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二中联盟)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江津二中联盟)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几种估值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的步行速度为5m/s
B.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8m
C. 重庆冬季的最冷气温约为−25℃
D.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
2. 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仓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 )
A. 河岸上的树 B. 河水
C. 船仓 D. 正在天上飞的鸟
3. 一辆摩托车做直线运动,1s内走10m,2s内走20m,3s内走30m…,则此车的运动是( )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 学校教室内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无法判断
5.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山峰在平静水面的倒影是( )
A. 山峰等大的影子 B. 山峰等大的实像
C. 山峰等大的虚像 D. 山峰放大的虚像
6. 重庆有很多网红的美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 煮好的醪糟汤圆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 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 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7. 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要吸热的是( )
A. 烧水壶口附近的“白气” B. 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凇
C. 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 D. 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
8. 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度数为( )
A. 55∘ B. 110∘ C. 35∘ D. 70∘
9. 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光的漫反射 B. 池水变浅--光的折射
C. 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 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10. 暑假,小明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明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A. B. C. D.
11. 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12.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 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13. 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cm,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
14. 甲、乙、丙三人进行百米赛跑,甲的速度是7.5m/s,乙的速度是20km/h,丙的速度是420m/min,比赛结果是______(甲/乙/丙)先达到终点,他用时______s(保留一位小数)。
15. 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的缘故。
16.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
17. 甲、乙两位同学去测量体温,甲同学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后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甲同学的体温是______℃,乙同学接过体温计后没有甩,就直接测量自己的温度,若乙同学体温为38℃,那么乙同学测量后体温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
18.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______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清晨,草叶上的晶莹露珠是通过______办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19. 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m。
20. 春日,花红柳绿。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公园内,鱼翔浅底,看到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1. 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22. “智能斑马线”是我市又一项交通创新科技,目前已有三处正式投入使用。如图所示,2018年4月18日,记者在现场实地感受了一番,在经过斑马线时,路边的语音播报系统会及时提醒:主路有车辆驶来,请注意过路安全。行人走在斑马线上时,两侧的道钉就会不停地闪烁,犹如警示带,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当前方(50米处)有车辆经过时,地磁感应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语音播报系统会提醒行人注意避让。当汽车车速较快,且未避让通过智能斑马线的行人时,地磁感应系统会启动空中视频探头进行录像取证,交警根据取证材料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罚。
请结合文字与图片,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记者经过斑马线。
物理知识:以斑马线为参照物,记者是运动。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物理知识:______。
23.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4. 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5.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 cm,tBC=______ s,vAC=______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 (填“大、小”).
26. 小丽选择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3)如图丙所示,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过程中海波______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海波熔化共用了______min,海波的熔点是______℃。
(4)如图丁所示,是小丽绘制的蜡的熔化图像,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
27. 小明探究的成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___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_。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____(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______(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______(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28. 一列长210m的列车匀速驶过长1400m的铁路桥用时161s,求:
(1)列车的速度是多少?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3)车上一乘客从窗口观察到它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29. 一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高崖,汽艇静止在水面上。他向高崖大喊一声,6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此时该同学距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一定速度靠近高崖,该同学在距离高崖875m处又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则汽艇的速度是多少?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崖多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13.6m/s≈1.1m/s,故A不符合实际;
B、普通教室的高度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重庆冬季的最冷气温约为−5℃,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全新2B铅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答案】C
【解析】解:(1)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一个人,选定船舱为参照物,这个人和船舱之间没有发生改变,以船舱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2)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人,人和河水、河岸上的树,正在天上飞的小鸟的距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河水、河岸上的树、正在天上飞的小鸟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故选:C。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我们说人是静止的,选定的参照物必须和人的位置没有变化。
运动的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3.【答案】C
【解析】解:
摩托车做直线运动,1s内走10m,2s内走20m,3s内走30m…,虽然每秒通过的距离都相等,但不能保证0.5s通过的距离也相等,所以此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方向不变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路程都相等,或者说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解题时应真正、全面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有很多定义、概念,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物理定义、概念,才能正确解题,学好物理。
4.【答案】A
【解析】解:要求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是说声音要小一些,所以从声音的特性角度分析,“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即品质与特色。
了解声音不同特性的含义,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平静的水面如同平面镜,岸上的景物通过平静的水面成像在水面上,因此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是山在水面反射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选:C。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
6.【答案】B
【解析】解:
A、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煮汤圆时冒的“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故C正确;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B。
(1)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4)加盖是为了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
本题考查了多个与热学有关的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的理解要深入,这样才能在一些类似的说法中准确做出判断,这也是物理常考的内容。
7.【答案】D
【解析】解: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壶中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植物上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是汽化,汽化过程中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答案】B
【解析】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线与平面镜成35∘角射向平面镜,则入射角为90∘−35∘=55∘。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5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即夹角为55∘+55∘=110∘。
故选:B。
(1)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以及法线和镜面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入射角;
(2)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定义,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9.【答案】B
【解析】解:
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B正确;
