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大连五十一中学 赫春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通过观察地球公转动画,知道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3)说出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及其依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公转模拟动画,建立空间观念。并认识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与公转有关。
[教学难点]
(1)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2)地面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和白昼的长短有关。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学习地球运动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同时本课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刺激求知欲的机会。本课教材内容抽象,尽管学生在小学时已有接触,但相对于自转,公转难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地面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白昼时间的长短有关;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等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公转定义及其周期、方向等在小学已有初步学习,因此可以看作是已具备的知识。
(2)学习能力:教材内容抽象,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有较大学习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能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强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手段
学生观察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板图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据班级人数定,2人一个)。
学生:2人小组分成若干小组。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导入 新课 | 创设情境 | 1.播放视频《一年中的四季》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②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有四季变化吗? ③四季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 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
探究 新知(授新课) | 一、地球的公转 观察地球公转动画,回答问题。 | 播放动画视频《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 ①什么是地球公转?②方向怎样?③周期呢?④地轴的状态?公转产生了什么现象呢?
2.提问:大连为什么冬冷夏热,春秋居中,四季分明呢? | 观察并抢答 ①地球公转是地球自转同时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②自西向东 ③一年 ④地轴永远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不变。
2.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
《活动二》 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白昼时间长短有关。
《常识积累》
《过渡》
| 生活小体验(一) 提问:我们生活的地方,中午热,早晚凉,为什么? 同样一束阳光,哪里更热? 收获: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2.直射时太阳高度最高,因此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是最高的。 3.太阳高度越高,地面获得热量越多。 4.大连地区夏季太阳高度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居中。 5.纬度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越高,地面获得热量越多。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分析: 何处得到太阳光热最多?何处最少?
生活小体验(二) 暑假到现在,白昼变长了还是变短了?你觉得变热了还是变冷了? 总结:白昼越长,获得热量越多。 积累: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太阳高度高低 和白昼时间长短有关
|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理解
收获(一)
根据生活经验理解 收获(二): 1.白昼越长,地面获得热量越多。 2.积累: 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白昼时间长短
| |
| 《活动三》 1.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我来总结》
《过渡》
二、五带的形成
| 观看动画并讲解:在动画中看到的小白点移动是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北半球亮面和暗面比例大小的变化就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发现,随着地球公转运动的进行,他们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找到这些规律,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利用动画演示的同时结合书本,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小组合作完成问题。 1.在图上写出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和名称,并在图上标注公转方向。
2.二分二至日时太阳分别直射在哪条纬线上?你能在图中描出来吗? 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的范围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地球接受直射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纬线)之间,纬度范围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终年 。 4.北半球白昼的长短在二分二至日之间是如何变化的?
5.地球上有昼夜永远等长的地方吗? 6.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最大范围是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终年 。 总结: 教师示范夏季的形成,然后辅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冬至、春分、秋分日的总结。 示范内容: 每年6月21或22日,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昼最长夜最短,地面接收光热最多。人们把6、7、8月作为北半球的夏季。极昼出现在北极圈以北;极夜在南极圈以南。因此这一天越往北走白昼越长。 2.五带的形成 ①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②南北半球季节有何不同 。 一年里,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是不同的,因此有了五带的划分。 多媒体展示:五带的划分 指导学生完成问题 1.说出字母代表的五带名称。 2.说出五带之间的分界线。 3.五带中有直射的是热带; 有极昼极夜的是 北寒带、南寒带 ; 既 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的是北温带、南温带。 4.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点如何描述? | 观察动画
1.小组合作完成 请一名学生到板图上标注。其他学生评价。 2.学生观察总结后再在图上描绘。请一名学生到板图上描绘。其他学生评价。 3.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纬23.5°之间;终年炎热。
4.北半球夏至白昼最长,冬至最短,春秋分昼夜等长。 5.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 6.南北极圈以内;终年寒冷。
观察动画和书13页1.18图。 仿照老师夏至日的描述方法,2人小组合作完成冬至、春分、秋分日的总结。
总结: ①季节的变化 ②相反
读图总结: 1.略 2.略 3.寒带有极昼极夜,热带有直射,温带都无。
4.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寒冷,温带四季分明。 |
归纳 总结 | 本节知识结构 | 展示多媒体课件 思考:除了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还有哪些现象与公转有关? | 归纳、梳理知识点 |
巩固 练习 | 练习题 | 展示多媒体课件 | 回答问题 |
布置 作业 | 试试看 | 5人为一个组,其中一人扮演太阳,站在中间。其他四人分别站在太阳周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上介绍。介绍内容参考多媒体课件。 | 小组为单位探究 |
[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获奖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获奖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