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必考点解析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训练试题(无超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必考点解析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训练试题(无超纲)第1页
    必考点解析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训练试题(无超纲)第2页
    必考点解析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训练试题(无超纲)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山西被誉为“表里山河”,意思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改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班学生在颁奖大会上得知该班获得奖励的情况如下表:

    项目人数

    级别

    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

    优秀团员

    市级

    1

    1

    1

    区级

    3

    2

    2

    校级

    17

    5

    12

    已知该班共有27人获得奖励(每位同学均可获得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多项奖励),其中只获得两项奖励的有13人,那么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可能获得的奖励为(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2、数据处理过程中,以下顺序正确的是(      

    A.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B.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

    C.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D.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整理数据

    3、某校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敏己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1名同学成绩的(      

    A.最高分 B.中位数 C.极差 D.平均分

    4、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外体育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彤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90,88,则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      

    A.89 B.90 C.91 D.92

    5、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温度(单位:℃):1,2,0,-1,-2,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A.1 B.2 C.0 D.-1

    6、山西被誉为“表里山河”,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下表是我省11个地市最高峰高度的统计结果,其中最高峰高度的中位数是(      

    城市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临汾

    运城

    吕梁

    晋中

    忻州

    朔州

    最高峰高度(米)

    2789

    2420

    1874

    2523

    2358

    2504.3

    2358

    2831

    2566.6

    3061.1

    2333

    A.2420米 B.2333米 C.2504.3米 D.2566.6米

    7、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

    A.疫情防控阶段进出某小区人员的体温检测 B.调查湖北省七年级学生的身高

    C.检测一批手持测温仪的使用寿命 D.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

    8、学校快餐店有12元,13元,1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下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是(           

    A.12.95元,13元 B.13元,13元 C.13元,14元 D.12.95元,14元

    9、某校人工智能科普社团有12名成员,成员的年龄情况统计如下:

    年龄(岁)

    12

    13

    14

    15

    16

    人数(人)

    1

    4

    3

    2

    2

    则这12名成员的平均年龄是(      

    A.13岁 B.14岁 C.15岁 D.16岁

    10、下列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三种糖果售价分别为每千克10元,11元,14元.若将种糖果3kg,种糖果2kg,种糖果1kg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______元.

    2、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

    3、某组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有2名学生做了8次,其余4名学生分别做了10次、7次、6次、9次,那么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______次,在平均成绩之上的有_______人.

    4、已知一组数据2,13,31的权数分别是0.2,0.3,0.5,则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是_______.

    5、为了贯彻和落实“双减政策”,某学校七年级在课后辅导中开设剪纸、做豆腐、硬笔书法、篮球、戏剧赏析五个课程.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对这五个课程的选择情况,小明同学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规定每人必须并且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课程),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这个统计图可以估计七年级500名学生中选择做豆腐课程的学生约为 ___名.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某年级共有4个班,各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5m,1.63m,1.65m,1.66m,你能估计出该年级学生平均身高的范围吗?你能具体计算出该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吗?

    2、抽样调查了20名同学的打字速度(字/min),结果如下:15,18,10,32,8,12,13,17,9,9,27,18,4,6,11,14,16,21,25,12,求这20人打字的平均速度,你可以尝试用计算器解决.

    3、用直尺测量你的“拃长”,连续测量10次,计算这10次“拃长”的平均数,这样你就有了一把自己的“尺子”了,试用这把“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你还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其他的“尺子”吗?

    4、某单位招聘员工,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两项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前6名选手的得分如下:

    序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笔试成绩/分

    85

    92

    84

    90

    84

    面试成绩/分

    90

    88

    86

    90

    80

    根据规定,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一定的百分比折合成综合成绩.

    (1)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众数是      分.

    (2)现得知1号选手的综合成绩为88分,求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

    (3)求出其余五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并以综合成绩排序确定前两名人选.

    5、为了了解秦兵马俑的身高状况.某考古队随机调查了36尊秦兵马俑,它们的高度(单住:cm)如下:172,178,181,184,184,187,187,190,190,175,181,181,184,184,187,187,190,193,178,181,181,184,187,187,187,190,193,178,181,184,184,187,187,190,190,196

    (1)这36尊秦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能据此估计出秦兵马俑的平均高度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要使“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获奖最多,则让剩下的人中的一人获奖最多,其余获奖最少,只获一项奖励,用总奖励减去各部分的奖励即可得获奖最多的人的项目个数.

    【详解】

    解:根据题意,要使“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获奖最多,则让剩下的人中的一人获奖最多,其余人获奖最少,只获一项奖励,则获奖最多的人获奖项目为:

    项.

    故选:C.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数据的整理、处理,理解题意,理清在什么情况下获奖最多是解题关键.

    2、A

    【解析】

    【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是: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

    解: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是: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整理数据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牢记整理数据的过程.

    3、B

    【解析】

    【分析】

    由于共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比赛取前6名参加决赛,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即可.

    【详解】

    解:由于共有11个不同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6个数,

    故只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了.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中位数的意义.

    4、B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95×20%+90×30%+88×50%=90(分).

    即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90分.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是一道常考题.

