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件PPT、教案、学案及分层练习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共16页。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物种丰富度 B.年龄组成 C.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
2.下列生物中,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狗尾草 B.酵母菌 C.蚯蚓 D.田鼠
3.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种群的空间结构
4.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0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
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6.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7.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8.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9.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黄鹂2只,没有标志的黄鹂6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
A.20只 B.15只 C.75只 D.45只
10.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形,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结构一直是增长型
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大
C.种群甲的出生率高于种群乙,但种群甲的增长率不一定比种群乙的高
D.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
12.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这个池塘中大约有鲫鱼( )条
A.380 B.382 C.385 D.386
13.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如图所示三种类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结构稳定不变 B.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增长率
C.类型A的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小 D.类型C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14.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15.草原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 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方地
② 根据植物种类确定样方面积
③ 若调查区域为正方形地块,宜用五点取样法
④ 统计样方内植物的个体数时,压线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原则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④
16.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了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地点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带有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此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306只
B.该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应在样方内计数
C.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时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7.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18.白天鹅喜群居,由于环境改善,来山东济宁微山湖湿地越冬的白天鹅数量逐年增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影响微山湖湿地白天鹅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B.白天鹅种群在微山湖湿地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均匀分布
C.白天鹅数量增多使得去当地旅游的人数增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天鹅警觉性高,很难重捕,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1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B.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但应随机取样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不可用黑光灯诱捕小动物
D.标志重捕法中,若第二次捕捉前有大量同种个体迁入,则实际统计数值会比原数值小
20.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21.某同学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一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则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是( )
A.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B.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均匀→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C.取全部黄粒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混合均匀→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D.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随机抓取→混合均匀→统计白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
22.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3.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 )
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捕获量和捕获率
二、多选题
24.下列关于种群及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内的个体可能有多种不同生物
B.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三、填空题
26.我国是世界古茶树保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近年来古茶价格飞涨,过度采摘的情况严重;另外人们对纯生态茶存在误解,认为茶树不可人为干预,茶农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进行生物防治,使古茶树损伤严重。茶叶的初加工全部采用传统的薪柴作为能源,森林受到严重损害,使当地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古茶园局部小气候转变引起古茶树病、虫害发生率增加;同时薪柴燃烧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针对古茶树种群严重受损的情况,现对其进行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对_______的研究,其中雌雄同株的古茶树种群不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种群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根据题中信息,请提出保护古茶树的一些可行性举措:____________________。欲探究采取保护措施前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请写出实验思路及最可能的预期结果(微生物数量越多,对淀粉的分解速率越快,请以碘液作为检验试剂设计实验)。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可能的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
幼年树
密度/株
%
密度/株
%
密度/株
%
A
1267
100.00
0
0
0
0
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
C
50
4.95
80
7.92
880
87.13
回答下列问题:
(1)年龄结构是指: 。大致分为 等三种类型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 。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两点即可)。
28.四川是中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对四川某地区的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调查时,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
(1)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0.050”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在 只这一范围内。
(2)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大熊猫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3)自然条件下,栖息地被破坏后,大熊猫往往会由于 和 等而数量锐减。请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提出一种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
2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__________ 。
3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
31.请根据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宜调査__________草本植物,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某同学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该山地内某阶段田鼠的种群密度,该方法适用于对__________的动物进行调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较难再次被捕捉,因此用该方法计算所得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
3.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用__________的方法。
32.王爽博士在颐和园与昆虫打交道已经十年,她说:“在自然界里,昆虫是有位置的,只需将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就好。”冬季,她带人挖槐尺蠖的蛹,这对防治虫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夏季,她和同事常在晚上诱捕害虫。这样的管理使得颐和园水源地的农药使用量减少达90%,王爽也从一个“虫情测报员”变成了部级劳模。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虫情测报”是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害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从而预测害虫可能发生的情况。
