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设计 课件41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设计 课件41张,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比对词语,第五讲观点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讲 走进文本第二讲 走进高考第三讲 内容理解题第四讲 论证分析题第五讲 观点推断题
第一讲 走进文本
一、什么是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又叫说理文(过去叫议论文)。它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理、表明主张的文章,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一)论述类文本的分类1、从内容上分,它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类——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考古、文化、教育、语言、文艺、美学等内容。自然科学类——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杂感类——作者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表的议论、感叹等。
2、从论证上分,它主要有两种:立论文和驳论文。(1)立论文指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的议论文。 (2)驳论文指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议论文。
(二)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1)什么是论点论点是作者表明的主张、观点或见解。
(2)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点,在整个论证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下可以有若干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是论证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3)论点的表述形式从全文看,论点必然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论点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4)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中间.有时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当然,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需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2、论据(1)什么是论据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2)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事理论据: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
3、论证(1)什么是论证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2)论证的方法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3)直接论证的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法。(4)间接论证的方法喻证法、类比法、归谬法等。(5)直接反驳的方法反驳论点法、反驳论据法、反驳论证法。(6)间接反驳的方法反证法、归真法。
(三)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 论述类文本在结构上包括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四)论述类文本的基本形式 并列式:在同一层面,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递进式:步步为营,逐层深入论证。对比式:用正反事例或事理比较论证。 总分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进行论证。
二、如何读懂论述类文本
(一)读文要求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2.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3.把握论证思路,理清论证结构。4. 注意信息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二)读文方法1. 逐句快读,把握文意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要大致弄清以下方面: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展开?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2.标画关键词句(1)标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年代时间、数据及其范围词(如早、大多数、几乎、仅仅)等;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重要、最、总共等);已然未然、或然必然词;代词及其指代范围等等。(2)标画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果词、转折、并列或递进词、分类分层词、举例词等等。(3)标画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第二讲 走进高考
一、高考考什么1、第1小题考内容理解。考查重点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2、第2小题考论证分析。考查重点是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3、第3小题考观点推断。考查重点是对文本内容要点进行逻辑推断。
二、选项设置的方法1、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2、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3、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4、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
三、题目怎么做1、审:审明题干,明确比对的内容。2、找:就是找对应句。寻找的方法: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文句。3、比: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第三讲 内容理解题
一、如何命题——选项设误的手段1、偷换概念选项故意把两个概念混淆或者改变文中概念表述的属性、本质特征、具体作用、发展方向等,造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在表述上出现误差。2、以偏概全选项在转述文意时故意把文中多个方面(角度)漏掉一部分,而把其余的内容作为整体(比如发生的原因、形成的结果、发展的过程等)。
3、混淆时态文中的有些观点、问题等有着相关的时态,比如已然、未然等,设误项故意混淆已然和未然。4、无中生有文章没有相关信息,而设误项故意添加一些,使得选项的有些信息在文中没有具体体现。
5、曲解文意设误项故意曲解文中相关词语、语句的意思。6、增减限制论述文为了说理严密,往往使用比较多的定语、状语等,而设误项在命制中增加或减少相关限制语,造成选项与文意有所区别。
7、主次颠倒任何事物、事件等都有着主次、先后顺序,设误项故意混淆主次、先后等。8、错解事例为了明白说理,论述文往往会使用一些事例解释、说明或论证某个观点,设误项故意曲解事例证明的对象或结论等。
9、强加因果设误项故意把两个没有因果关系的语句加上因果。10、拼凑词句设误项把文中两个没有关系的语句拼凑起来。
11、肯否失当设误项与原文对比肯否失当。12、文不对题选项的内容符合文意,但与题干要求的内容没有关系。
二、怎么解题——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2.比对关系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键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命题人常针对以下关系命题】
3.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第四讲 论证分析题
一、如何命题——五大命题角度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1、立论的前提立论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立论的前提是指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后面有关论点的相关论证就不能成立,就没有意义。立论的前提主要指文本写作的背景、原因等,为论点的提出和论述提供理由。2、论证的角度3、论证的思路(结构)4、论证的方法5、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二、怎么解题——用好三步解题法1、剖析选项明关键先看选项再读文,利于读文。论证分析题的4个选项3对1错,并且这4个选项是从论证思路、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等角度概括分析原文的,相当于对原文不同角度的概括分析,因此,先剖析选项有很强的提示性,利于读文。先剖析选项明确选项的“考查点”,利于我们读文时有所侧重,自觉思考与选项相关的信息,读文更“精准”。
2、带着2个问题去读文论证题目的考查主要考查2个方面的问题——写了什么(论点),怎样写的(论证结构、思路,论证方式,论据类型等)。读文时务必要带着这2个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去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每段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3、回归原文细比对比对时要多方分析,不要急于下定论。
一、如何命题——常见考法1、通过复句关系考查对文本的理解。选项通过复句间的关系的表述形式来考查对文本的理解2、通过结论表述考查对文意的推断。选项通过“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考查对文意的推断3、通过发展趋势考查对未来的预测。选项通过用“启示是”“还应该”等考查对文本的预测
二、怎么解题——用好三看三比法1、看复句类型:比对原文,析关系是否成立(1)假设复句判断这类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意思,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具体内容,二是假设关系是否成立。
(2)条件复句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从复句关系和文本内容的角度分析。①“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就不可能出现后面的结果。②“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它不排除其他条件也会引起同样的结果。③“无论……都……”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3)目的复句判断这类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意思,要看目的关系是否成立。2、看结论表述:比对原文析“条件”“原因”和“结论”关系是否成立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把握选项中的“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文本意思。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回忆,选择题做题思路,常考的论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共55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特点,专项训练,考题特点,阅读指导,解题指导,复习任务,题目类型,示例演习,实战演习一,实战演习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