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1套】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1套】,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1套】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风吹草动 B.百炼成钢 C.披荆斩棘 D.滴水成冰
2、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3、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在三位宇航员老师的授课内容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跳动的心肌细胞
②乒乓球停留在水中,浮力几乎消失
③花朵折纸在水膜上慢慢绽放
④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变成水球
⑤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得到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⑥将半粒泡腾片放在水球里产生大量气泡
A.①③④ B.③⑥ C.①④⑥ D.只有⑥
4、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 B.实验剩余药品都应放回原瓶,以免浪费
C.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用100mL量简量取9.5mL NaCl溶液
5、下列现象中含化学变化的是
①蜡烛燃烧 ②铁锅生锈 ③湿衣物晾干 ④灯泡发光 ⑤蔬菜腐烂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全部
6、2021年6—8月,奉贤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冶炼金属 B.雕刻玉石 C.锤打黄金 D.打磨象牙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蜡烛燃烧 C.香水挥发 D.矿石粉碎
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2010 年 4 月 15 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露事件,16 日又发生两次三氯化氮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刺鼻的气味弥漫厂区。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在外围 50 米处形成两道水幕对空气中氯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含量。这次事故至少造成 9 人死亡,3 人受伤,15 万人紧急疏散。细读以上报道,根据以下要求填空,文中所述氯气的三点物理性质是: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
(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
(4)大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______。
(5)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__;
(6)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用到__________。
4、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置方法 有如图六种.那么,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请选择试管的放置方法是(填字母编号):
(1)给试管的固体加热:______;
(2)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______;
(3)往试管里滴加液体:______;
(4)洗涤后的试管放置:______。
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______温度最高。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扣灭,注意扣灭后要_______。
6、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规范实验操作的目的有要保证人身的安全,要保证仪器的安全,要保证试剂的安全等。请将下列操作按照规范实验操作的目的进行分类。
①不能用未经清洗的胶头滴管吸取其他试剂;
②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③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④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先把试管外壁水擤干;
⑥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你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_,包括事例有________(填序号)。
(2)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请按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分类,C组实验与________组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_。
A | B | C |
| ||
水的沸腾 | 取两块于燥的玻璃片,对看其中一块哈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 分别向块状、粉末状胆矾固体中水配成溶液后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7、用托盘天平称取5.2g食盐,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应该_______,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取食盐的质量是________g(1g以下用游码)。
8、下图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滴加液体药品用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3)收集气体用____________;(同上)
(4)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
(5)用于做热源的仪器是______;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均填序号)
(6)某同学欲量取48mL的稀硫酸,应选用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读数时,该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稀硫酸的体积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9、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______色沉淀;向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试管中冒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______(填物质名称)这些变化中______(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1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请填上适合的仪器。
(1)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_;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______;
(3)用作量度液体体积______;
(4)有些仪器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______;
(5)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______;
(6)用于取用大块状固体______。
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是有所不同的。请你你根据你所学过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1)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_______,空气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2)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少量_____分别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振荡 | 呼出气体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取两张干燥的玻璃片,对着期中一块哈气 | (4)呼出的气体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_______。 |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___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
(6)如果想收集教室里面的空气作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到实验室探究,你会怎么做?_______
2、请你参加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猜想一: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猜想二: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猜想三: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①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
②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
③二氧化碳是同学们学习过的气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层白色固体。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一根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可以排除___________的猜测。
(结论与解释)
(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___________的猜测是正确的。
(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生成水,但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小亮的反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2)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____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时应用液化气的______加热。
(3)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______和______。
(4)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______。
4、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进行实验)同学们收集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就收集好了两瓶空气样品;
步骤2: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步骤如下:
①集气瓶装满水
②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③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
⑤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⑥先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小部分,再推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若要顺利地完成整个探究实验,气体的收集格外重要。请你将步骤2中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的步骤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_(填序号)。
(实验探究)小锌同学取一瓶空气和呼出气体样品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均熄灭,于是小锌同学得出两瓶内氧气含量基本相同。
(交流与讨论)小镁同学认为小锌的实验设计有误,他提出只要将实验设计进行适当地修改就可以得到正确结论,他修改的方案是_________。同学们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得出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
(反思与总结)由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的实验设计及_________、规范的操作方法等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
5、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填名称)
6、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如下内容:
①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
②点燃蜡烛,可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你如何知道哪层温度最高:_______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层温度最高。
③将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生成_______和_______。
7、同学们都点过生日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蜡烛顺着蜡烛流下
c.发光、放热
d.熄灭后有白烟
e.火焰分层
②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2)①如图C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炭黑。
②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__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
(3)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5)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 通电中 | 通电后 |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 |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填“1”或“2”)正确.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
点燃前 |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 |
燃着时 |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所示,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处最先炭化,说明 _____温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_____。 |
熄灭后 |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复燃。 |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_____。
9、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定性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1)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等量的足量的______。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无明显现象。该同学呼气时,调整活塞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乙瓶中液体变浑浊,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大些。
(2)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连续数次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实验步骤与(1)相同,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反思交流)
(3)丙瓶的作用是______。
探究二: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又设计了用如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
(4)先检查装置(图甲)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的气体,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实验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____(用V、V1表示)mL。
(探究三)定量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如图乙所示,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袋内含空气),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丙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
(5)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填“X”“Y”或“Z”)。
(6)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汇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汇总,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模拟试卷学生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