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3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2020江西赣州高一期末)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上图所示日期的①②③④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深度解析)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若此时②地昼长为13小时,则④地的昼长是 (深度解析)
A.13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9小时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5.北京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并记录了11月的日出、日落情况,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
A.日出时间逐渐提前,日落时间逐渐推后
B.日出、日落时间都逐渐推后
C.日出时间逐渐推后,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D.日出、日落时间都逐渐提前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6.该地位于 ( )
A.北极点 B.北极圈上
C.南极点 D.南极圈上
7.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上图中B点所处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 )
题组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应用
下表是2019年冬至日时我国四个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城市
正午太阳高度
甲
26°42'
乙
41°32'
丙
36°50'
丁
64°01'
8.四个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四个城市中,最有可能是北京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
观测日期
6月22日
8月22日
10月22日
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
90°
75°
57°
43°
10.与8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的是 ( )
A.4月22日 B.7月22日
C.9月22日 D.11月22日
11.下列能正确反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河南登封观星台(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下图),每天正午,横梁会投影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因此这条长堤也被人们称为“量天尺”。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一年中,横梁在长堤的投影距离顶点最远的日期是 (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13.每天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离观星台最近时,北京时间为 ( )
A.11时28分 B.11时32分
C.12时0分 D.12时28分
14.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泰山主峰玉皇顶(117°6'E,36°16'S,海拔1 545米)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题组三 光照图的判读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5.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 ( )
A.0° B.23°26'S C.30°N D.30°S
16.关于P地昼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昼长为10小时 B.昼长为11小时
C.昼长为12小时 D.昼长为13小时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7.图中四地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8.②地日落时间是 ( )
A.16时 B.18时
C.20时 D.22时
题组四 四季更替和五带
(2020山西忻州二中高三月考)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9.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0.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2021山东济宁六校联考改编)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21.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22.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0°,则地球上 (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
[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辽宁卷]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出发,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现M地刚好日落。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M地位于 ( )
A.加拿大 B.挪威 C.俄罗斯 D.法国
2.()旅游期间,晓华发现 ( )
A.日出时间提前 B.正午日影变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长有时相同
(2021广东肇庆第一次统测)一位中学生在网上查询了几个位于南半球且在东经120°附近不同纬度的城市日落地方时,并绘制了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日落地方时刻图(图中虚线表示南回归线和南极圈)。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甲地日落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
A.20°N,15°E B.20°N,15°W
C.10°S,15°E D.10°S,15°W
4.()图中甲地的昼长为 ( )
A.20小时 B.19小时
C.18小时 D.17小时
5.()此日,北半球出现昼夜交替的区域,随纬度的升高,其日落时间 ( )
A.越来越晚 B.越来越早
C.先早后晚 D.先晚后早
题组二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2021山东潍坊高三月考)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绘成简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影响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的是 ( )
A.地球自转速度
B.地球公转速度
C.日地距离
D.黄赤交角
7.()9月份,③地的日出方位 ( )
A.逐渐北移
B.逐渐南移
C.先北移后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
8.()10月1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深度解析)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20四川资阳一诊)下图为某游客于2019年6月22日在北京郊区(约40°N)某光伏发电产业园区一角拍摄的照片,该产业园区通过租借农田,将农业生产和光伏产业有机结合。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拍摄者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 (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10.()拍摄当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最接近 ( )
