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周次
课时
/
课题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教材
解读
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运用实验确认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学会模拟实验的方式、方法。
3.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图解,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重点
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让同学们查阅资料预先预习消化系统
难点
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让同学们查阅资料预先预习消化系统
学情
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第1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食物中的七大类营养物质,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通过解读图解,引导学生认识淀粉、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教学
准备
烧杯、方糖、水、试管、1%淀粉溶液、碘液、温度计、酒精灯。
环节
师生活动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引入:
复习
思考:糖类、蛋白质、脂肪要经历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人体内都有哪些器官共同参与并完成这些复杂的功能呢?
讲述:
1、消化系统的组成
主要消化器官和消化腺
1.牙齿
是人体口腔内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
活动:用镜子观察口腔内的牙,你共有几颗牙?并看清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的分布位置。
①牙齿的组成
人的一生有两组牙:乳牙20颗;恒牙32颗。
②牙齿的作用
咬切和磨碎食物
③牙齿的结构
④牙齿的损坏——龋齿
俗称蛀牙,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
形成原因:1.微生物把糖转为酸
2.酸腐蚀牙釉质和牙本质
思考:龋齿有哪些危害?
如造成牙龈等部位的炎症,严重时局部肿胀,可引起败血症等,导致不能用牙咀嚼食物。
根据其成因,谈谈日常预防龋齿的方法。
注意养成早晚正确刷牙和饭后漱口的口腔卫生习惯;少吃或不吃糖分含量过高、酸性强或过于坚硬的食物;定期检查牙齿等。
⑤牙齿的防护——刷牙
阅读:科学的刷牙方法
2.胃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上腹部。
3.小 肠
小肠盘曲在腹腔中,是消化与吸收最主要的器官。
思考:1.小肠长约5~6米,有何好处?
食物停留时间长,有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有何作用?
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得小肠内表面积增加了约600倍,可达到200米2,从而使小肠大幅度地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壁由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构成,分布着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何作用?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4.肠壁含有平滑肌层,有何作用?
促使小肠蠕动,有利于消化食物。
4.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你知道肝脏的功能吗?
1.肝脏细胞能够分泌胆汁, 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2.具有解毒的作用。
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成年人每天分泌的胆汁约有1升。
思考: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
检测
7.为什么说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请列举理由。
①小肠是人体内最长的消化器官,为食物的充分消化提供了场所;
②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每个小肠上皮细胞上有近3000个绒毛,每个绒毛上又有近1000个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而微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消化腺分泌多种消化酶流入小肠,增加消化食物的种类。
④小肠壁含有平滑肌层,促使小肠蠕动,有利于消化食物。
培优
扶差
作业
1.作业本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板书
设计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教学
反思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电流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电流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第6节 电能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6节 电能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