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836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836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6836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化学的学习上应注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变化——原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2、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
②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③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④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
⑤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反应前加入试管①和②中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的质量总和可能相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⑤
3、下列实验设计、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
D.氧化铁与 CO 高温灼烧,黑色粉末变为红棕色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铜做导线 B.石墨做铅笔芯
C.焦炭炼铁 D.金刚石切割玻璃
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6、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CuO(C) | 在氧气流中加热 |
B | FeCl2溶液(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C | Cu (Fe) |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 | CO2(CO) | 点燃 |
A.A B.B C.C D.D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硬水和软水 | 分别加入肥皂水 | 观察颜色 |
B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入MnO2 | 闻气味 |
C |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 加入硫酸锌溶液 | 在空气中加热 |
D | 二氧化碳和氧气 |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
A.A B.B C.C D.D
8、 “建设美丽宜居成都”是成都市政府的发展目标。下列措施与该目标不相符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 B.建设天府绿道
C.推广燃煤锅炉 D.严禁车辆任意鸣笛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2021年12月24日,长沙6号线试运行。地铁作为一种快捷、准确、风雨无阻的公益性交通工具,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还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1)地铁电路多用铜作导线,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_性。
(2)车身表面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
(3)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地铁体现了“低碳生活”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节约用电 ②发展火力发电 ③垃圾分类回收 ④露天焚烧垃圾
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铁与________接触而生锈。
(4)某工厂欲从溶质是AgNO3和Cu(NO3)2的生产废液中回收Ag和Cu.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
3、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除去新装修房间的异味。
(2)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因为其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
(3)烧水时易产生水垢的水属于___________水。
(4)锰钢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可以用于制作钢轨。
(5)生活中一种节水的做法是__________;
4、2021年12月9日15点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同步直播。
(1)建造空间站使用了铝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铝合金的硬度_______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宇航员介绍,空间站的生活用水源于再生水,空间站配备水再生系统,实现循环使用。节约用水不但是地球上的事,天上也一样是。生活中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做到的是________;
(3)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则是通过电解水产生,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4)宇航员介绍:后续,会配备CO2还原系统,可以将电解制氧产生的氢气和人体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水,从而大大提升空间站的物资循环能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除生成水,其他产物中至少含有________元素。
5、用如图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研究铁的性质。
(1)实验1,观察到铁片上的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2)实验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课外小组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展开探究.现称取20g块状黄铜样品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7g.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2、铝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防止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铝箔放置很久表面暗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小新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现象:在t1~t2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慢,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问题: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慢的原因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新取3.0g铝箔样品与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102.7g,计算样品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
3、测定某黄铜(铜和锌组成)中铜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黄铜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为3.5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0g上述稀硫酸,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列出求解黄铜中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4)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将反应后得到的滤液加入54.7g的水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6)若工业上制备500t该黄铜,则需要含Cu2S 70%的辉铜矿的质量为______。
4、生铁是铁碳合金,现取一块生铁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中,使之完全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杂质不参加反应),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2g。请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
5、有一置于水中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气体分子可以通过该容器的器壁,而液体和固体则不能通过。该容器的质量为1g,体积为0.04L。容器内盛有32.5g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如果向其中加入锌粒,要想保持容器在水中不沉底,则锌粒的质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6、某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Cu、Zn)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 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100g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
(3)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__________。
(4)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5)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中水与硫酸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7、向 133.4 克稀盐酸中加入锌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加锌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 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求:
(1)该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是______(填名称)。
(2)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 0.1%)
8、实验室欲用一定质量的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0.8g的氢气,则至少需要锌的质量是_____?
9、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含量,兴趣小组同学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每次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并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40 | 40 | 40 | 40 | 4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8 | 6 | 4 | M | 3.5 |
(1)M等于____________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共产生了_________氢气(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央视科普栏目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明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与结论 |
取未打磨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一段时间后,“锡纸”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 | 根据实验现象,小明认为“锡纸”中可能是锡(Sn),请写出锡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最终确定猜想_____(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交流与讨论)
(3)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
(4)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2、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_。
(设计与实验)为了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观察到只有试管乙中发生明显变化。
(交流与表达)(1)同学们一致认为试管丙中也应该有明显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于是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甲、丙中的铝丝打磨干净后又分别插入原试管中,结果甲、丙试管中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则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
(评价与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除了上述实验外,还可以将铝丝、铜丝分别插入到盛有______溶液的试管中,或将______(填一种物质)分别插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判断。
(拓展延伸)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发生下列反应:
Cl2+2NaBr=2NaCl+Br2; I2+Na2S=2NaI+S↓; Br2+2KI=2KBr+I2
(1)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______
A.Cl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l2+K2S=2KCl+S↓
3、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演示了如图实验:
(知识回放)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______Zn Fe Sn Pb(H)_______Hg Ag Pt Au,请你在上面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给出资料)M是一种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
(实验目的)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順序。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Al>Cu>M;猜想Ⅱ:Al>M>Cu;猜想Ⅲ:_________。
(进行实验)
第一步:老师取出M丝、铜丝、铝丝用砂纸进行打磨,目的是______。
第二步:老师按照如图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同学们填写如下表格: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铝丝插入装有MSO4溶液的试管中(图甲) | 铝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 ________ |
M丝插入装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图乙) |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 | M>Cu |
铝丝插入装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图丙) | M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 Al>Cu |
第三步:根据表格,可判断猜想Ⅱ正确。
(交流表达)
老师要求同学们写出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然后经同学们讨论后大家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4、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铁锈,装置如图,酒精灯b的作用是______。
(2)(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玻璃管中固体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一氧化碳还原了铁锈。
(3)(提出问题)一氧化碳还原铁锈的固体产物是铁吗?
(实验设计)上述反应进行完全后,冷却到室温,取少量玻璃管中的固体,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有铁生成。该小组同学按上述设计进行实验,并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4)(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实验反思)一氧化碳还原铁锈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应作的一处修改是______。
(5)(重新实验)该小组同学用修改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完全反应后,冷却到室温,取少量玻璃管中的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_,证明有铁生成。
(6)(拓展应用)该小组同学用修改后的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实验,使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全部转变为铁(已知赤铁矿中的杂质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赤铁矿粉末的总质量70.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固体的总质量67.6g(冷却到室温称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则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度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中试卷(完美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通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期末复习试卷【完美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