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物质的分类—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6742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物质的分类—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6742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物质的分类—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6742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展开日期 |
| 周次 |
| 课时 | / | |
课题 | 2.4 物质的分类 | |||||
教材 解读 |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重点 | 物质的分类方法。 | |||||
难点 | 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 |||||
学情 | 课题是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化学部分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的第4节,本节内容是物质的分类,教材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的活动体验,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 | |||||
教学 准备 | 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 |||||
环节 | 师生活动 | 占用时间 | ||||
教学 过程 设计
| 一、引入: 情景引入:1.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这些书籍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 2.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你是怎样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商品的呢? 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就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讲述: 1、物质分类的方法 请根据生活经验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医院或实验室中药品的陈放排列 动植物的分类;自家衣服的摆放…… 1.分类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观察图中所示的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A. 按颜色分类 思考:请你另外设计两种分类方法,并说明分类依据?
如:状态、颜色、气味、是否溶于水等 探究:每只烧杯里装了什么物质? 【提出问题】 如图所示,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物质。能否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 【设计方案】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方案一】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方案二】 【方案三】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一、二、三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实验现象不同加以区别。 【实验结论】 ⑴不溶于水、淡黄色液体:色拉油 ⑵紫黑色固体、形成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 ⑶白色固体、形成蓝色溶液:无水硫酸铜粉末 ⑷无色溶液:蔗糖、食盐、冰醋酸、碳酸钠 ①闻气味:有酸味的是冰醋酸 ②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钠 ③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食盐 ④无任何现象的是:蔗糖 2、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什么联系?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当我们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的是纯净物。 2.纯净物分类 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思考: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有机物点燃时可燃烧,有机物固体加热后会发黑,难溶于水。 3.无机化合物分类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
| ||||
当堂 检测 |
物质的存在状态、导电性、水溶性、颜色、气味、可燃性、元素组成等 2.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状态 B.气味 C.颜色 D.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3.在下列物质或性质中,不可能将CO和CO2区别开的是---------( ) A.溶解性 B.可燃性 C.石灰水 D.气味 4.按下列方案鉴别以下几种物质: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请把实验现象填写完整。 5.现有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HCl、H2SO4、BaCl2、NaOH、CuSO4,不用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简单方法区分。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6.根据物质分类图,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填入表中。 镁、硫、锌、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甲烷、氢氧化钙、高锰酸钾、盐酸、乙炔。 7.在横线上写出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在括号里标明物质的类别(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 8.科学家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何分类? 更好的研究、识别、利用物质。运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性质与组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9.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 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 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培优 扶差 |
| |||||
作业 | 1.作业本 2.4 物质的分类
| |||||
板书 设计 | 2.4 物质的分类 | |||||
教学 反思 |
|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看不见的光,物体的颜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光源,光的传播,光 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