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五科学探究练习
展开主题训练(五)
[范围:科学探究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图C5-1
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图C5-2
4.区别下列物质所用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方法或试剂 |
A | 氢气和氮气 | 点燃 |
B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二氧化锰 |
C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铁 |
D | 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 盐酸 |
5.某气体由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6.将CO、CO2、H2、HCl、H2O(气)和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饱和氢氧化钠溶液;③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的剩余气体是( )
A.N2、CO2、H2O
B.N2
C.N2、HCl
D.N2、CO2
7.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图C5-3
A.图甲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图丙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丁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B | 除去NaOH中混有的碳酸钠 | 滴加足量盐酸、蒸发 |
C |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
D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B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C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
D | 除去FeSO4中的CuSO4 | 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 |
二、非选择题(共82分)
10.(6分)课外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一根铜丝,在铜丝一端滴上一滴石蜡,用酒精灯加热铜丝的另一端。
[实验二] 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Ni)丝分别与50 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锌丝 | 镍丝 | 铜丝 |
|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 15% | 15% | 15% |
主要实验现象 | 大量气泡 | 少量气泡 | 无现象 |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蜡________,说明铜丝具有__________性。
(2)由实验二得出锌、铜、镍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11.(4分)为了研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C5-4
(1)①中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图C5-5所示。
图C5-5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操作B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利用如图C5-6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是空气)。
图C5-6
(1)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试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分)研究物质的组成。
图C5-7
(1)图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实验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实验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变浑浊,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15.(18分)图C5-8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C5-8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________(填导管口序号)处进入;干燥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______(填试剂序号,下同);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______。
①浓硫酸 ②烧碱溶液 ③稀硫酸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16.(10分)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领域。铝亦有其特殊的性质,试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________。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却比锌粒少而慢。为了探究铝与酸反应的规律,小强用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光亮铝片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 装置 | ||||
实验 现象 | 铝表面产生气泡很少且慢 | 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 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 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且快 |
(2)比较实验三、实验四说明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____________有关。
(3)比较实验一、实验二说明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粒子有关。
(4)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芳将长条状铝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轻轻摇动铝条,受热一段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为探究其原因,小芳查阅资料得知:铝的熔、沸点分别是660 ℃、2460 ℃;氧化铝的熔、沸点分别为2054 ℃、2980 ℃。
试解释上述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5分)利用如图C5-9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图C5-9
[实验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步骤:在容积为350 mL的集气瓶中装入50 mL的水,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燃烧匙中放足量红磷,按图连好仪器,引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1)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成功,则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mL。
(3)实验结束,集气瓶内的气压________(填“>”“<”或“=”)大气压。
[实验二] 研究燃烧条件
步骤:集气瓶中放少量二氧化锰,塞紧瓶塞。烧杯中导管口下端放置一小块白磷,向烧杯中加入约80 ℃的热水,至浸没白磷。按图连好仪器,打开K,从滴管滴加适量H2O2溶液。
(4)整个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欲探究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5分)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镁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可以在多种气体中燃烧。同学们用如图 C5-10所示装置分别进行镁条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的实验。A中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放热、冒出白烟,同时有黑色固体生成。B中观察到镁冒出淡黄色的烟,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对两个反应进行了探究。
图C5-10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碳酸镁均可以和盐酸反应;②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无味,遇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NH3)。
实验1:探究A中生成的黑色固体和白烟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①黑色固体是碳;②白烟可能是MgO、MgCO3或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A中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 白色固体消失,无气泡生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将①反应后的剩余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熄灭后,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 黑色固体燃烧,发白光, 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黑色固体是碳, 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2:探究B中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
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分析,镁条在氮气中燃烧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与集气瓶中的水有关。请你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B 6.A 7.B
8.C [解析] 酚酞溶液遇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均不变色,无法验证;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应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Zn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和ZnSO4,相应现象为固体由银白色变成红色,液体由蓝色变成无色透明,得到金属活动性Zn>Cu;而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得到金属活动性Cu>Ag,故此方法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9.A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鉴别;CO2中混有少量CO,无法点燃该混合气体,故无法除去;加入过量的Zn,Zn会与CuSO4、FeSO4均发生反应,故加入过量的Zn不能除去FeSO4中的CuSO4。
10.(1)熔化 导热 (2)锌、镍、铜
11.(1)饱和
(2)温度影响硝酸钾的溶解性(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12.(1)ACB
(2)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解析] (1)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2)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13.(1)加热且隔绝氧气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1)2H2O2H2↑+O2↑
(2)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
(3)C、O
15.(1)集气瓶 B C或D
(2)A D 加入药品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合理即可)
(3)c ① ②
[解析] (1)仪器a是集气瓶;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选择装置A制取;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应采取的必要措施是加入药品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干燥二氧化碳时,瓶内的液体是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不和一氧化碳反应,所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应选择氢氧化钠溶液。
16.(1)活泼
(2)酸的浓度
(3)Na+、Cl-
(4)2Al+3H2SO4===Al2(SO4)3+3H2↑
(5)酒精灯火焰温度能使金属铝熔化,但不能使表面的氧化铝薄膜熔化
[解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位于锌的前面,故金属活动性铝比锌强,即铝比锌活泼。(2)比较实验三、实验四,除酸的浓度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可得出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酸的浓度有关。(3)比较实验一、实验二,不同之处是实验二中加入了NaCl固体,从而导致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因此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可能与构成氯化钠的粒子——钠离子、氯离子有关。(4)实验二中发生的反应是铝和稀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5)由题给信息可知,铝的熔、沸点低于氧化铝的熔、沸点,而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加热时,内部的铝温度先达到熔点而熔化,外部包裹的氧化铝薄膜因未达到熔点而不熔化,故会观察到氧化铝薄膜包裹熔化的铝,形成左右摇晃而不滴落的现象。
17.(1)4P+5O22P2O5 (2)110 (3)=
(4)滴加H2O2溶液前,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打开K,滴加H2O2溶液后,集气瓶中产生气泡,水下白磷燃烧
(5)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
[解析] (2)倒吸的水的体积≈氧气的体积≈(350 mL-50 mL)×=60 mL,所以最后水的体积约为60 mL+50 mL=110 mL。
18.实验1:MgO和MgCO3
白色固体是MgO
Ca(OH)2+CO2===CaCO3↓+H2O
实验2:将点燃的镁条伸入仅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没有闻到刺激性气味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四化学与社会发展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四化学与社会发展练习,共4页。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二物质的化学变化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二物质的化学变化练习,共4页。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