2.晚上诱捕害虫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法,利用的是昆虫的趋光性,捕获的害虫性别不限;另外也可用传递性信号的化学物质来诱捕雄性害虫,这可破坏害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出生率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3.“在自然界里,昆虫是有位置的,只需将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就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分析王爽博士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直接反映种群数量,为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C正确。物种丰富度反映生态系统的物质组成与营养结构,A错。年龄组成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群将来数量变化,是种群特征之一,B错。性别比例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答案:D
解析:A,调查狗尾草等植物的种群密度都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
B,一般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B项错误;
C,调查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蝇蛆、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样方法,C项错误;
D,田鼠为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
C.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A正确;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B正确;标记符号过分醒目会破坏刺猬的保护色,可能会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C正确;4 km2区域中刺猬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50×40÷5=400只,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4=100只/km2,D错误。
6.答案:B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生产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A项错误;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越高,B项正确;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少,出生率会降低,C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知识。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是异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有趋光性的昆虫,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通过统计黑光灯诱捕的某种趋光性昆虫的数量,可调查该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通过统计诱捕到的趋光性昆虫的种类数来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正确。
8.答案:C
解析: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D
解析:A. 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有限,A正确;
B. 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空间有限,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B正确;
C. 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C正确;
D. 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① 应随机取样,不能在植物密集处选取样方地,① 错误;② 据分析可知:根据植物种类确定样方面积,② 正确;③ 若调查区域为正方形地块,宜用五点取样法,③ 正确;④ 据分析知:统计样方内植物的个体数时,压线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原则,④ 正确。故选C。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D
解析: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同种生物个体的数量,而不是新增的个体数,故A错误。种群密度是个体数,不是产量,故B错误。杂草有多种,不是同一个种群,故C错误。湖泊中的鲤鱼是同一个种群,故D正确。
18.答案:B
解析:微山湖湿地的白天鹅是候鸟迁徙而来的,其种群密度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A说法正确;白天鹅喜群居,在微山湖湿地的空间特征表现为集群分布,B说法错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C说法正确;由于天鹅警惕性高,二次捕捉的难度较大,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少,因此造成调查后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说法正确。
19.答案:D
解析:一般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由于植物不会移动,故可采用样方法,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点,不具有趋光性,不适宜用黑光灯诱捕法,C正确。标志重捕法中,若第二次捕捉前有大量同种个体迁入,会导致第二次捕捉时,带标记的个体被捕捉到的概率降低,则统计结果偏大,D错误。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
23.答案:B
解析:要研究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减少,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捕获量一般不能超过K值的一半,因为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故A、C、D三项都是需要获得的重要参与数据。而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与种群数量无关,B项是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
24.答案:AD
解析:
25.答案:ACD
解析:
26.答案:(1)种群数量特征性别比例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种群的种类(物种组成)、优势种(答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
(2)对古茶树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古茶树加强管理(进行合理施肥、除虫、防病)、开发新的新茶加工方法、保护森林资源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合理即可)
实验思路:取保护前后同一古茶园、同一地块的等量表层土,制成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分别与等量的淀粉溶液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用碘液检测并观察变蓝的程度
最可能的预期结果:保护后土壤浸出液的蓝色比保护前土壤浸出液的蓝色浅
解析:(1)对古茶树的研究集中于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其中雌雄同株的古茶树种群不具有的特征是性别比例。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枃、范围和边界、种群的种类(物种组成)、优势种等问题。
(2)针对题中涉及的过度采摘、茶树缺少人为干预和森林破坏引起茶园退化等三个方面提出保护古茶树的举措,如对古茶树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古茶树加强管理(进行合理施肥、除虫、防病)、开发新的新茶加工方法、保护森林资源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取保护前后同一古茶园、同一地块的等量表土,制成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分别与等量的淀粉溶液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用碘液检测并观察变蓝的程度,保护后土壤浸出液的蓝色比保护前土壤浸出液的蓝色浅,可说明保护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加。
27.答案:(1)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排除主观因素影响保证调查结论可靠 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解析:
28.答案:(1)28~30
(2)种群密度
(3)食物减少 活动范围缩小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初始种群规模为28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0.065,初始种群规模为30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0.041,因此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0.050”作为该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在28~30只这一范围内。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3)自然条件下,栖息地被破坏后,中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等,大熊猫数量锐减。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这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29.答案:(1)样方;S;
(2)二、三;
(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
(4)利马豆豆荚;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小
解析:
30.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 比例,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幼年、成年、老年这3个年龄组的个体数均是400,个体数的比例为1: 1:1,该种群年 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相对稳定。
(2)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采用标 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1.答案:1.双子叶;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2.活动能力强; 大; 3.逐个计数
解析:1.双子叶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适用于调査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其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调査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较难再次被捕捉,因此用该方法计算所得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值偏大。
3.在调査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32.答案:1.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及死亡率等
2.黑光灯诱捕 ;性别比例
3.从环境容纳量角度看,控制虫灾的发生就是采用各种措施来减少害虫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从而降低害虫种群的K值(环境容纳量)
解析:1.“虫情测报”是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害虫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及死亡率等,这样可预测害虫种群的变化情况。
2.晚上诱捕害虫常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所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用传递性信号的化学物质诱捕雄性害虫,会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出生率下降。
3.将害虫控制在合理范围需要采用各种措施来减少害虫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从而达到降低害虫的环境容纳量(K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