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达标检测-2022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本章达标检测 |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示意某地质作用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质作用,属于 ( )
A.流水侵蚀 B.断裂作用
C.风化作用 D.风力作用
2.下列地区中,该地质作用表现明显的是 ( )
A.恒河平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图1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1
图2
3.艾尔斯岩石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4.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深度解析 )
A.① B.② C.③ D.④
夷平作用是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下图为天山某山脉四级夷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图中最古老的夷平面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6.推测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深度解析)
A.持续抬升 B.持续下降
C.间歇性抬升 D.间歇性下降
某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过程中获得下图资料,图中煤矿所在煤层含有同一地质时期植物化石。据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7.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8.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下题。
9.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 )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生长边界是板块相离运动的边界,消亡边界是板块相向运动的边界,下图为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地处 ( )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1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下图中生长边界形成的地貌是 (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河床的冲淤过程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能力的对比关系。三峡大坝蓄水后对下游荆江河段河床的冲淤过程产生了明显影响。宜昌站和螺山站分别是荆江河段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据图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荆江河段 (深度解析)
A.丰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
B.丰水期冲刷,枯水期冲刷
C.丰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D.丰水期淤积,枯水期淤积
13.三峡大坝蓄水后,荆江河段 (深度解析)
A.水位上升 B.河床加深
C.流速减慢 D.洪涝加剧
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读辽河三角洲区域图(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4.在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海岸线的整体变化过程是 ( )
A.先向北后向南移 B.先向南后向北移
C.向北移 D.向南移
15.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导致海退的主要因素有 ( )
①海平面上升 ②泥沙沉积速度加快
③海平面下降 ④地壳变动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最高海拔1 250米,享有“京西小黄山”之美誉,下图为“凤凰岭景观图”。
(1)说出图示凤凰岭地貌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6分)
(2)描述图示凤凰岭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17.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貌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①处河流不宜修建电站大坝,原因是 。(2分)
(2)②处地貌名称是 ,一般分布在 地区;③处地貌名称是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8分)
(3)若在a、b两处采煤容易发生矿难事故,则透水事故易发生在 处,瓦斯爆炸易发生在 处。(4分)
(4)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山地地区,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 地带。(2分)
18.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分析甲地地形形成的原因。(4分)
(2)请描述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6分)
(3)简述④环节对河谷地貌形成的作用。(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沙洲(又称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图Ⅰ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图Ⅱ示意A、B、C采样点沉积物比例。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4分)
(2)阐释河流中沉积物粒径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粒径差异的原因。(9分)
答案全解全析
本章达标检测
1.C | 2.B | 3.D | 4.A | 5.A | 6.C | 7.B | 8.C |
9.C | 10.B | 11.B | 12.C | 13.B | 14.C | 15.B |
|
一、选择题
1.C 由图可知,岩石裂隙中的水在反复冻融的过程中相态发生变化,使岩石裂隙不断扩张,最终崩解碎裂成小块岩石和碎屑。这一地质作用属于冻融风化作用,故此题选C。
2.B 冻融风化作用发生在气候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岩石裂隙较多和土壤中含水较多的地区,比如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恒河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岩石裂隙和土壤中含水量极少。黄土高原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故此题选B。
3.D 艾尔斯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而砾岩、砂岩属于典型的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丁代表沉积岩,D正确;甲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属于喷出岩,乙由岩浆侵入其他岩层形成,属于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故选D。
4.A 沟槽、浅坑是由长期的风化侵蚀,即外力作用引起的,图中①箭头指向沉积物,代表外力作用,A正确;②箭头指向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③箭头指向岩浆,代表熔化,④箭头由岩浆指向喷出岩,代表冷凝作用。故选A。
方法归纳
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为熔化,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地质作用为外力作用和压实、固结。