A.17° B.23°
C.35° D.49°
题组三 光照图的判读
下图中L为北半球某一纬线,K为晨昏线,晨线与昏线分别交L于M、N两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若MN经度差为120°,此时,晨线交赤道于Q点。当Q点日落时,M的地方时为 ( )
A.17:00 B.18:00
C.20:00 D.21:00
12.()若MN的经度差减小,则 ( )
A.L纬线的纬度减小
B.海口地面物体正午日影渐长
C.北京日出更偏东北
D.K线最高纬度昼夜长短不变
专题强化练一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选择题
(2021江苏滨海中学高二月考)我国某地一同学每天早晨在上学路上,习惯性地观察天空中的太阳,下图示意该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的7:30(北京时间)经过P处时,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a、b),图中M、N代表南北方向,PQ垂于MN。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同学看到太阳由a位置上升到b位置期间可能是 ( )
A.6月到7月 B.9月到10月
C.2月到3月 D.3月到4月
2.()如果该同学看到太阳由b位置降到a位置,则当地 ( )
A.昼短夜长 B.昼渐短
C.正午影子渐短 D.日出东南
(2020江苏扬州三模)下图为安徽省某村住宅楼景观,箭头分别表示日出和正午时刻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日当地昼长约为 ( )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4.()该日之后到当地正午日影最短期间 ( )
A.正午住宅内光照面积变大
B.安徽各地昼夜差值扩大
C.我国各地日出东南
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2021广东阶段性训练)我国某校高一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太阳观测实践活动。某日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1时20分),该小组测得的太阳高度等于该校所在地理纬度数(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该校位于 ( )
A.江淮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6.()该日可能是 ( )
A.3月21日 B.5月1日
C.10月1日 D.12月22日
(2020辽宁多校联盟高二期末)下图是北欧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读图表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北欧维京人使用的航海工具示意图
二十四节气(节选)所对应的日期
节气名称
公历日期
清明
每年4月4—6日
谷雨
每年4月19—21日
立夏
每年5月5—7日
小满
每年5月20—22日
芒种
每年6月5—7日
夏至
每年6月21—22日
小暑
每年7月6—8日
大暑
每年7月22—24日
7.()夏半年,船队在从欧洲向西南方向持续航行过程中,木棍正午影长变化幅度最小的时间范围最有可能是 ( )
A.清明至谷雨期间 B.立夏至小满期间
C.芒种至夏至期间 D.小暑至大暑期间
8.()某年7月份船队航海过程中,木棍的正午影子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所经海域的纬度范围最接近( )
A.45°N—52.5°N B.58.5°N—66°N
C.63°N—68.5°N D.45°N—68.5°N
第三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时间计算
(2020浙江7月选考,20,2分)图Ⅰ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Ⅱ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题。
图Ⅰ
图Ⅱ
1.()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
A.5点 B.6点
C.7点 D.8点
考点2 日期范围和比例
(2018海南单科,12,3分)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2.()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考点3 昼夜长短变化
(2020山东,8,3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如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题。
3.()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020天津,14—15,6分)图Ⅰ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图Ⅱ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4.()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5.()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
A.夏至日8:00—12:00
B.夏至日12:00—16:00
C.冬至日8:00—12:00
D.冬至日12:00—16:00
三年模拟练
选择题
1.(2021辽宁营口高三一模,)读“学生绘制的地球光照图”,分析图中 (深度解析)
A.太阳直射点为(23°26'S,135°W)
B.北京时间为当日早晨6:00
C.所表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D.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5时30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两地经度差为30°(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飞机乘员经历的昼长是 (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3.()飞机飞行过程中 ( )
A.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南
B.飞机始终向西南方向飞行
C.正午时刻太阳在正上方
D.正午时刻飞机位于南半球
(2020广东梅州模拟)2020年元旦6时27分左右,南沙群岛海马滩(10°43'N,117°40'E)迎来我国领土新年第一缕阳光,6时45分左右我国大陆新年第一缕阳光出现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下图示意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及时间
4.()图中①②箭头的移动方向是 ( )
A.①向南、向西 B.②向南、向东
C.①向北、向东 D.②向北、向西
5.()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温岭是我国第二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
B.春秋分日,四地同时看到新一天的曙光
C.鸡西和珲春两地经度位置相同
D.甲地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
(2021山东潍坊高三期中)假设在我国各省会城市都立上一根等长的木棍,于某日北京时间12:00同时测量木棍影子的长度和方位,测得的各省会城市的棍影方位和相对长度保持不变,把影子的起点对齐后叠置到一起,则影子的终点指示了各省会城市的相对位置(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日最可能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若该日下列城市都是晴天,则此时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城市可能是 ( 易错 )
A.海口 B.北京 C.福州 D.广州
(2020江苏南通二模)下图为某日四地太阳高度变化图(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乙、丙、甲、丁
9.()该日以后一个月 (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乙地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C.丙地昼夜长短差值缩小
