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考试卷【必考】
展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考试卷【必考】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某实验小组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和水(密度约为1g/cm3)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试剂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约24.0mL),水的质量是25g
2、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点表示在t°C时,甲、乙的溶解度不相等
B.35°C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70g
C.t°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5°C时仍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大
3、小华配制50g浓度为5%的KNO3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A.将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称量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壁有水滴 D.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滴洒
4、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降低
B.浓度一定减小
C.溶质一定减少
D.溶剂一定减少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 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B.℃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C.将℃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C两种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A中含有少量B,要提纯A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任何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D.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则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7、如图是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
B.50℃时,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80g
C.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
D.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
8、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稀盐酸 | 水 | 水 | 水 |
Y | 锌粒 | 氯化钠 | 氢氧化钠 | 硝酸铵 |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为_____。
(2)t2℃时分别把10gA、B、C加入5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将t1℃的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
2、 “20℃ 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
(1)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___________。
(2)20℃时,36g NaCl完全溶解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水。
(3)20℃时,36g NaCl和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质量为___________。
(4)20℃时,136g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NaCl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
(5)36g NaCl和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温度为___________。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此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将t1℃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t2℃时,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方法),变为不饱和溶液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会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或 “不确定”)。
4、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1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20.9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8 | 36 | 36.6 | 37.3 | 38.4 |
(1)10℃时,KNO3溶解度是____。
(2)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该温度范围是____。
(3)向5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
A、B、C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当x=__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5、小岗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
a.只用冷水 b.只用热水 c.在冷水中加人几滴洗涤剂 d.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
(3)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作用。
②小岗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的原理与洗涤剂的不同。汽油可以______油污。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石灰石中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一兴趣小组想测定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他们将一块样品敲打粉碎后,取出 6g 放入质量为 20g 的烧杯 中,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掉盐酸的质量为 50g。反应所需时间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
(2)此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某浓盐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则:
浓盐酸(HCI)500mL | |
浓度(质量分数) | 36% |
密度 | 1.2g/cm3 |
(1)该瓶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克。
(2)取100mL 该浓盐酸与500 mL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3)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6%的稀盐酸,需该浓盐酸质量为多少克?
3、实验室常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
(1)欲配置 100g 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取用 1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_mL。
(2)含 0.04mol 溶质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能产生多少克的氧气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氧气,请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该剩余气体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电子天平示数如图2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为测定实验室中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图示信息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S-32,O-16)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求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
实验序号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剩余物质的质量/g | 5.5 | 3 | 1.6 | m |
(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_____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7、69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8.8gCO2后的固液混合物206.3g,倒入废液缸中进行如下探究和处理:
已知在(1)中盐酸反应一半,(2)中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与氧化钙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3)所用石灰石的纯度______;
(4)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5)用36.5%的盐酸配置实验所需的稀盐酸400g,加水的质量为______。
8、将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投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发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所用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9、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世界宣布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碳达峰”是指国家整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有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420 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亿吨?(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亿吨)
(2)20℃时,向 3 个盛有 100 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 A | B | C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 20 | 36 | 50 |
溶液质量(克) | 120 | 136 | 136 |
①实验所得 3 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
②求溶液 C 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金属镁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大有前途的绿色金属材料。
(1)占地球表面积70%的海洋是天然的镁元素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海水中的MgCl2Mg(OH)2 MgCl2•6H2OMgCl2Mg
①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___ 。
②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 ___ 能转化为 ___ 能。
③写出氯化镁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
(2)①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灯一样。已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碳。此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 ,此反应属于 ___ 反应(判断基本反应类型)。该实验证明干冰具有 ___ 的性质(答一条即可);为验证上述反应所得固体中无剩余镁,可向该固体中加入试剂得名称为 ___ ,反应的现象是 ___ 。②金属镁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3.据此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___ 。
(3)老师每次做有关镁的实验时都会强调: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拿出的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这层灰黑色是什么物质呢?
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MgO;小赵认为可能是Mg2(OH)2CO3;小花认为可能是Mg(OH)2.小赵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___ 。
实验探究:小赵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试管内生成白色固体。实验分析:实验后,小赵认为小花的猜测也是错误的,其理由 ___ 。
查阅资料得出结论:Mg(OH)2和Mg2(OH)2CO3都可以加热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请写出Mg2(OH)2C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 。。
(4)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铝合金的组成,取16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出固体,将其洗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0.6 | 5.2 | 4.0 |
从以上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 。
2、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
[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
[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推理 | 实验结论 |
I | 加入2g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 |
Ⅱ | 再加入5gKNO3,搅拌 | 部分溶解 | _____ | |
Ⅲ | 加热,搅拌 | ____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
Ⅳ | 再加入5gKNO3,搅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
Ⅴ | 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却 | 析出晶体 | 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 KNO3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结晶 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
Ⅵ | _______,搅拌 | 全部溶解 | 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 |
[实验反思]
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③比较实验步骤 ___________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2)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
①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能产生___________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3、贝贝、欢欢、妮妮三位同学发现溶液的世界并不缺乏色彩。他们观察到硫酸铜溶液是____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_____色的,氯化钠溶液是_____色的。为什么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贝贝、欢欢、妮妮他们猜测与溶液中的粒子有关,于是他们对硫酸铜溶液颜色与什么粒子有关进行了猜想和探究。
(1)贝贝认为与水分子有关,欢欢立即否定了贝贝的意见,因为水是______;
(2)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操作 | 现象 |
a.观察硝酸钾溶液 | 硝酸钾溶液呈无色 |
b.观察稀硫酸 | 稀硫酸呈无色 |
c.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 溶液由______色变成______色 |
①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②上面的三个实验中与猜想无关,完全不必做的是_____(填序号)。
4、2019 年 9 月 29 日,我省于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举办了中国(山西)特色农产 品交易博览会。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参观博览会时,对农药波尔多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同学们对其中的硫酸铜溶液开展了实践活动。
探究过程:
(1)甲组用无水硫酸铜固体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 8%的 CuSO4 溶液
①需硫酸铜固体的质量为______。
②某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会导致配得的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③操作 E 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2) 为比较相同浓度的 CuSO4 溶液和 FeCl3 溶液对过 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创新实验。
实验序号 | 5%H2O2 溶液体积/ml | 分液漏斗中所加物质 | 实验现象 |
实验一 | 50 | 无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二 | 50 | 5ml 8%CuSO4 溶液 | 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
实验三 | 50 | 5ml 8%FeCl3 溶液 | 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
设计实验
①实验前,应该先______ 。
②在乙组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起的作用是______ 。
③为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
深入探究
④为了证明 CuSO4 溶液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a.验证______; b.验证______。
总结与提升:
同一物质可以有很多用途。当我们徜徉于化学的海洋时,会发现诸多的奇珍异宝 ,让 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更多的用途吧。
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考试卷(必考):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考试卷(必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考试卷【必考】: 这是一份2021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末考试卷【必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必考题: 这是一份2021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期中复习试卷必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