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试卷【全面】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试卷【全面】,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试卷【全面】(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氮气在某些食品袋内作防腐剂 B.活性炭可作冰箱的除味剂C.银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2、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正确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杂质B.用酚酞试液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C.用稀盐酸清洗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D.实验室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3、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A.A B.B C.C D.D4、下列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C.储存和运输浓盐酸的容器上贴的图标 D.禁止吸烟5、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物质A.酸奶B.鸡蛋清C.牙膏D.肥皂水pH范围(常温)4-57-88-910-11A.A B.B C.C D.D6、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都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熔点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低、硬度比其中任何一种金属都大、性能更好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7、除杂和鉴别是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溶解、蒸发结晶B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C检验CO2中混有HCl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A.A B.B C.C D.D8、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B.烧碱溶液呈碱性,用来治疗胃酸过多C.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用于人工降雨D.红磷有可燃性,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将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刚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过一段时间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铁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也是人们认识物质组成、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以及获取能源的重要手段。(1)通过研究如图1所示的变化,可以确定水的组成。图中与试管a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b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2)化学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热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镁条与稀盐酸 B.生石灰与水C.氧化铁与稀硫酸 D.氢氧化钠与稀硫酸(3)在一定条件下,A与B能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四种物质微观图如图2,下列结论,不能从该图示得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4)通过如图3所示实验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①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由此推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有___________。②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试推测该气体的成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3、水的pH_______ (填“>”“<”或“=”)7。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时,若先用水润湿试纸,测得结果比实际氢氧化钠溶液的pH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从二氧化硫、烧碱、生石灰、碳酸钙、熟石灰五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1)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2)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_;(3)在空气中因吸水而潮解的是___________;(4)可用作食物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5、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盐酸______、 硫酸______、碳酸_______、氢氧化钠______、氢氧化钙______、氢氧化铁______、氢氧化铜______、氢氧化镁______、氢氧化铝______。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1的质量。取1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已知BaC12溶液的pH=7)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g5 102530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1.165 2.33m4.66求:(1)生成沉淀m的质量为__________。(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2、向盛有10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6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66.7g。(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2 g石灰石样品开展实验探究,并精确地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该石灰石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 ,请计算并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2)当盐酸和石灰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计算:(1)加入的稀硫酸质量为______g(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5、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造纸时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废水,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回答下列问题。(1)用______测得该废水的pH>7,需要经处理后排放;(2)现有废硫酸9.8t(废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0%,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可以处理该造纸厂的废水多少吨?6、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中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7、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水充分溶解配成118.6g溶液,然后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反应至A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8、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实验小组,将10%的Ba(OH)2溶液缓慢滴入98g10%的硫酸溶液中,如图表示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1)图中的b点表示意义_______。(2)b点对应的加入10%的Ba(OH)2溶液质量为171g,若改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中和该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性。9、欲测定某瓶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g该样品于烧杯中,将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N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同学们对书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了再探究。(一)微粒的性质再探究用图装置进行微粒的性质实验,二边玻璃管上端的棉花蘸取了能吸收氨气的试液,二管内的棉线都浸有酚酞试液,左管内的已烘干,右管内的仍潮湿,一段时间后,干棉线没冇明显变化,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而您fg段无明显现象。(1)实验中能够使酚酞变红的微粒是______。A.氨气分子 B.水分子C.氨气与水反应后的微粒 D.以上都是(2)湿棉线fe段和fg段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3)若用该装置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操作是:将左边玻璃管内的棉线换成滴有酚酞溶液的湿棉线,然后,______(填操作),可以看到ab段变红比ef段快。(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提出问题)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初步探究)同学们设计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先关闭K1、K2和K3,再将红磷、木炭点燃后同时伸入到容积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中(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2)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进行的操作较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A.先打开K1、K2,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3B.先打开K1、K3,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3)按上述合理操作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深入探究)为进一步探究利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成功的原因,同学们用图装置进行探究,传感器分别测得不同气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请依据图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可知气体a是______(填化学式),装置中试剂X的主要作用是______。(2)通过该探究得出结论:不能用木炭代替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2、蚊子、蚂蚁等叮咬人体后,会向人体注射蚁酸,使皮肤红肿、瘙痒。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兴趣,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1.甲酸的俗名叫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式为HCOOH。在隔绝空气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一种气体氧化物。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或铁)(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Ⅰ、(1)小组先自制了一种紫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紫薯汁______(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试剂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白醋肥皂水颜色红色绿色紫色红色绿色Ⅱ、进行实验。(2)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薯汁,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3)将镁条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生成的气体氧化物。(推断与猜想)(4)根据蚁酸中的化学式,小组同学对气体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猜想一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二该气体是______。(进行实验)(5)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①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一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③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二成立的结论。(拓展延伸)(6)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肯定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A.牙膏 B.食醋 C.肥皂水 D.烧碱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里他们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如图1所示。(1)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同学们发现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1B图中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反应评价)你认为上述图2中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实质是:______。(3)(提出问题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1B图中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反应评价)你认为上述图2中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实验______,请选择上述任一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______。(提出问题2)图1B图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B图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观察到______。B图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经思考,同学们认为用另一种不同类别的试剂______,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拓展延伸)将C图试管中的物质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4、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探究思路)(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3)“实验”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提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序号实验设计①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②?③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④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代替;(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反思交流)(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____(填字母序号)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任写1条)。(3)同学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于是大家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你写出同学们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依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试卷【全面】,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试卷全面,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全面,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