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了解化学品的危险性有助于保障实验安全。下列物品与所属类别不对应的是
A.—爆炸品 B.酒精—易燃液体
C.浓硫酸—剧毒品 D.—氧化剂
【答案】C
【详解】
A.容易发生爆炸,属于爆炸品,与所属类别一致,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是易燃液体,与所属类别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属于腐蚀性物质,与所属类别不一致,故C符合题意;
D.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剂,与所属类别一致,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可通过过滤将溶液和胶体分离
C.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D.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为浊液>胶体>溶液
【答案】D
【详解】
A.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A错误;
B.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故B错误;
C.胶体的电泳现象说明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故C错误;
D.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分:小于1nm为溶液,在(1~100)nm之间的为胶体,大于100nm的是浊液,因此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为浊液>胶体>溶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3.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A.是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四种基本反应,故B符合题意;
C.是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分类的思想。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化合物
碱
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A
酒精
生石灰
冰醋酸
B
干冰
烧碱
水
C
盐酸
消石灰
氨水
D
冰水混合物
纯碱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生石灰是不是碱,A项错误;
B.干冰是CO2,是化合物;烧碱是NaOH,是碱;水是电解质;CO2是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
C.盐酸是混合物;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
D.纯碱是Na2CO3,是盐;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B。
5.医学上越来越多地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胶体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液透析和血清纸上电泳都是利用了胶体电泳的原理
B.豆腐、肉冻、果冻是生活中常见的凝胶态物质
C.烟、雾、蓝墨水、有色玻璃均为胶体
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跟胶体的聚沉有关
【答案】A
【详解】
A.血液透析是渗析原理,故A错误;
B.豆腐、肉冻、果冻是生活中常见的凝胶态物质,故B正确;
C.胶体分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烟、雾、蓝墨水、有色玻璃均为胶体,故C正确;
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跟胶体的聚沉有关,主要是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聚沉在一起,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化学实验中,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者的安全,需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的硼酸溶液
B.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还原实验中,应先通,再加热
D.在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量筒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C
【详解】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的溶液,A项错误;
B.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不应立即开灯,会发生爆炸,B项错误;
C.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可能发生爆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赶出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C项正确;
D.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D项错误;
答案选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约为
B.,下,的物质的量小于
C.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和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1∶1
【答案】B
【详解】
A.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A项错误;
B.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2mol,升高温度,气体分子间距变大,则,下,的物质的量小于,B项正确;
C.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C项错误;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原子数之比为2:3,D项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仪器及操作中,正确的是
A.图甲是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B.图乙是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
C.图丙是用排空气法收集 D.图丁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
【答案】C
【详解】
A.图甲是升华装置,不能用该装置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A项错误;
B.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口处,B项错误;
C.的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图丙中装置收集时,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C项正确;
D.图丁中装置是灼烧装置,不能用该装置蒸发溶液,D项错误;
答案选C。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条件下大量共存的是
A.透明的溶液中:、、、
B.滴加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C.无色溶液中:、、、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答案】D
【详解】
A.和会产生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
B.和会产生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是紫色,故C不符合题意;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都共存,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从海藻中提取单质碘时,可先将海藻晒干、灼烧成灰,然后按下图进行实验:
已知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有两次使用玻璃棒,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B.步骤②发生的既是置换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步骤③需要的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层倒出
