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827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827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827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物质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铜粉 B.CO2 C.澄清石灰水 D.铁粉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闻气体的气味
C.量取95mL液体 D.验满CO2
3、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生石灰和水 B.锌和稀硫酸 C.二氧化锰和水 D.石灰石和稀盐酸
4、下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气体(不考虑尾气处理),该装置可用于
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
B.锌和盐酸制取氢气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D.氧化钙和浓氨水制取氨气
5、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是
A.碳酸饮料 B.石灰水 C.氯化钠溶液 D.盐酸
6、下列关于酸或碱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铁架台除锈用稀盐酸长时间浸泡 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有白雾
C.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变小
7、下列生活中的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扇子扇炉火 | 提高煤的着火点 |
B | 用糯米酿制米酒 | 糯米发生了缓慢氧化 |
C | 用生石灰制作发热包 | CaO与水反应吸收热量 |
D | 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 活性炭能吸附所有杂质 |
A.A B.B C.C D.D
8、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B.引起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C.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D.酸雨能中和土壤的碱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冬天用木炭生火取暖,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会产生有毒气体,原因是_____。
(2)生活中铝制器皿在空气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3)“旺旺饼干”包装盒内伴装有小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产生干燥作用的反应:___,它是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根据题目信息,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在加热条件下,铜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 2 H2SO4(浓)CuSO4 + ______↑ + 2 H2O
(2)SO2与CO2同为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写出S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在溶液中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Fe(OH)2露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质,最终转化为红褐色。其中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_________。
3、生活离不开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合适物质的字母填空。
A 活性炭 B 生石灰 C 武德合金 D 空气 E 金刚石 F 石墨
①可用作电极的是____;②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③可用于防毒面具的是__;④可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⑤可用于工业制氧气的是_____;⑥可用来切割大理石的是___。
(2)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请回答:
①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CO2越来越多,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属于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请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
③“碳中和”主要是指抵消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植树造林 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4、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从二氧化硫、烧碱、生石灰、碳酸钙、熟石灰五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
(2)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_;
(3)在空气中因吸水而潮解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作食物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5、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问题:
(1)新鲜的鸡蛋是有生命的(行生命活动,同时细菌也易从气孔进入),小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原因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物堵塞气孔的缘故,试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原理___________。
(2)人体的胃中有少量的胃酸,它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呈酸性,可以为胃蛋白酶提供一个最佳的酸性催化环境,促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胃酸过多的病人常常有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烧痛等,甚至连打嗝时也会有酸的胃液上逆到口中。治疗时可以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舒平,其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为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取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当溶液的pH=7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36.5g。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2、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某冶金厂回收了一批废黄铜屑,需测定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现称取10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无色溶液,产生氢气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所示。(设该批次黄铜屑只含铜、锌和少量黄铜锈。黄铜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ZnSO4、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样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某硫酸厂欲测定排放的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废水中只含硫酸一种溶质),取废水样品200g,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钡溶液,废水pH随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列式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2)A点所得的溶液过滤,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该硫酸厂用熟石灰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该工厂每消耗1吨熟石灰可以得到0.8吨硫酸钙,下表为处理废水的各项生产成本及产品的价格:
项目 | 单价(元/吨) |
熟石灰 | 400 |
硫酸钙 | 600 |
辅助费用(每吨) | 500 |
分析,如果该工厂每天要处理含硫酸9.8吨废水,是倒贴钱还是赚钱?___________,倒贴(或赚)了___________元。
4、某课外活动小组对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浓度进行测定:取稀硫酸50.00g于烧杯中,逐滴滴加3.42%的氢氧化钡溶液,烧杯内溶质质量与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当滴加Ba(OH)2溶液50g时烧杯内溶液的pH__________7(填“>”“<”或“=”)。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0.01%)。
5、取铜与氧化铜的混合物5g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剩余的3.4克固体物质是______,该物质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6、实验室中稀硫酸因标签破损,需测定其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该稀硫酸样品5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A点时溶液中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7、现有一包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为了弄清该混合物中氧化铜的含量。小明称取该混合物样品10g放入烧杯中,然后把100g稀硫酸平均分五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相关知识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 1 | 2 | 3 | 4 | 5 |
所加稀硫酸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固体质量/g | 8 | 6 | 4 | 2 | 2 |
(1)样品中铜的质量_________g;
(2)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8、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恰好完全 反应;向右盘烧杯中投入 6.4 g 金属镁的样品(样品有杂质且杂质不含镁元素,不与稀盐酸反应), 充分反应后天平再次平衡,则该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ω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9、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质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铁片只含有Fe2O3、Fe)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红磷、镁条、木炭等物质代替汞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进行模拟探究。
实验一:A组同学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实验过程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等装置冷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二:B组同学利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二)所示,实验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
实验三:C组”利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三),
根据经验,利用上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能否用木炭替代?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提供资料)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写出文字表达式_______
该小组同学选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但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与空气反应生成了其他气体。
(查阅资料)
资料一: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
资料二:木炭在密闭容器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资料三: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粉末(黑色)反应生成铜(红色)和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一)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可知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探究二)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_______ |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
②待装置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集气瓶中 | _______ |
(探究三)
小明从木炭燃烧产物的角度猜想还可能是生成了______导致测量结果小于1/5;于是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内的气体做了上图(图四)所示的实验,当观察到d中______(填实验现象),可证明小明的猜想成立。
(经典对比)通过与上述实验对比,拉瓦锡选择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
A.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A中溶液仍然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第二组同学做完A实验后溶液呈无色,用微观理论解释A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2)第三组同学做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B实验全过程的操作及现象如表:
步骤:第一步:打开_________关闭________ | 现象:气球膨胀 |
第二步:__________ | 气球又收缩至原来状态 |
(3)请写出导致气球膨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红将以上同学做的A、B两个实验的废液均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混合后的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大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如图2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①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然为红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如果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拓展提高)②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__。
3、教科书上册141页第10题:将一个用粗铜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图1),火焰很快就熄灭了。你认为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验证时,意外观察到以下现象:
I、将螺旋状铜丝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处加热(图2),发现铜丝变黑并有少量黑烟产生;
Ⅱ、将变黑的铜丝移至蜡烛火焰的内焰处加热(图3),发现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铜丝的其余部份仍然为黑色。
(提出问题)
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实验Ⅱ内焰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猜想一、CuO:猜想二、C:猜想三、______。
2.实验Ⅱ内焰处的石蜡蒸气与铜丝上的黑色固体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①将实验I中变黑的铜丝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重复多次 | 铜丝变红,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悬浮物 | CuO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
②分离出①中的黑色固体悬浮物,灼烧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由①②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成立。(填“一”、“二”或“三”) |
③取适量石蜡于试管中______,将加热变黑的铜丝趁热伸入试管中 | 变黑的铜丝出现亮红色 | (猜想与假设)2成立 |
(反思与评价)
有同学提出质疑:实验Ⅱ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不止一种。请你写出一种其它可能的原因:______。
4、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1)20℃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 OH- | Cl- |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Ca2+ | 溶 | 溶 | 溶 | 微 | 不 |
(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与假设)
小刚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小强猜想:①______。
(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步骤一 |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有②______生成 | 氢氧化钠已变质。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 |
步骤二 |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为 ③______色 |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
(得出结论)小刚的猜想正确。
(表达与交流)
(1)把表格中三处横线处填写完整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
(3)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_。
(4)欲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碳酸钠可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2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5)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6)A装置的作用是中的氢氧化钠作用是______,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吗?______(填是或否)。
(7)装置 E 的作用是______;
(8)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 D 增重 0.88g,则湖盐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完整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复习试卷最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