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不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不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不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实验室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试管破裂 C.铁架台生锈 D.蜡烛熔化2、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 B.溶解NaCl固体C.滴加液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溶解固体 C.取用块状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5、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 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6、下列事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 B.冶炼青铜 C.稻草造纸 D.蚕丝织布7、下列现象中含化学变化的是①蜡烛燃烧 ②铁锅生锈 ③湿衣物晾干 ④灯泡发光 ⑤蔬菜腐烂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全部8、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于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2)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2、请填空。(1)实验室现有 5mL、10mL、20mL、50mL、100mL 的量筒,现要量取 15mL的盐酸,应该选择_____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保持水平。(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3、请将下列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用字母表示):A.腐蚀标签 B.试管炸裂 C.沾污试剂 D.引发火灾(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_;(2)用未经清洗的胶头滴管吸取其他试剂___________;(3)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_____;(4)用嘴吹灭酒精灯___________。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5、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2)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_________;(2)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_________。7、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并用序号填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收集气体时用________,取用粉末状药品时用________,可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蒸发液体时用________和_________8、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1)写出下列序号仪器名称:D______。G______。H______。(2)仪器B的用途是______。使用B仪器加热时注意事项______。(3)加热少量的水至沸腾。实验中需要上图中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还需要补充仪器______,该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答两点)。(4)某实验中用到了下列仪器,其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是______(填序号)。(5)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某同学在完成实验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A. B. C. D.(6)根据如下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①小明同学用实验一所示方法加热固体,小亮同学说这套装置存在问题,应立刻改进。改进方法是______。②实验二的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9、请用下列仪器名称填空:(1)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使用_____。(2)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_____。10、当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___________,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当所取液体的体积接近刻度线时,应用___________逐滴加至所需体积。若读数时采用仰视的方法,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加热蓝色硫酸铜晶体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猜想与假设)1.发生物理变化2.发生化学变化(设计实验)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进行实验)(1)按正确操作向试管中加入药品,其操作方法是:先使试管________,用_______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2)将装有药品的试管按正确方式固定好(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点燃酒精灯加热,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4)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获得结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反思评价)(1)实验结束后,出现了试管破裂的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写2条)(2)硫酸铜晶体受热能分解是__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2、甜叶菊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图实验:(查阅资料)浓硫酸为常用的干燥剂,可以吸收水,氢氧化钠固体不仅可以吸收水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甲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发现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睛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改进实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合有碳、氢元素。(继续探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乙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1)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2)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3)实验后继续通入氮气的原因是_____。(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通过计算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请你参加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猜想一: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猜想二: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猜想三: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收集证据)查阅资料:①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②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③二氧化碳是同学们学习过的气体。(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层白色固体。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一根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可以排除___________的猜测。(结论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_的猜测是正确的。(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生成水,但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小亮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_。4、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1)实验一: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同学们仿照教材11项的实验,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1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蜡烛的蒸气未燃烧(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进行实验)如图表所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硫酸铜粉末变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①补全上表中的实验结论。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该实验与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4)(结论与反思)①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请你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举例说明___________(合理即可)。5、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问题)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变化的标志之一,如碳,铁和石蜡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就伴随发光发热现象,那么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实验)为了找到有说明力的证据,某同学找来蜡烛并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的填写:蜡烛燃烧和白炽灯内钨丝通电时变化情况的比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1)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烧杯和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再吹灭蜡烛。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______。②用手触摸烧杯壁,有______感觉。③石灰水变______。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②蜡烛燃烧时有______和______生成,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2)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min~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变化。①钨丝是银白色的固体。②通电后灯泡发出白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灼热的感觉。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______变化(填“有”或“没有”)。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光和热放出。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_____发生变化(填“有”或“没有”),因此发生的是______变化。(问题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序号)。(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6、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2)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火焰层平均温度/℃乙丙焰心432598内焰666783外焰520667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处温度最高。(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______;②______。(4)拓展延伸:同学们对酒精燃烧进行探究后,进一步对蜡烛的燃烧产生了兴趣。提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提出猜想)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③燃烧的产物可能有炭黑……(进行实验)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填字母)。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C.增加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测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蜡烛点燃前48.4%18.7%0.058%0蜡烛熄灭后71.6%15.6%3.643%0.0182%(解释与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_。7、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①CO2②O2③N2④H2O,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依据是______。(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反思)通过学习,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实验拓展)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装置如图:(2)充分加热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说明铜绿受热分解有CO2生成;试管口附近有小水珠,说明生成物中有水;绿色固体变黑说明生成物中有氧化铜。请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8、小永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 (填"a"或“b”或“c") 处温度最高。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9、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填名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不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试卷(精品),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中复习试卷(今年),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