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 机械运动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 机械运动第1页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 机械运动第2页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 机械运动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 机械运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一) 机械运动,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母亲节那天,小雨和妈妈去看奶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新文化运动
    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3.下列几项描述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百花齐放,万物生长
    B.夏夜,湘江边霓虹灯闪烁
    C.秋天,校园里桂花香气袭人
    D.冬天,洁白的雪花落向地面
    4.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流星似箭
    C.海水奔腾D.心潮澎湃
    5.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在庆祝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庆典中,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2小题)
    6.1999年5月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有一幢291.6m高的大楼正在施工,17日下午3时许,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2021年5月18日,赛格大楼出现了晃动,立即引起了楼上数千人惊慌失措地撤离。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
    (1)观察者惊呼“楼要倒了”,是因为当时观察者选择的参照物是 ;后来大楼内工作人员认为赛格大楼出现晃动,是以 为参照物感到大楼晃动的。
    (2)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 (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 。
    7.母亲节那天,小雨和妈妈去看奶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汽车车窗旁的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而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根据以上情景和对话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雨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 为参照物;
    (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是以 为参照物;
    (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是以 为参照物;
    (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1小题)
    8.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于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成为我国首个成功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12月1日22时57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15km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1.7km/s降为零。此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12月1日23时11分,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准备对接,如图所示。成功交会对接后,上升器相对轨道器 ,上升器和轨道器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
    (2)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到成功着陆在月球,探测器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时间的估测(共4小题)
    9.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10.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切”就是用手指把脉,根据脉象诊断疾病,这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如图所示,每次把脉的时间,古人强调不应少于脉跳五十次,据此可知中医把脉一次至少约多长时间( )
    A.50minB.10minC.1minD.1s
    11.坐在安静的考场里,你也可以估算出自己心脏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 。
    12.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5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 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 秒。
    五.时间的测量(共7小题)
    13.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日晷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是测量( )
    A.时间B.长度C.体积D.声音的响度
    14.如图所示中停表的读数为 s。
    15.如图所示的停表读数为3min10s,请在图中画出停表指针的位置。
    1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或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请你在图中标出时间为4'33″时指针的位置。
    17.图为常见的测量仪器。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min s.
    1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查体成了城乡居民司空见惯的健康习惯,而做心电图是最出基本的查体项目之一。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请你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分析计算出乙的心率。
    19.请阅读《科学重器﹣﹣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原子钟
    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科学家基于此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133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 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虽然制定了统一的时间测量标准,但若各地时间不能同步,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比如,若电网调节时间不同步,可能会烧坏电机;金融市场时间不同步,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有一个时间基准,用于实现时间的同步,就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电视台播报的时间来校准自己的时间一样。在我国,提供校准时间的是位于西安的国家授时中心的原子钟,它被用作基准钟,向电视、广播、网络等提供报时服务。
    在导航系统中,如果导航定位的精准度为1米,则要求卫星上原子钟的时间同步必须在3×10﹣9s之内,这需要卫星上的原子钟和地面上的基准钟定期校准,以保证定位的精准度。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原子钟堪称“导航卫星的心脏”,使我国在导航精准度方面达到厘米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给安装了芯片的共享单车设定电子围栏,也可以判断汽车行驶在哪个车道,甚至还可以实现送货的无人机精准地降落在客户的阳台上。
    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依据的是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 。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 。(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摆动的小球
    B.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C.静止的书本
    (3)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请你结合对文中时间“标准”的理解,除文中提到的实例外,再列举一个“标准”,并说明该“标准”在具体实例中是如何应用的。
    六.长度的估测(共2小题)
    20.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万里长城全长约670m
    B.一本物理书长2.67cm
    C.一元硬币的直径为18.0dm
    D.一位同学的身高约165cm
    21.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70 (填合适单位的符号)。
    七.长度的测量(共2小题)
    22.若正确测量并记录某一本书的宽度为2.200d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1nmB.1mmC.1cmD.1dm
    23.如图中木块的长度为 cm。
    八.刻度尺的使用(共1小题)
    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九.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共1小题)
    25.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可以避免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不会产生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参考答案
    一.机械运动(共5小题)
    1.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B、新文化运动是历史上的一次青年组织的爱国运动,不是机械运动。
    C、海水奔腾,是海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D、春风拂面,是空气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2.解:A、空气的流动,空气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是机械运动,故A错;
    B、任何物体只要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就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因此它的速度就是零,故C正确;
    D、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不过物体一旦被选作了参照物就被假定为静止了,故D错。
    故选:C。
    3.解:A、春天,百花齐放,万物生长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夜,湘江边霓虹灯闪烁,霓虹灯没有位置上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校园里桂花香气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洁白的雪花落向地面,雪花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是流动的,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流星似箭,是说流星相对于天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C、海水奔腾,是说海水不断向前运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心潮澎湃,是人的心理活动,不是机械运动。
    故选:D。
    5.解: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空中梯队表演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彼此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故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
    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与观众之间有位置变化,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静止;运动。
    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2小题)
    6.解:(1)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有人说:“楼要倒了”;
    大楼内工作人员认为赛格大楼出现晃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大楼和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大楼内工作人员感到大楼晃动;
    (2)把卡通小人放在背景画的前面,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右运动;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选择了运动的背景画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1)乌云;地面;(2)右;以向左运动的背景画为参照物。
    7.解:
    (1)小雨相对于道路是运动的,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疾速后退是以小雨或汽车为参照物;
    (2)小雨对妈妈说:我的速度很快呀!这说明小雨相对于道路是高速运动的,所以是以道路或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
    (3)妈妈对小雨说:你没动啊!妈妈和小雨一起随汽车运动,这三者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以妈妈或汽车为参照物;
    (4)小雨和妈妈的结论不同,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1)汽车(或小雨);(2)树木;(3)妈妈(或汽车);(4)相对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1小题)
    8.解:(1)成功交会对接后,上升器相对轨道器静止,上升器和轨道器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一样。
    (2)探测器从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到成功着陆在月球所用的时间:t=23:11﹣22:57=14min=h,
    探测器的平均速度大约是:v==≈64.3km/h。
    答:(1)静止;一样;(2)探测器的平均速度大约是64.3km/h。
    四.时间的估测(共4小题)
    9.解: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5s,故A错误;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故B错误;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50s,故C错误;
    D、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10.解: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50次的时间在1min左右。
    故选:C。
    11.解: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约0.8s。
    故答案为:s。
    12.解:
    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为=0.8s;
    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0.8s×60=48s。
    故答案为:0.8;48。
    五.时间的测量(共7小题)
    13.解: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影子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故选:A。
    14.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0s+9.8s=99.8s。
    故答案为:99.8。
    15.解:3min10s,根据秒表的读数特点可判断,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靠近3;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指在10s,如图所示:

