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一课一练(含解析)
初中人教部编版9 桃花源记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9 桃花源记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 桃花源记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便舍船(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遂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B.略无阙处C.人不知而不愠D.止有剩骨4.下列加粗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设酒杀鸡作食B.欲穷其林C.其一犬坐于前D.渔人甚异之5.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C.闻之,欣然规往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D.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就到头了。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B.“世外桃源”出自《桃花源记》,作者是西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该文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C.《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D.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8.【文化传承·文化积累】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爱的思想。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9.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B.“初极狭,才通人”说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发觉,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下文叙述众人找寻桃花源却均未果作了铺垫。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村民的富足和他们的淳朴,与当时桃源外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对比。D.最后,渔人带着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将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自己再去找寻,是能够找到的。1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C.“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行“加冠”礼(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1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俨然(_______)阡陌(_______)垂髫(_______)邑人(_______)缤纷(_______)诣太守(_______)1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渔人甚异之(_______)(2)具答之(_______)(3)复前行,欲穷其林(_______)(4)诣太守(_______)(5)缘溪行(_______)(6)屋舍俨然(_______)(7)黄发垂髫(_______)(8)欣然规往(_______)(9)无问津者(_______)13.写出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4)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 屋舍俨然 B.寻向所志 便扶向路C.寻病终 寻向所志 D.不足为外人道也 武陵人捕鱼为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⑥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15.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不断的环境里,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当我们表达心愿和理想时,也可以选用想象法来勾勒心中的向往。请写一个想象片段,表达你的心愿与理想,1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舍:shě/shè。C.要yāo。D.语yù。2.答案:D解析:A.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B.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C.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D.叹惋:感叹惋惜。古今意义相同。3.答案:C解析:A.“要”同“邀”,邀请;B.“阙”同“缺”,空缺;D.“止”同“只”。4.答案:A解析:B.“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尽;C.“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D.“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5.答案:D解析:A、B、C三项中的“之”字均为代词,D项中的“之”字为助词。6.答案:B解析:“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这一理解有误。“俨然”,整齐的样子。这一句正确的理解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陶渊明是东晋诗人。8.答案:C解析:孟子主张仁政,孔子主张仁爱。9.答案:D解析:渔人再也找不到那个桃花源的情节,是为了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不是真实存在的。10.答案:A解析: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人。11.答案:yǎn mò tiáo yì bīn yì12.答案:(1)对……感到惊异(2)详细(3)尽(4)拜访(5)沿着(6)整齐的样子(7)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8)计划(9)渡口13.答案:(1)交错相通。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不要说,(更)不必说。 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3)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4)不值得。 不够。14.答案:(1)B(2)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②(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C(4)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解析:(1)B项中的两个“向”都是“先前的”的意思。A.舍:舍掉/房屋。C.寻:不久/寻找。D.为:介词,对/动词,作为。(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的重点词语: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②句中的重点词语: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3)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但却“未果”。这里把与作者同时代的人物写进去,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但其实,“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桃花源事实上是不存在的。C项中“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的表述是错误的。(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向渔人解释“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可见他们为了躲避战乱,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没有战争、自给自足,所以人们安居乐业;链接材料中“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的意思是“哪里知道这样的生活是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那么长久呢”,可以看出,滁人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朝廷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参考译文][链接材料]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百姓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活着时快乐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但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那么长久呢!15.答案:我幻想着有一天乘着时光的船儿,一直向前追溯,直到宋代。然后,我和苏轼邂逅在月下林边。我要和他一起吟诗诵词,一起赏月,一起谈人生的起伏,一起说说心中的寂寞。我还要他专为我写一首词,再带着这首词回到我的21世纪。解析:注意运用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要丰富且合情合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解释下列加粗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