D.丁地日出方位偏离正东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据图可知,该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由南极圈向北极圈昼长依次递增,南、北极圈内分别出现极夜、极昼现象,因此白昼时间最长的是①地。
2.B 据图可知,②地和④地纬度数相同,但处于不同的半球,因此昼夜长短状况正好相反,因此④地的昼长=24-13=11小时。
(1)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2)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各地夜长相等,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
3.B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①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昼逐渐变长(当日14小时,次日14小时04分);②地昼长小于12小时,且昼逐渐变短(当日11小时22分,次日11小时20分);③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昼逐渐变长(当日13小时08分,次日13小时10分)。①③两地均昼长夜短,所以在太阳直射的半球,且①地纬度高于③地(纬度越高,昼越长),②地与①③两地虽不在同一个半球,但是昼长最接近12小时,所以纬度最低,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①③②。
4.C ③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如果③地为北京,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继续向北移动。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太阳直射赤道时,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5.C 11月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所以日出时间逐渐推后,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6.B 图示6月22日该地昼长为24小时,12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上。
7.B B点所处的日期是12月22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结合选项的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状况判断即可。
8.D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据表可知,丁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说明离南回归线最近,纬度最低。
9.A 冬至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90°-(40°+23°26')=26°34',与表中甲城市最为接近。
10.A 根据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8月22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了大约两个月时间,故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与6月22日之前约2个月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故4月22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致与8月22日相等。
11.D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90°,而12月22日则达最小值43°,如丁曲线所示。
12.B 横梁在长堤的投影距顶点最远,说明横梁的影子最短,该日河南登封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为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B正确。
13.D 每天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离观星台最近时为当地(约113°E)地方时的正午12时,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相差28分钟。由于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早,故每天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离观星台最近时,北京时间为12时28分,D正确。
14.C 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A、B错误;近日点是1月初,此时为12月22日前后,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C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泰山日出晚于6点,且日出东南方向,D错误。
15.C 图中的东经度沿着逆时针方向增大,即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图示半球为北半球。图中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不是6点或18点,所以图中纬线圈只能是30°N。
16.D P地经历的黑夜跨经度165°,故对应的夜长为11小时,昼长为13小时。
17.B 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
18.C 图中把全球经度平分为12份,相邻两条经线间隔为30°。找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所在的经线此刻为6时,它与②地所在经线相隔30°,且在②地东侧,由此推断出②地的日出时间为4时,进而推断出②地的日落时间为20时。
19.D 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20.C 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故A项不符合题意;中纬度地区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故B项不符合题意;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故C项符合题意;季节更替表现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
21.B 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极地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
22.A 黄赤交角的大小对五带划分影响很大。当黄赤交角变为30°时,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从赤道到南北纬30°,寒带的纬度范围为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能力提升练
1.C 由材料可知,晓华的起飞时间为6月14日17时(东八区),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加拿大位于西时区;挪威和法国位于东一区,A、B、D错误。俄罗斯位于东三区至东十二区,C正确。
2.D 晓华6月14日至6月30日旅游,期间经过了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日出时间会先提前后延迟,正午日影会先变短后变长;根据M地的日落时间为22时可知,此时的夜长为4小时,但是日期已经非常接近夏至日了,因此不会出现极昼现象,A、B、C错误。旅游期间包括夏至日,所以有可能存在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昼长相等,D正确。
3.D 图中显示80°S昼长为24小时,即80°S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区,由此判断太阳直射10°S;已知甲地位于120°E,日落地方时为21时,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时,则甲地日落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10°S,15°W,选项D正确。
4.C 图中显示甲地日落时间为21时,根据昼长计算公式可得昼长为18小时。选项C正确。