    16.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0min中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时间为4'33″时的分针应该指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据此标记分针位置如图所示;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3s,如图所示:
    17.解:秒表中间小表盘的单位是分钟,分度值为0.5分钟,其指针介于5和6之间,故其读数为5min;
    大表盘的单位是秒,分度值为0.1s,因小表盘的指针超过了半刻度,则小表盘读数按大于30的刻度读数,其示数为37.5s;
    则该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
    故答案为:5;37.5。
    18.解:甲的心率为60次/min,
    设乙的心率为n,根据题意得
    60次/min×25mm=n×20mm
    解得n=75次/min。
    答:乙的心率是75次/min。
    19.解:(1)根据题中信息“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可知:因为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所以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
    (2)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A中摆动的小球可以以小球的振荡周期为基准来计时,故A符合题意,而沿直线运动的汽车和静止的书本没有运动周期,不适合做计时基准,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A;
    (3)1.20m是儿童免费乘坐客车的身高标准,身高低于1.20m的儿童可享受免费乘车的待遇,身高不低于1.20m的则不能享受免费乘车的待遇。
    故答案为:(1)高稳定性;(2)A;(3)1.20m是儿童免费乘坐客车的身高标准,身高低于1.20m的儿童可享受免费乘车的待遇,身高不低于1.20m的则不能享受免费乘车的待遇。
    六.长度的估测(共2小题)
    20.解:A、1里=0.5千米,万里长城全长至少在5000km以上,故A不合理;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物理书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7cm=2.67dm左右,故B不合理;
    C、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小于2cm,在1.8cm=18.0mm左右,故C不合理;
    D、成年人身高约170cm,中小学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左右,故D合理。
    故选:D。
    21.解: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5.70cm。
    故答案为:cm。
    七.长度的测量(共2小题)
    22.解:根据测量结果2.200dm,依次分析可知,最后一位“0”为估读值,因为最后一位是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为0.01dm=1mm,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3.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在3.7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70cm﹣1.00cm=2.70cm。
    故答案为:2.70。
    八.刻度尺的使用(共1小题)
    24.解:
    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故B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故选:C。
    九.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共1小题)
    25.解:A、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实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但不是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故A错误;
    B、误差是正确测量的情况下也存在的,而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故B错误;
    C、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可以减小误差,但也会产生误差,故C错误;
    D、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相关试卷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十三)内能:

    这是一份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十三)内能,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四)光现象:

    这是一份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四)光现象,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十)浮力:

    这是一份2022年物理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十)浮力,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