快孩子成才,用“揠苗助长”更符合语境;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这里形容人少,应该用“屈指可数”;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根据此处语境是家长培养孩子的行动和目的相反,所以用“南辕北辙”;璀璨夺目:光辉 灿烂耀人眼睛。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 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此处语境是指星光耀眼,所以用“璀璨夺目”更为恰当。故答案选A。
18. 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划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句式杂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应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或“据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成分赘余:“超过七成多”应改为“超过七成”或“七成多”。 成分残缺:“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少了介词“以”。故修改正确的是B。
19.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理解语句的逻辑关系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选项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三个分句体现的家长的行为、目的、结果。更符合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故答案选D。
20【答案】示例:①那里的珊瑚多为黄褐色②是其体内虫黄藻的功劳③也供给珊瑚虫生长使用(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答案】示例:①造礁珊瑚呈黄褐色是因为珊瑚虫呈黄褐色。②珊瑚虫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的虫黄藻呈黄褐色。③虫黄藻呈黄褐色是因其体内光合色素的颜色是黄褐色。(第一句1分,第二、第三句各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句子间没有形成递进关系,酌情扣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2【文题解析】
文题以“君子”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青年学生认真研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其中包含的启发意义。题目借《论语》中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并设计了“班级《论语》读书会”这一写作情境和“发言稿”这一任务要求。“以其中两项或三项为基础,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则进一步限定了写作内容。
仔细观察孔子所讲的“九思”,除最后一条之外,大体上两两对举:“视思明,听思聪”,讲君子要善用自己的感官接收外界信息,做到眼明耳聪,才能算是“聪明”;“色思温,貌思恭”,提醒君子要注意自己的神态,要有君子的做派,要保持温和谦恭;“言思忠,事思敬”则交代君子发言与行事的准则,即说话必须忠于事实,做事必须敬畏职责;“疑思问,忿思难”,说的是君子在面对“疑”与“忿”等一些特殊情绪时该怎么处理,那就是及时请教和防备后患;“见得思义”是最后一条,看似有些赘余,其实是儒家经常讲的“义利之辨”,在“九思”中不可或缺,且最具时代价值。
孔子的话可分成了五个层次,根据“以其中两项或三项为基础”的任务要求,可以从前四个层次中选择一个层次去写,以便集中笔墨,写深写透;或者不计层次,任选自己最有感触的语句,以便有机组合,灵活延展。
但不管如何选择,都必须注意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彰显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伦理观念对当今时代的独特价值,并以此为立论的出发点。
同时“班级读书会”这一写作情境要求文章必须关注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精神困惑,以阐发孔子教诲对青少年成长的“指津”“垂范”功能,并以此作为立论的落脚点。
“发言稿”的文体限定则要求文章应该以议论为主,但要努力做到气势酣畅、富有感染力。
【评分细则】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体明确,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具体评分标准
本次作文评分分为四等七级:一等:54-60分一等上,48-53分一等下;二等:42-47分二等上,36-41分二等下;30-35分三等上;24-29分三等下;四等:0-23分。
3.判分细则
本次作文判分的总体原则是,考生要明确自己观点并展开议论,凡能明确自己态度并阐述原因、谋篇布局的,原则上应当在42分及以上赋分,至于到底判为何种等级,要视学生立意与表达而定。
4.具体细则如下:
(1)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彰显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伦理观念对当今时代的独特价值,并以此为立论的出发点。对此现象理解独特、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论述有力、语言有特色的,同时关注“关注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精神困惑,以阐发孔子教诲对青少年成长的“指津”“垂范”功能的,判为一等上(54-60分);
(2)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从某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选材恰当、论述充分,语言通顺的,有关注“青少年在成长的,阐发孔子教诲对青少年成长的“指津”“垂范”功能的,判为一等下(48-53分);
(3)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行文,分析整体打包,结构基本完整,选材基本恰当,语言基本通顺,有一定自我的,有一定解决问题意识的,判为二等上(42-47分);
(4)凡围绕紧扣自己观点概念行文,结构混乱,选材不恰当,语言不太通顺,有错别字的,判为二等下(36-41分);
(5)理解完全错误的,原则上不超过35分,判为三等上(30-35分);
(6)完全脱离作文材料的,原则上不超过29分。判为三等下(24-29分);
(7)凡发现文章完全是抄袭或思想错误、消极甚至面目可憎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判为四等(0-23分)
5.个案处理
(1)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2)没有标题的,扣2分。格式不合适扣2分。
(3)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4)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O~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40分,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范文展示】
先圣垂懿范,言行须忠敬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礼记·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先秦经典,博大精深,尤需师友相商,以得奇文共赏之乐,以收切磋进益之效。今天非常有幸能在这次读书会上发言,向大家汇报我对《论语》“君子九思”一说的浅见。
【标题点出所选语句,并提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开篇引用《礼记》名言,符合情境需要,反映出作者不俗的国学积淀。】
我对夫子讲的“言思忠,事思敬”两句感触最深。
“言思忠”,方可建立人格。所谓“言思忠”,也就是说话要考虑是否忠诚老实、符合事实。在《论语》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类似的语句,如“言忠信,行笃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曾子每日“三省”,其中也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内容。众所周知,孔子师生留下了很多注重诚信的佳话,如子贡问政、曾子烹彘。这种对诚信的看重,堪称儒家精神遗产中最光辉的部分。
【对《论语》中涉及“言思忠”的名言名句信手拈来,论据丰富,论证有力。】
但反观当下,我们失望地发现,很多人已经把这份珍贵的遗产弃如敝屣:多少厂家品牌虚假宣传谋财败德?多少影视明星夸夸其谈自欺欺人?翟天临“北大博士后”资格刚被取消,仝卓“高考改身份”丑闻又现网络,当学历成为骗钱的幌子,知识沦为“吸粉”的“人设”,诚信透支之处,人格注定破产。
【用较新的事例论证诚信缺失的危害,从反面论述“言思忠”的重要性,语言考究,句式整齐,观点犀利。】
但如果只做到说话诚信 ,虽然算得上高尚,却还称不上“伟大”。孔子并不欣赏“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腐儒,因此在他眼中,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尽管没能对公子纠尽忠到底,但依然比拘泥于小信用的“匹夫匹妇”值得景仰。“事思敬”,才能成就伟业。
所谓“事思敬”,就是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谨慎。“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樊锦诗是认真做事的代表;“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顾方舟是认真做事的代表;“把奖章深藏箱底,坚守使命初心,为贫困山区默默奉献一生”,张富清同样是认真做事的代表……正是靠着这个“敬”字,他们舍身忘我,立德立功,名扬天下,誉满人间,堪称当代君子!
【排比运用“感动中国”人物事例,新鲜典型,且文采飞扬,富有气势。】
程子曰:“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我们一起研习《论语》,细读金句,正是要认真吸收,努力践行。前贤已然率先垂范,我辈怎能坐而空谈?
让我们谨记“言思忠,事思敬”的教诲,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涵养高尚人格,成就不朽功业!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PDF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 语文(PDF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重点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题docx、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