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02第二单元-01守株待兔-教案03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6755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02第二单元-01守株待兔-教案03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6755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02第二单元-01守株待兔-教案03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6755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5 守株待兔精品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读寓言,读通顺,复习生字,指导写字,再读,读明白,感悟道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课题 |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 |
教学目标
| 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 5.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 |
重点难点 | 1.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 |
教学准备 | 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 |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生交流: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师: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生交流:与朋友交往, 说话要算数。) 2、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老师说的比较简练,平时说的话要复杂;老师说的话不怎么好懂,现在都不这么做。) 3、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 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温故而知新....... 4、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作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 :大家看这幅图片,相信同学们早就听说过这个寓言故事,它的名字是?——守株待兔 5、相机指导书写生字: “守”是上下结构,下部的寸字横与宝盖头等长,并压 在横中线,竖钩压在竖中线。 “株”左窄右宽,木字旁捺变成点,左右等高,”朱”的竖写在竖中线右边一点点。 “待”也是左窄右宽,“土”字的第二横向右上微微倾斜,并压横中线,“寸”字的点压在竖中线,较双人旁而言,寸字底部稍长。 生在田字格本上各练写两个,师巡视检查,提出注意事项。
二、介绍作者与体裁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解码器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子的著作总集。《韩非子》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三、自读寓言,读通顺 1、师提出要求: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预设回答:我感觉不怎么好读/文章的句子很短,语言比较简练。/有点难以理解/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好...... 2、你说说哪个句子让你不知道怎么读? (根据学生的难点标记相关句子) 预设难点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指名读,评价“颈”字的后鼻音读得很标准。再指名读,齐读。 预设难点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指名读,适时评价“耒”字读音及意思。 “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 师:听出来了吗,他是这样断句的,还有谁想尝试读一读?(师指名几生读一读) 正确的读法应该是这样(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请同学做好标记。指名读,齐读。 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一会儿你自己就明白了。 预设难点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可指名两名基础不同的学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有一个字和第一位同学读得不一样,我相信大家听清楚了。 (“身为宋国笑”中的“为”,第二位同学读的是第四声,而第一位同学读的是第二声) 师:哪个读音正确呢?我们先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加以明确: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所耻笑。 师:“为”译成“被”,应该读第二声。 3、 小结:我们读音的时候,可以结合字义来读,知道怎么读了吗?再读一遍,将三句话放回文中,自己好好地读一读,待会儿再齐读。(自由读,齐读全文)
四、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田字格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2、自由朗读, 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3、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株 颈 (2)熟字加偏旁:“寸+宀=守”“寺+彳=待”“木+宀=宋” “耒+井=耕”“角+虫=触” (3)组词扩展:“释 其”组词为“解释 其他” 4、学生自主书写,四人小组内互相评价书写。 5.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6.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耕”——左面的部分不是“来”,而是“耒”。 “释”——左右等宽,注意与“彩”的区别。 7、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8、学生书写。 9、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读明白 1、 师:同学们上节课将短文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能读懂。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结合注释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我们来交流。 (生读书自学) 2、交流理解 (1)读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有一个人偶然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于是,就放下手中的工作,天天来等着捡兔子,可是,却再也没有捡到了。(相机板书:自捡野兔、整天坐等、再无收获) (2)学习第一句 ①谁在等兔子?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相机出示“宋人有耕者” 指名说,再次强调“耕”是后鼻音,师领读两遍。 明确句意:宋国有一个在田间耕作的人,或者说宋国有 个农夫。 ②标红“者”字,理解为“...的人”。 ③小试牛刀 师:咱们也试着用上这个字来形容一下别人。 能干的人自然可以多做一些事(能者多劳) 咱班有一个痴迷看书的人。(吾班有痴者)。 每个人的家中都有年老的长辈。(家家有老者)。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如何? 明确: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标蓝句子: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标红“走”字,走是什么意思? 巩固“走”的意思:跑。 出示句子“百兽见之皆走”,指名读,说说“走”是何意? 小结:“走”是跑的意思,这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 (4)如果你是那个农夫,你轻轻松松就捡到一只兔子, 你心情如何?(特别开心)心里还可能想什么?(会不会明天又能捡到一只兔子呢?) (5)所以,这个种田人做了什么事? 明确: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标蓝句子) 标红“因”字, 并理解“因”的意思:我们学过的文章中“因”可以解释成什么意思?(因为) 出示链接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解释为“凭借”。 而在本文中,“因”解释为“于是”。 “释”解释为“放下”,比如生活中有些成语——喜欢一样东西就舍不得放下,就是“爱不释手”,形容一个人特别勤奋好学、爱看书,总是手里拿着书,舍不得放下,就是“手不释卷”。 而种田人之所以放下赖以维生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是因为?(用原句回答)明确:冀复得兔 师:是呀,他希望再次能得到兔子。 出示标红的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指名读,再读,一起读。 第一天过去,第二天,这个种田人还是——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可是,他却依然——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等兔子来撞死,对于他这种想法,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一下吗?(师相机板书:不劳而获 心存侥幸) (6)他这样,结果会怎么样呢?生自由答,引出书中的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标红“为”字,理解“为”的意思,是“被”的意思。 请同学们尝试判断一下在这些句子中,“为”字解释为何意呢? 出示:“可以为师矣”,“为”是作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是替的意思。 ②“笑”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嘲笑,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③大家说一说,这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明确:白日做梦、想不劳而获、不知灵活变通......
二、感悟道理 1、生谈自己的理解 读了这则寓言,你懂提了什么道理? 明确:(1)不能妄想着不通过努力就获取成功,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机板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要灵活变通,不要把偶然的现象当作必然的现象。 2、和我们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有没有什么相似的? 瞎猫撞上死耗子——碰巧了。
三、拓展延伸 1、本文是一篇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复习寓意: 《坐井观天》(庄子 秋水):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画蛇添足》(战国策):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微信搜索并关注公 众号:好 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每日持续更新分享教学教辅资料 2、请自行读读“课后阅读链接”,和同桌交流一下,故事中的坐车人又犯了什么错呢? 明确:走错了方向,固执己见,不思悔改 。
四、课堂练习 1、再读,读出古文的味道 师:同学们,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还要读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试一试,品味品味古文该怎么读。 (生自由读,指名两生读) 师:如果我再给你们配上音乐,那种感觉会更美,愿意试一试吗?来,我们先听一遍,认识认识这段音乐,想想你该从哪个地方开始你的朗读。(,学生安静听) 2、当堂背诵。 师:读得真不错!这个小故事简单有趣,我相信,我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背下来。 3、(1)解释红色字的意思 宋人有耕者:( ) 兔走触株( ) 因释其耒而守株( )( ) 冀复得兔( )( ) 而身为宋国笑:( )( ) (2) 翻译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 学生拿出练习本在课堂上完成。
|
|
板书设计 | 守株待兔 自捡野兔——整天坐等——再无收获
不劳而获 心存侥幸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 |
课后反思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7 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朗读课文,读出寓意,联系生活,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学习课文2——9自然段,存疑结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读懂内容,板书:体会道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