5.B 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地区相反,由此判断选项B正确。
6.D ①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约在66.5°~90°,每个正午太阳高度都出现两次,可见此地位于赤道;②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约在43°~90°,且除直射外正午太阳均在北方,可见此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约在43°~90°,且除直射外正午太阳均在南方,可见此地位于北回归线;④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约在0°~47°,有极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为0°),且正午太阳始终在南方,可见此地位于北极圈。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影响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D正确;地球自转速度、日地距离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没有影响,A、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只会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速度,B错误。
7.B 9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③地的日出方位逐渐南移,B正确,A、C、D错误。
8.A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10月1日,直射点距赤道最近,故①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A正确,B、C、D错误。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地球上,同一天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1°,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
9.C 该产业园区位于北京,为了保证太阳能集热板获得最多太阳辐射,太阳能集热板应朝向正南;结合照片的角度,可以判断拍摄者应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东南方。
10.A 6月22日太阳大约直射北回归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90°-(40°-23.5°)=73.5°,由此可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90°-73.5°=16.5°,接近17°。
11.C 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L纬线的交点,故M点向东到N点为昼弧。若MN经度差为120°,则L纬线该日的昼长为8小时,M此时正值日出,根据昼长=(12-日出地方时)×2,可算出M地的地方时为8:00;而Q与M同位于晨线上,故图示时刻Q点为6:00(因为赤道上始终是6:00日出),即M地的地方时比Q点早2小时,当Q点日落时,Q点的地方时为18:00,故M点的地方时为20:00。
12.D MN的经度差减小,即MN所在纬线的昼长变短,夜长变长,L纬线的纬度变大;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其地面物体的日影有可能变长,也有可能变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京日出逐渐偏向东南;K线最高纬度始终出现极夜现象,故昼夜长短不变。
专题强化练一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选择题
1.D 该同学看到太阳由a位置上升到b位置期间,该地日出方位由正东到东北,日出地方时提前,说明昼长在增加,应是春分后的日期,可能是3月到4月,D对。6月到7月昼长先增后减,A错。9月到10月昼长在减小,B错。2月到3月日出方位由东南到东北,C错。
2.B 如果该同学看到太阳由b位置降到a位置,说明当地日出地方时延后,由昼长夜短变成昼夜等长,昼长在缩短,B对,A错。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影子渐长,C错。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到赤道,日出方向由东北变成正东,D错。
3.D 该地12点时,太阳光线从正南方向射来,由图可知,此时太阳光线与房屋的边线成15°夹角,推出日出时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也是15°,说明太阳在东偏北15°的位置升起,太阳光线在正东的位置时是6点,则日出时应该是5点,根据昼长计算公式可知,该日当地昼长为14小时,故D正确。
4.B 根据上题分析,日出时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是15°,说明太阳在东偏北15°的位置升起,推出太阳直射15°N。安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地正午日影最短时,太阳高度最大,应为夏至日,从该日到夏至日,当地正午住宅内光照面积变小,故A错;夏至日,安徽各地昼夜差值达最大,在此期间昼夜差值扩大,故B正确;在此期间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故C错;地球在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则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慢,故D错。
5.D 由图可知,该校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材料“该小组测得的太阳高度等于该校所在地理纬度数”,可判断该校的地理纬度为45°N。选项中四地的纬度位置与之相符的只有东北地区,D正确。
6.A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校的地理纬度为45°N,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推得此日该校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5°,故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0°,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因此,该日可能为春分(3月21日前后)或秋分(9月23日前后),A正确。
7.D 维京人在从欧洲向西南方向航行的过程中,纬度不断变低,要想木棍正午影长的变化幅度较小,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小,则太阳直射点需向南移动。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清明至谷雨期间、立夏至小满期间、芒种至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在不断北移,因此A、B、C错误;小暑至大暑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因此D正确。
8.B 由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恰好与凹槽重合”可知,航行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均等于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为7.8°/月,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则7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21°N,7月3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13°N;7月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66°N,7月3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58°N。故选B。