C、海市蜃楼是由于介质的不均匀使光路发生改变的缘故,因此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光射又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的形成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10.【答案】D
【解析】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题属于基础题。
11.【答案】C
【解析】解: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幻灯片是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f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
当u
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答案】C
【解析】解: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30cm=1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1)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这一光学器件正是应用了这点;
(3)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当凹透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
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常见题目。
13.【答案】0.12.47
【解析】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0.1cm;
(2)末端刻度值为16.45cm(16.46cm、16.47cm),物体长度为16.47cm−14.00cm=2.47cm。
故答案为:0.1;2.47。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4.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4.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4.【答案】甲 13.3
【解析】解:甲的速度是7.5m/s;乙的速度是20km/h≈5.6m/s;丙的速度是420m/min=7m/s;因此速度最快的是甲,最慢的是乙,所以甲最先到达终点;
根据v=st可得,甲用的时间:t=sv=100m7.5m/s≈13.3m/s。
故答案为:甲;13.3。
(1)已知甲、乙、丙三人的速度大小,根据各单位间的进率统一单位,然后比较大小;
(2)已知甲跑的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其所用时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单位换算、速度公式的应用的掌握情况,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音调;快
【解析】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高;音调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正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快,所以音调较高。
故答案:音调;快。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高即音调高;而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6.【答案】产生; 传播
【解析】解:“掩耳盗铃”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故答案为:产生;传播。
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三个方面。
了解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7.【答案】38.538.5
【解析】解:体温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即分度值为0.1℃),示数是38.5℃,乙同学接过体温计后没有甩,就直接测量自己的温度,若乙同学体温为38℃,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故答案为:38.5;38.5。
从图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本题考查了体温计的量程与分度值、体温计的测温原理,知道体温计的结构与原理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解析】解: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可以节省空间。
草叶上的晶莹露珠是通过降低温度办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降低温度。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使气体液化由两种方式: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体,压缩体积只能使部分气体液化;气体液化之后便于存储和运输。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要学会使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9.【答案】反射 5
【解析】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路灯高出水面5m时,路灯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是5m。
故答案为:反射;5。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原理,要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但此题中的水深1.5米是题干设置的干扰因素,注意不要被其迷惑。
20.【答案】反射 虚
【解析】解:
(1)桃花是不透明的物体,看桃花时,桃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所以看到桃花呈红色。
(2)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虚。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通常会发生折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折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生活处处皆物理,一定要留心生活。
21.【答案】缩小 减小
【解析】解:(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也就是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故答案为:缩小;减小。
(1)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凸透镜的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光学器材都是利用凸透镜制成的:如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只不过是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像。
22.【答案】两侧的道钉就会不停地闪烁 电能转化为光能
【解析】解:本题涉及到的物理信息和物理知识比较多,任意写几个即可。
故答案为:物理信息:两侧的道钉就会不停地闪烁;物理知识:电能转化为光能。
物理信息:空中视频探头进行录像取证;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原理。
找出题中相关物理信息,然后用物理知识解释即可。
本题要求学生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但是题目较长,学生往往看到题目就放弃作答了。
23.【答案】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4.【答案】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根据每一条特殊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的特点画出对应的出射光线。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
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变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5.【答案】v=st;小;5;1;3.33;大
【解析】解:(1)利用速度公式V=ST.
(2)要想时间长些,坡度应该变小.
(3)由图中知SAB=5cm,tBC=1s,SAC=10cm,tAC=3s,VAC=SAC÷TAC=10cm÷3s=3.33cm/s.
(4)时间偏小时,速度偏大.
答:(1)v=st;(2)小;(3)5,1,3.33;(4)大
(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T测量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
(4)过了A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此题利用速度公式V=st,涉及到时间和长度的计算,属于基本题型.
26.【答案】均匀受热 B 42 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态 6 48 升高
【解析】解:(1)将装有蜡、海波的试管如果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受热物质受热会不均匀,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而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物质将会均匀受热;
(2)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正确,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位置在40℃上面第2格,可知该示数为42∘C;
(3)已知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海波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海波熔点是48∘C,海波在第6分钟开始熔化,第12分钟熔化完毕熔化共用了6min,所以在第10分钟海波处于固液共存阶段;
(4)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2)B;42;(3)吸收;不变;固液共存态;6;48;(4)升高。
(1)水浴法的优点是使物质受热均匀;
(2)温度计读数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看清量程和液面位置;
(3)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4)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
本实验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27.【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10cm
【解析】解:(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物距u=50cm,50cm>2f,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
(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凸透镜前放置老花镜后,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原理可知,爷爷能够看清右侧的物体。
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10cm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像距,u>2f,f
(4)凸透镜是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此题是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首先掌握眼睛的构造并能与实验中的器材对应,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28.【答案】解:(1)列车过桥的路程,
列车的速度v=st=1610m161s=10m/s;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路程,
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t′=s′v=1190m10m/s=119s;
(3)车上一乘客从窗口观察到它在桥上的时间。
答:(1)列车的速度是10m/s;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119s;
(3)车上一乘客从窗口观察到它在桥上的时间是140s。
【解析】(1)根据得出列车过桥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列车的速度;
(2)利用得出列车全部在桥上的路程,利用t′=s′v得出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3)利用得出车上一乘客从窗口观察到它在桥上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知道列车完全通过铁路桥的路程是铁路桥与列车长度之和是解题的关键。此题属于易错题。
29.【答案】解:(1)6s后听到回声,则喊声到高崖的时间为t=6s2=3s,
由v=st得,该同学距离高崖的距离:s=vt=340m/s×3s=1020m;
(2)由题意分析可知,,
5s声音传播的路程:,
得5s汽艇行驶的路程:,
汽艇行驶的速度:;
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崖s′=875m−50m=825m。
答:(1)此时该同学距离高崖1020m;
(2)汽艇的速度是10m/s;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崖825m。
【解析】(1)先求出声音从汽艇传到高崖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st的变形式计算出此处到高崖的距离。
(2)若汽艇运动,则汽艇行驶的距离加上声音传播的距离,等于喊话时汽艇到高崖距离的2倍;用875m减去5s汽艇行驶的路程即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崖多远。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确定声音从喊话处传到高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校联盟学校九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校联盟学校九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