D.步骤④通过蒸馏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若加热后发现忘了加沸石应当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答案】C
【详解】
A.步骤①中有两次使用玻璃棒,第一次起到搅拌的作用,使反应更充分,第二次起到引流的作用,A项正确;
B.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Cl2+2I-=2Cl-+I2,该反应既是置换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
C.的密度大于水,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项错误;
D.通过蒸馏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若加热后发现忘了加沸石应当停止加热,待冷却后,补加沸石,再次加热,D项正确;
答案选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
B.个分子溶于的水中,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将与水混合,得到溶液
D.将饱和溶液蒸发掉水后,恢复到原有温度,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答案】D
【详解】
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的物质的量,A项错误;
B.是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溶液的体积,B项错误;
C.将与水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故稀释后硫酸的浓度不是,C项错误;
D.同一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浓度相同,D项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合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答案】B
【详解】
A.可能是同种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故A错误;
B.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合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与失去电子数目多少无关,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壇(流)成卤”。北宋柳永在《煮海歌》中描写了盐民煮盐的场景,得到的盐中还含有、、、等杂质。下列关于粗盐提纯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杂质所加试剂的顺序只能是先加溶液,再加溶液,最后加溶液
B.除杂产生沉淀后,需要用分液漏斗进行过滤分离
C.除可溶性杂质过滤后,需加入挥发性酸调节值,可以加盐酸和硝酸,不能加硫酸
D.海水煮盐的原理类似于蒸发结晶
【答案】D
【详解】
A.除杂质加试剂的顺序只要溶液在溶液之前都行,A项错误;
B.过滤不用分液漏斗,B项错误;
C.加入硝酸会引入杂质,C项错误;
D.海水煮盐除去盐溶液中的水得到盐,其原理类似于蒸发结晶,D项正确;
答案选D。
14.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电子数目为11
B.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0.5
C.分子数相等的和,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
D.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
【答案】D
【详解】
A.所含电子数目为,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不能用22.4L/mol计算11.2LSO3物质的量,故B错误;
C.分子数相等不代表都是,故C错误;
D.N2和CO摩尔质量都是28g/mol,和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0.2,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摇匀后发现容量瓶中液面低于刻度线,应用胶头滴管再次定容
B.除去溶液中少量的杂质,应蒸发至大量固体析出,再趁热过滤
C.蒸馏操作中应先通冷凝水,再用酒精灯加热蒸馏烧瓶
D.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时,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
【答案】C
【详解】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摇匀后发现容量瓶中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用胶头滴管再次定容,A项错误;
B.除去溶液中少量的杂质,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B项错误;
C.蒸馏时,为防止冷凝管炸裂,先通冷凝水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烧瓶,C项正确;
D.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时,应放在小烧杯中进行,D项错误;
答案选C。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B.和溶液反应:
C.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备:
D.溶于稀硫酸:
【答案】D
【详解】
A.铜和盐酸不反应,A项错误;
B.和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
C.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
D.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 B.
C. D.
【答案】A
【详解】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①中的氧化性大于,②中的氧化性大于,③中的氧化性大于,则氧化性:,答案选A。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与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不相同
B.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电解质
C.硫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所以硫酸溶液的导电性强于醋酸溶液
D.氨气溶于水可以导电,但氨气是非电解质
【答案】C
【详解】
A.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硫酸根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反应,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应,两者实质不相同,故A正确;
B.电解质不一定导电,比如固体NaOH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电解质,比如石墨,故B正确;
C.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与酸的强弱无关,故C错误;
D.氨气溶于水可以导电,由于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电离而导电,不是氨本身电离而导电,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9.下列对离子检验的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向溶液中先滴加溶液,再滴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气泡,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向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答案】D
【详解】
A.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无法排除的干扰,A错误;
B.向溶液中先滴加溶液,再加盐酸,无法排除的干扰,B错误;
C.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气泡,则该溶液也可能含有,C错误;
D.向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l-,D正确;
答案选D。
20.实验室有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的浓硫酸,现需配制浓度为,体积为的稀硫酸,则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A. B. C. D.
