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媒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图 主备人 总第3课时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
●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课标与教材
概念体系 | 行为条件 | 行为动词 | 行为程度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 1.2地球的大小图。 | 读图了解 读图描述 | 读图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
地球仪 | 1.3地球仪示意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图。 | 读图,看实物地球仪 | 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南北极点,经纬线。 |
纬线和纬度 | 1.6纬线和纬度图,1.8南北半球的划分图。 | 读图,在地球仪上找出,理解 | 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 |
经线和经度 | 1.9经线和经度图,1.11东西半球划分图 | 读图,在地球仪上找出,理解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
利用经纬网定位 | 1.12经纬网图,1.13台风梅花位置示意图 | 读图,在地球仪上找出,理解应用。 |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 |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只有认识了地球的形状,才能够解释一系类地理现象,地理学习离不开空间定位。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本节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内在联系为:
根据我对课标和教材的了解,确定以下重点:
教学重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帮助学生确立空间概念,利用经纬网确定任一点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知之甚少。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在将地球仪上经纬网转绘到平面地图时遇到空间障碍,所以对经纬度变化规律、利用经纬网定位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会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与经线的特征,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探究意识
四、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媒体教学:本课时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观察-------归纳
【学生活动】
观察:
1.观察经纬仪和地球仪,找出地轴、南极、北极、经线和纬线,说出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2.观察地球仪,描述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的排列规律。
3.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0°、180°、20°W、160°E经线,说明它们的重要性。
归纳:
1、归纳比较经纬线的特征:
特征 | 纬线 | 经线 |
形状 |
|
|
长度 |
|
|
指示方向 |
|
|
2、归纳比较经纬度的划分:
特征 | 纬度 | 经度 |
0°起点 |
|
|
变化规律 |
|
|
代号 |
|
|
半球划分 |
|
|
拓展:
① 思考: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
② 用简图表示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示例如下)
【设计意图】
经纬线的特点虽是重点,但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完成。经纬度的划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充分运用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结合板图及时点拨,纠正,答疑,解惑。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先在图上找到4条重要经线,思考为什么不用0°和180°划分东西半球?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经度划分和东西划分半球略图”,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制简图,理解东西半球和东西经度的范围差异,突破教学难点,并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图表述地理事物的技能。
环节四:判读--------定位
【学生活动】
1.判读:
①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出上海、北京、纽约、伦敦,说出其经纬度。
②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到117°E,39°N; 123°W,49°N; 151°E,32°S三个地点,找到附近是哪些城市?
2.定位:
利用经纬网进行位置定位的规则:
①分清经线和纬线;
②分清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
③用经纬度定位。
拓展:绘制简易经纬网,并且利用其进行定位。
【设计意图】
经纬网的判读与定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学习了经纬线和经纬度之后,首先让学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进行判读(两种形式的判读),然后归纳总结利用经纬网定位的规则,最后让学生自己绘制简易经纬网并进行定位练习。上述步骤的设计由判读到寻找规律再到绘图应用的顺序,遵循了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循序渐进原则,将难点分解细化,逐个突破,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是立体的,而绘制的经纬网则是平面的,由立体图转换为平面图,培养学生图图转换能力。
四个环节(观看—记录、描述—计算、观察—归纳、判读—定位)的设计,由直观到抽象,由动眼动口到动手,由易到难,对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符合认知规律。学生活动的设计为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结论。每个环节小组学习结束后是展示交流,展示是组员集体展示,边演示边讲解,分工合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构建梳理,归纳小结:
【学生活动】
构建思维导图
梳理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
构建思维导图,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构建。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梳理,找出“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梳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四、课外实践,布置作业:
1、上网查询资料,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兴趣点设计, 有两个关键词:基于课标和兴趣点。基于课标是对内容标准进行目标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寻求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策略。而在目标分解中既有分解,又有教学评价,突出了“评价优先于教学设计” 的理念:所谓兴趣点,是寻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的结合点,围绕兴趣点展开教学活动,形成多维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地球和地球仪》是序言之后的第一节课,可以说是初中地理的开篇之作。教学内容涉及了很多地理概念和名词,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较为抽象,给初一新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但是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难以持久。基于教材和学情,本节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并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是学生利用地球仪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小组集体展示,而不是个体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表达能力和分工协作精神。同时,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调控,当好指导者、引领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将教具、教材、学材、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机融合,打破一对一或多对一交流的模式,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氛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内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