    5、C

    【解析】

    【分析】

    利用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这五天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是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平均数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分析】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详解】

    把这11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为:

    1874,2333,2358,2358,2420,2504.3,2523,2566.6,2789,2831,3061.1,

    共有11个数,

    中位数是第6个数2504.3,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7、A

    【解析】

    【分析】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结合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接近准确数值,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 疫情防控阶段进出某小区人员的体温检测,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 调查湖北省七年级学生的身高,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 检测一批手持测温仪的使用寿命,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 调查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8、A

    【解析】

    【分析】

    可以设得总人数为x人,然后求得总钱数,再求平均数即可;在此题中购13元价格的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详解】

    解:设本校共有师生x人,则买饭菜的费用是①12元:25%x×12=3x

    ②13元:55%x×13=7.15x

    ③14元:20%x×14=2.8x

    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是(3x+7.15x+2.8x)÷x=12.95元.

    购13元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众数与平均数的知识,属于简单题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把所有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得平均数.

    9、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公式计算.

    【详解】

    解: (岁),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熟记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0、A

    【解析】

    【分析】

    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

    【详解】

    解: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应采用全面调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应采用全面调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应采用全面调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熟练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是解题的关键.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二、填空题

    1、11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糖果的总钱数,然后除以糖果的总质量.

    【详解】

    解: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元

    故答案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而求10、11、14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2、     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即可解答.

    【详解】

    解: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样本是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故答案为: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点睛】

    本题考查了总体、样本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掌握总体、样本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3、     8     2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数据的数字之和除以数据个数,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解:∵有2名学生做了8次,其余4名学生分别做了10次、7次、6次、9次,

    ∴这组数据为:8,8,10,7,6,9,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次,

    ∴在平均成绩之上的有2人,

    故答案为:8,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平均数,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定义.

    4、19.8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解即可,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代表各数据的权.

    【详解】

    依题意可知,加权平均数为:

    故答案为:19.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掌握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解题的关键.

    5、100

    【解析】

    【分析】

    用整体1减去篮球、硬笔书法、戏剧赏析、剪纸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做豆腐课程所占的百分比,再用该学校500名学生乘以做豆腐课程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估计该学校500名学生中选择做豆腐课程的学生约为500×(1-30%-20%-14%-16%)=100(名),

    故答案为:1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依据扇形统计图求出做豆腐课程所占的百分比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之间,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的平均水平,其中有些数据高于平均水平,有些数据等于平均水平,也有些数据低于平均水平,由此可得该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范围,一般情况下各班人数不一定相同,所以不能确定.

    【详解】

    解:该年级学生平均身高的范围介于之间,

    不能得到该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因为4个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注意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需要确定总人数.

    2、14.85字/min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详解】

    解:

    14.85(字/min)

    答:这20人打字的平均速度是14.85字/min.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均数,理解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是解题关键.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先连续测量10次“拃长”,将对应的数据记录下来,再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得这10次“拃长”的平均数,进而可求得课桌的长度,身体上的“尺子”有很多,比如:脚的长度,胳膊的长度等等.

    【详解】

    解:连续测量10次“拃长”的数据分别为20.1,20.2,20.1,19.9,20.3,20.3,19.8,19.9,19.7,19.7(单位:cm),

    则这10次“拃长”的平均数为(20.1+20.2+20.1+19.9+20.3+20.3+19.8+19.9+19.7+19.7)÷10=20(cm),

    用这把“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正好需要测量3次,

    则课桌的长度为3×20=60(cm),

    身体上的“尺子”有很多,比如:脚的长度,胳膊的长度等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熟练掌握平均数计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1)84;(2)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40%,60%;(3)2号:89.6分,3号:85.2分,4号:90分,5号:81.6分,6号:83分,综合成绩排序前两名人选是4号和2号

    【解析】

    【分析】

    (1)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找出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再找出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即是众数;

    (2)先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百是xy,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xy的值即可;

    (3)根据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分别求出其余五名选手的综合成绩,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80,84,84,85,90,92,

    84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这6名选手笔试成绩的众数是84分;

    故答案为:84;

    (2)设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xy,根据题意得:

    解得

    ∴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40%,60%.

    (3)2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2×0.4+88×0.6=89.6(分),

    3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6×0.6=85.2(分),

    4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90×0.4+90×0.6=90(分),

    5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4×0.4+80×0.6=81.6(分),

    6号选手的综合成绩是80×0.4+85×0.6=83(分).

    ∴综合成绩排序前两名人选是4号和2号.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加权平均数等知识点,依据题意,正确建立方程求出题(2)中的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的百分比是解题的关键.

    5、(1)这36尊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是185cm,中位数是185.5cm,众数是187cm;(2)一般而言,可以估计秦兵马俑的平均高度为185cm左右

    【解析】

    【分析】

    (1)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平均数;把给出的此组数据中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此组数据的中位数;这些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此组数据的众数;

    (2)根据平均数回答即可.

    【详解】

    解:(1)(172+175+178×3+181×6+184×7+187×9+190×6+193×2+196)÷36

    =6660÷36

    =185(cm),

    ∴平均数为185cm;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72,175,178,178,178,181,181,181,181,181,181,184,184,184,184,184,184,184,187,187,187,187,187,187,187,187,187,190,190,190,190,190,190,193,193,196,

    ∴中位数为:(184+187)÷2=185.5(cm);

    ∵此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87,

    ∴所以此组数据众数是187(cm),

    答:这36尊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是185cm,中位数是185.5cm,众数是187cm;

    (2)∵这36尊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是185cm,

    ∴一般而言,可以估计秦兵马俑的平均高度为185cm左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的运用,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8页。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下列调查中,最适合抽样调查的是,已知一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有一组数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