【答案】A
【详解】
先根据算出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稀释定律,,,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1.用铋酸钠鉴定锰离子的原理可表示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被氧化为 B.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之比为5∶2
C.该反应中的还原性强于 D.该反应每生成还原产物,则转移电子
【答案】B
【详解】
A.→,M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
B.→,Mn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Bi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则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之比为2∶5,B项错误;
C.作还原剂,→,Bi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产物,则还原性:>,C项正确;
D.是还原产物,则生成0.5mol 转移1mol电子,D项正确;
答案选B。
22.将某二价金属氯化物溶于水中配成溶液,从中取出一半,再加水稀释到,此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则此氯化物中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
【答案】C
【详解】
取出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则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摩尔质量为,则此氯化物中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答案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23.合理分类物质可以为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实现高效。
现有8种物质:①黑火药;②氢氧化铁胶体;③硫酸氢钠溶液;④;⑤;⑥;⑦氯化氢;⑧。这些物质中: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的是___________。
(2)胶体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利用和沸水反应制备胶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填方法或现象)证明胶体已经制成。
(3)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当有气体生成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
(4)硫酸氢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向所得水溶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当溶液呈中性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此时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③ ⑦
(2) 在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溶液,继续加热 溶液呈红褐色
(3) S和
(4)
【解析】
(1)
黑火药由碳、硫黄和硝酸钾组成,氢氧化铁胶体、硫酸氢钠溶液为分散系,所以为混合物;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属于电解质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氯化氢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不能导电,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③;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并不导电的是⑦;
(2)
制取胶体的实验操作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溶液,待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即制得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来证明胶体已经制成;
(3)
中,S和N化合价降低,故S和是氧化剂,每生成气体,转移电子,故生成气体转移电子数为;
(4)
硫酸氢钠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当溶液呈中性时,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因此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离子方程式为
;再加入溶液,就相当于溶液与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4.化学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一环,根据下面三套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仪器a、c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___(填仪器序号,下同),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有___________。
(3)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植物油,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书中的配方,欲用上图中的一套装置和固体配制质量分数为25%,密度为的消毒液。
①除该装置给出的仪器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②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实验中需用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下列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写“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___;
B.转移时,容量瓶未干燥:___________。
【答案】
(1) 蒸发皿 容量瓶
(2) b、c a
(3) B 分液
(4) 胶头滴管 149.0 偏高 无影响
【解析】
(1)
仪器a是蒸发皿,仪器c是容量瓶;
(2)
分液漏斗和容量瓶使用前要查漏,则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b、c;蒸发皿是陶瓷仪器,则不属于玻璃仪器的是a;
(3)
油和水为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可选用分液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应选择装置B;
(4)
①需要用药匙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的质量,用烧杯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用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定容,故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
②根据,可求出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用固体配制含的该“84消毒液”,即配制的的溶液,由于没有的容量瓶,所以应选取的容量瓶,需要称量的固体质量为;
③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髙;
B.转移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烘干,对配制结果无影响,因为最后还要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
25.现有由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镁组成的无土栽培液,部分离子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离子种类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0.2
0.1
0.6
(1)混合液中,硝酸铵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该混合溶液中硝酸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3)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___________L可使沉淀完全,写出沉淀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0.896 或
【解析】
(1)
混合液中,由于、分别来源于硝酸铵、硝酸镁,故,,由电荷守恒可知,得:,,;故答案为:0.04mol;4.04g。
(2)
根据前面分析得到该混合溶液中硝酸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
(3)
氨气可使沉淀完全, 沉淀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根据,因此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故答案为:0.896;或。
评卷人
得分
三、工业流程题
26.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还可能含有较多的、、、,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列流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晶体及固体单质。已知氧化性:。
(1)不需任何实验就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中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一定不存在。
(2)步骤1采用了___________操作。根据步骤2中得到固体混合物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离子中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一定存在。
(3)通过实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存在对回收晶体的纯度_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
(4)步骤3中加入的试剂X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步骤4中涉及的操作是: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烘干。
【答案】
(1)、
(2) 过滤
(3) 不能 无 有氧化性,能被过量的还原为
(4) 稀
(5)冷却结晶
【分析】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与,与不能共存,故一定没有、;将废水过滤可以除去废水中的污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过滤后得到固体混合物,可以证明溶液中含有Cu2+,固体混合物为Fe和Cu,溶液2为FeSO4溶液;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试剂X,得到FeSO4溶液和固体单质,固体单质为Cu,则试剂X为稀硫酸,既能溶解部分铁,又不引入新杂质离子;FeSO4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
(1)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与,与不能共存,故一定没有、;
(2)
步骤1分离固液混合物用过滤,步骤2中得到固体混合物可以确定原溶液中有,得到的固体为铁和铜;
(3)
存在与否无法判断,有强氧化性,能被过量的铁还原为,故对的分离提纯无影响;
(4)
步骤3中加入的试剂为稀硫酸,既能溶解部分铁,又不引入新杂质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FeSO4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56,5 ml Na2O与0,5 g HClB.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56,5 ml Na2O与0,5 g HClB.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