5.A 地壳抬升过程中,抬升的地表接受外力的侵蚀,地势越高的地方接受侵蚀越早,形成夷平面的时间越早。夷平面是在山地上升过程中形成的,Ⅰ夷平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在抬升的间歇期形成Ⅱ夷平面,依次类推,形成Ⅲ、Ⅳ两夷平面,所以Ⅰ夷平面是最古老的。故选A。
6.C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图示四级夷平面是不连续的,故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C正确,A、B、D错,故选C。
规律总结
一般而言,地壳抬升,使岩层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而地壳下沉,有利于沉积物发生沉积作用。
7.B 根据图中三处取样点钻孔海拔以及煤层距地表深度可分别求出三地的煤层海拔,得出结论为中部煤层海拔较低,两侧煤层海拔较高,岩层向下凹陷,地质构造为向斜。由等高线和钻孔海拔可知,该区域外部地貌为山地,因此构造地貌为向斜山,B正确,A、C、D错误。
8.C 图中显示,甲地虽有煤层出露,但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不利于煤矿开采和运输,因此甲地不是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排除A;图中显示,乙地虽有煤层出露,但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大,且位于山谷,容易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利于露天开采煤矿,因此乙地不是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排除B;图中显示,丙地有煤层出露,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位于山脊,不易积水,因此丙地是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丁地没有煤层出露,因此丁地不宜进行露天开采煤矿,排除D。故选C。
9.C 根据岩层的形成特征,沉积岩中下面的岩层先形成,顺序是g、b、f。后形成的岩浆岩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还可能形成变质岩,所以a岩层形成后,形成e岩层,最后形成d岩层。因此顺序是g、b、a、e、d,C对。
10.B 根据经纬度可确定堪察加半岛处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B 裂谷是大陆板块张裂形成的,而图中显示是海洋板块张裂的边界,故A错误。海岭是海洋板块的生长边界,故B正确。海沟和海岸山脉是消亡边界处易形成的地貌,故C、D错误。故选B。
12.C 读图文材料可知,三峡大坝蓄水前,丰水期(6—10月)位于荆江河段上游的宜昌站含沙量大于位于荆江河段下游的螺山站,可以推断出三峡大坝蓄水前丰水期荆江河段以淤积为主;而枯水期位于荆江河段上游的宜昌站含沙量小于位于荆江河段下游的螺山站,可以推断出三峡大坝蓄水前枯水期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B 读图可知,三峡大坝蓄水后,无论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都是位于荆江河段上游的宜昌站含沙量小,位于荆江河段下游的螺山站含沙量大,说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河流冲刷作用增强,河床加深,B正确。水位下降,A错误。河道淤积减轻,河流冲刷作用增强,河床加深加宽,流速加快,泄洪能力增强,洪涝灾害减少,C、D错误。故选B。
解题方法
看清图例,仔细分析图表中丰水期与枯水期两水文站的含沙量差值变化,从而推断出冲淤关系及河床变化。
14.C 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的过程,说明海岸线不断后退,结合图中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海侵范围可以看出,海岸线整体向北移,故选C。
15.B 海平面上升,会出现海侵,①错误;泥沙沉积速度加快,出现海退,②正确;海平面下降,出现海退,③正确;地壳变动频繁会导致海岸不规律变化,④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岩浆侵入活动)、地壳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等。
(2)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运动使花岗岩出露地表;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图示地貌景观。
解析 凤凰岭为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属于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经历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才能出露地表,出露地表后,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
17.答案 (1)①处为断层,地壳不稳定;容易渗水(任答一点)
(2)冲积扇 河流出山口(山麓地带) (河口)三角洲 流水堆积
(3)b a
(4)河谷
解析 (1)读图分析,①处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则该处不宜建电站大坝,是因为此处有断层,地壳不稳定,岩石破碎,易渗水,对下游及周围地区造成安全隐患。
(2)读图分析,②处地貌分布在河流出山口或山麓地带,呈扇形,是冲积扇;③处地貌分布在河口处,为河口三角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形成。
(3)读图分析,若在a、b两处采煤,a处为背斜构造,易储存煤层气,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等矿难事故;b处为向斜构造,且其上层为含水层,易发生透水事故。
(4)在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制约作用明显,人们通常会把交通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8.答案 (1)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3)在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形,多峡谷、急流与瀑布;在下游河谷形成流水堆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
解析 (1)读图,根据岩层形态,甲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丙地位于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地貌特点是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分布;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3)读图,④环节指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在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形,多峡谷、急流与瀑布。在下游河谷形成流水堆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
19.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众多江心洲。
(2)关系:河流流速与所挟带泥沙沉积物粒径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沉积物粒径大,流速慢的河段,沉积物粒径小。原因:A处河道宽,流速慢,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慢,因此沉积物粒径小。C处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粒径小。B处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沉积物粒径大。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作用对泥沙沉积的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第(2)题,结合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以及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粒径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