第三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C 根据图Ⅰ体现的甲、乙、丙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推断出:图Ⅱ中经过乙地的水平线段表示经线,弧线表示纬线,经过甲、乙、丙三地的竖直线段为晨昏线。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且位于晨昏线上,则丙地日落的地方时为17点,可以计算出丙地日出地方时为7点;甲、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则昼夜长短以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故甲地日出地方时为7点。
2.D 通常以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界将全球划分成两个日期,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图中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所以当海口正午时即110°E的地方时约为12时,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共250个经度进入新年,故D正确。
3.A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则日出地方时=12-昼长2=5:08,温州位于120°E附近,则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基本一致,珠峰顶部位于87°E,根据“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可得,珠峰顶部与北京时间相差132分钟,即2小时12分钟,珠峰顶部与温州所处纬度相同,不需要考虑纬度差异引起的昼长差异,如果不考虑海拔的影响,珠峰顶部日出时北京时间为5:08+2:12=7:20,由于珠峰海拔高,因此会在7:20之前看到日出,所以A正确,B、C、D错误。
4.D 把四个楼影编号如下图,仔细观察下图,楼房西侧的影子1最长,是冬至日8:00的楼影;影子2是冬至日16:00的楼影;影子3是夏至日8:00的楼影;影子4是夏至日16:00的楼影。影子3和影子4是判断城市的关键,当地8:00影子朝向西南,16:00影子朝向东南,则判定当地夏至日正午太阳一定位于当地正北,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在当地以北,结合选项可知只有海口符合,故选D。
5.C 注意此题中休闲广场的形状特点。住宅楼的高度一致,则主要看楼房的位置和影子的长度。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小,楼房影子更长,排除A、B项。冬至日8:00—12:00的太阳高度小,楼房影子更长,而且此期间太阳位于东南天空,休闲广场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此时被东南侧三栋楼的影子遮挡面积最大,C正确。
三年模拟练
选择题
1.A 据图可知,地球逆时针自转则为北半球光照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23°26'S,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但不是最快;图中经线间隔为45°,已知90°E,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35°W,而昼半球中央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因此太阳直射点为(23°26'S,135°W),A正确,C、D错误。据图可知与135°W正对的经线45°E的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120°-45°)÷15°/时+0时=5时,即北京时间为早晨5:00,B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极点图上看为北逆南顺(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经度的判读方法: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
2.A 出发时,甲地的时间为5:30,甲、乙两地经度相差30°,且乙地位于甲地的东方,所以飞机起飞时乙地的时间为7:30。出发时甲地正值日出,日出时间为5:30,所以甲地的昼长为(12-5:30)×2,即13小时,甲、乙两地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所以乙地的夜长为13小时,昼长为11小时,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17:30,飞机降落到乙地时正值日落,所以飞机乘员经历的昼长是17:30—7:30,即10小时,故选A。
3.D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错;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过程中,飞机始终向东南方向飞行,B错;在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正中央画一条辅助经线,该经线与赤道交于A点,如下图:
飞机出发时,A点的地方是为6:30,飞机匀速飞行,且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一共飞行10小时,所以飞机飞至A点时飞行了约5小时,此时A地地方时为11:30,正午时刻为12点,由此可推断,正午时刻飞机位于南半球,由于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正午时刻太阳不可能位于飞机的正上方,C错,D正确,故选D。
4.C 图中①箭头所指时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增加,且越靠北昼越长,日出越早;位置越靠东,日出时间越早,据此推断①箭头不断北移、东移;②箭头表示从秋分到11月附近,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的昼长缩短,纬度越低昼越长,日出越早,则②箭头的移动方向是向南、向西,据此分析本题选C。
5.D 1月1日,海马滩迎来我国新年第一道曙光,温岭是该日我国大陆第一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但从海马滩到温岭的时段(6:27至6:45),阳光依然前进,故温岭不是我国第二个迎来新年阳光的地方;春秋分日,各地地方时6点日出,四地经度不同,故四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新一天的曙光;通过图示信息可知,鸡西和珲春是1月中旬之后一段时间和11月中旬之前一段时间最早日出的地方,这两个时段两地位于同一晨线上,说明鸡西和珲春的经度位置不同;甲地是春分至秋分时段我国大陆最先迎来日出的地方,该时段我国昼长夜短,纬度愈高且愈靠东的地方昼越长,日出越早,据此推知甲地是我国大陆最靠东的地方,据此分析本题选D。
6.B 由材料可知,起点即木棍的位置,北京时间12点广州的影子朝向正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广州正东方,而广州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可能是夏至,选B。
7.C 排除天气情况,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四个城市中,福州的影子最短,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故选C。
如果题干为“该日获得太阳辐射最多”,则还要考虑昼长的情况,应选“北京”。但本题题干中有“此时”二字,则与昼长无关,只与此时太阳高度有关。
8.B 读图可知,乙地昼长12小时,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A、C错。丙地正午接近直射,纬度较低。甲地昼夜长短差值大于乙地,说明甲地纬度更高,B对,D错。
9.C 没有日期,不知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故该日以后一个月,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能变小,A错。乙地白昼时间不变,B错。根据丙地和乙地太阳高度判断,丙地可能位于回归线上,此时是直射,一个月后,肯定不是直射,故昼长变短,昼夜长短差值缩小,C对。丁地日出方位靠近正东,D错。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天气系统为,该地6时气温较低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3课时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风向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高的是,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乙图中,下面现象与上题反映原理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