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7水和溶液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7水和溶液练习,共7页。
1.[2018·海淀二模]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B.牛奶
C.豆浆D.蔗糖水
2.[2018·苏州]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把水加入生石灰中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3.[2018·海淀期末]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C.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4.[2018·西城一模]某物质X完全溶于水,溶液中X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Z7-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Z7-1
A.X是溶剂
B.X只能是固体
C.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5.[2018·东城一模]向盛有5 g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45 g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20%B.11.1%
C.10%D.5%
6.[2016·延庆一模]某温度时,将2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7.[2018·朝阳一模]高氯酸钾(KClO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C.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20 ℃时,向2 g高氯酸钾中加入98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
8.[2018·长春]在实验室里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1)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稀释前后 的质量保持不变。
(3)下列配制方法可以达到上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10 g NaCl 固体与100 g 水混合溶解
B.向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50 g水
9.[2018·呼和浩特]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后,进行了如图Ⅰ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Ⅱ所示。
图Z7-2
请回答下面各题。
(1) 1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填“<”“>”或“=”)乙。
(2)m的取值范围 。
(3)40 ℃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原4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 ℃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0.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一 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二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二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和食盐,每10 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冰糖保持为块状,其余冰糖和食盐研磨为粉末状,按表设计进行实验(所需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所研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 、 、 、 ,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2)该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其中第 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若将该设计中的 改为 后再进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观察第三组实验发现:冰糖全部溶解,食盐有部分剩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C [解析] 溶质质量分数=5 g÷(5 g+45 g)×100%=10%。
6.D
7.D [解析] A.由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高氯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40 ℃,有晶体析出,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6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 g,所以该温度下,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 g÷(7.3 g+100 g)×100%<7.3%,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g,该温度下向2 g高氯酸钾中加入98 g水,溶解的质量小于2 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8.(1)量筒 (2)溶质 (3)B
9.(1)> (2)2 g
(1) 根据图示溶解过程和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知,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则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2) 40 ℃时,在100 g水中分别加入30 g+m的溶质后,甲物质有剩余,乙物质全部溶解,又因为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2 g,乙物质的溶解度为70 g,所以,m应该大于32 g-30 g=2 g,小于或等于70 g-30 g=40 g。
(3) 4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则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大于乙,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原40 ℃时,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依然是甲>乙,故A错误;因为4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等量的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乙大于甲,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故B正确;40 ℃的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蒸发等量的水后,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依然大于乙,降温到20 ℃后,甲、乙溶解度相等,二者均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因为溶液甲中溶剂质量大,溶解的溶质质量也大,所以溶液的质量甲>乙,故C正确。
10.(1)紫红
(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微 (4)碘的汽油溶液 强
(5)①不分层 ②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性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性
[解析] (2)KMnO4溶液与汽油互不相溶,所以会出现分层现象。(3)由②中的“淡黄色”可知碘微溶于水。(4)由③中出现“紫红色”,比②中的“淡黄色”颜色深,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5)①由于碘易溶于酒精,水与酒精又能互溶,所以将[实验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②由[实验二]可知,由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远远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性,所以可用汽油从碘水中提取碘,若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也必须具备类似的溶解性特点。
11.(1)溶质种类 溶剂种类 温度 溶质形态
溶质形态
(2)对比法 一 温度与溶剂种类两个因素不同 80 ℃ 20 ℃ 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合理即可)
(3)20 ℃时,在水中冰糖比食盐的溶解性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实验步骤
步骤1
步骤2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操作及现象
振荡后静置:
(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 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
(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3)由②所示现象可知:碘 (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4)③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填“强”或“弱”)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
温度
20 ℃
80 ℃
20 ℃
20 ℃
20 ℃
20 ℃
溶质
种类
冰糖
粉末
冰糖
粉末
冰糖
粉末
冰糖
块状
冰糖
粉末
食盐
粉末
溶质
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溶剂
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溶剂
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溶液),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9常见的酸和碱练习,共12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8金属与金属矿物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18·连云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