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 物质的量浓度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金属材料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硫及其化合物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晶体结构与性质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
展开考点规范练18 化学反应速率
一、选择题
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容积为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经2 s 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B.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C.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D.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3 mol·L-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B.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C.反应物用量增加后,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D.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活化能,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2020河南信阳教学质量检查)某温度下,镍和镁分别在O2中发生反应,两种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厚度的实验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t/h | 1 | 4 | 9 | 16 | 25 |
MgO层厚Y/nm | 0.05a | 0.20a | 0.45a | 0.80a | 1.25a |
NiO层厚Y'/nm | b | 2b | 3b | 4b | 5b |
表中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可用氧化膜生成速率表示金属氧化速率
B.相同条件下,镁比镍耐氧化腐蚀
C.温度越高,a、b的值越大
D.金属氧化的本质为M-ne-Mn+(M为金属)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增大产生氢气的速率
②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④汽车尾气中的NO与CO反应转化为无害的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
⑤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⑥使用催化剂,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大
⑦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
⑧增加反应物的用量,一定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A.①②⑤⑧
B.④⑥⑦
C.④⑥⑧
D.③④⑥
5.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 kJ· 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升高了温度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
D.t4时降低了温度
6.(双选)A与B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s)+bB(g)cC(g)+dD(g),t1、t2时刻分别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n(B)/mol | n(C)/mol | n(D)/mol | 反应时间/min |
0.12 | 0.06 | 0.10 | t1 |
0.06 | 0.12 | 0.20 | t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内,v(B)= mol·L-1·min-1
B.t2时v(D)= mol·L-1·min-1
C.升高温度,v(B)、v(C)、v(D)均增大
D.b∶d = 3∶5
7.向四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甲:在500 ℃时,SO2与O2各10 mol反应
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与5 mol O2反应
丙:在450 ℃时,8 mol SO2与5 mol O2反应
丁:在500 ℃时,8 mol SO2与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8.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B(g)cC(g) ΔH=-Q kJ· mol-1(Q>0),12 s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反应过程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2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s-1
B.12 s后,A的消耗速率等于B的生成速率
C.化学计量数之比b∶c=1∶2
D.12 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2Q kJ
9.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根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10.0 mL 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40.0 mL KIO3(过量)酸性溶液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体积之和)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N、P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M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 mol·L-1·s-1
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10.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
二、非选择题
11.有人利用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在T1 ℃时,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浓度/(mol·L-1) | 时间/min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c(NO) | 1.00 | 0.68 | 0.50 | 0.50 | 0.60 | 0.60 |
c(N2) | 0 | 0.16 | 0.25 | 0.25 | 0.30 | 0.30 |
c(CO2) | 0 | 0.16 | 0.25 | 0.25 | 0.30 | 0.30 |
(1)10~20 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
(2)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缩小容器的容积
(3)40 min后的反应速率 (填“一定”或“不一定”)比20~30 min内的反应速率大。
12.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00 ℃时,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 min和20 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10 min正反应速率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前15 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根据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 。
(4)根据题图判断,10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下同);20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O2的物质的量
13.某学习小组利用反应5H2C2O4+2KMn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然后倒入大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编号 | H2C2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 | |||
a | 0.10 | 2.00 | 0.01 | 4.00 | 25 |
b | 0.20 | 2.00 | 0.01 | 4.00 | 25 |
c | 0.20 | 2.00 | 0.01 | 4.00 | 50 |
①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的实验编号是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的实验编号是 。
②实验a测得混合后溶液褪色的时间为40 s,忽略混合前后体积的微小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 。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乙同学用不同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H2C2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 | 褪色所 | |||
1 | 25 | 0.10 | 4.00 | 0.20 | 8.00 | t1 |
2 | 25 | 0.10 | 4.00 | 0.02 | 8.00 | t2(t2<t1) |
依据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得出“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大”的结论,理由是 。
答案:
1.A 解析: 2A(g) + B(g) 2C(g)
2 1 0
0.6 0.3 0.6
1.4 0.7 0.6
v(A)==0.3 mol·L-1·s-1,A项正确;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得v(B)=0.15 mol·L-1·s-1,B项错误;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α(A)=×100%=30%,C项错误;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D项错误。
2.B 解析:活化分子只有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A项错误。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原来不是活化分子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D项错误。
3.B 解析:结合数据可知,氧化膜的厚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可用氧化膜生成速率表示金属氧化速率,A项正确。因a、b关系不确定,无法比较,B项错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C项正确。金属氧化的本质是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项正确。
4.B 解析:铁片遇98%的浓硫酸发生钝化,不能得到H2,①错误;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②错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③错误;NO和CO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④正确;对于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⑤错误;使用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⑥正确;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⑦正确;固体和纯液体用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⑧错误。
5.B 解析:t1时正反应速率增大,且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应该是增大压强,A项错误;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B项正确;t3时正反应速率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应该是减小压强,C项错误;t4时正反应速率瞬间不变,然后减小,应该是减小生成物浓度,D项错误。
6.CD 解析:不能确定起始时B物质的物质的量,因此0~t1时间段内,不能确定B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则不能计算B物质的反应速率,A项错误。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B项错误。t1~t2时间段内,B物质和D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是0.06 mol、0.10 mol,所以b∶d=3∶5,D项正确。
7.C 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大小的一般规律为催化剂>温度>浓度,即有催化剂V2O5、温度高的化学反应速率大,所以反应速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C项正确。
8.C 解析:分析图像可知12 s内A的浓度变化为(0.8-0.2) mol·L-1=0.6 mol·L-1,反应速率v(A)==0.05 mol·L-1·s-1,A项错误;分析图像可知12 s内B的浓度变化为(0.5-0.3) mol·L-1=0.2 mol·L-1,v(B)= mol·L-1·s-1,v(C)= mol·L-1·s-1,由,则b=1,c=2,A、B的化学计量数不同,12 s后达到平衡状态,A的消耗速率不等于B的生成速率,B项错误,C项正确;消耗3 mol A放热Q kJ,12 s内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0.6 mol·L-1×2 L=1.2 mol,消耗1.2 mol A放出的热量为0.4Q kJ,D项错误。
9.B 解析:由题给图像可知,温度低于40 ℃时,温度升高,溶液变蓝的时间短,但温度高于40 ℃时情况相反,A项正确。因为N、P两点的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可能相等,B项错误。图中M点所用的时间为80 s,则NaHSO3的反应速率为(0.020 mol·L-1×10.0 mL×10-3 L·mL-1)÷(50 mL×10-3 L·mL-1)÷80 s=5.0×10-5 mol·L-1·s-1,C项正确。由题给条件,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可知,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作该实验的指示剂,D项正确。
10.C 解析: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项正确。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B项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项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等程度增大,D项正确。
11.答案:(1)0.009 mol·L-1·min-1 (2)AD (3)一定
解析:(1)10~20 min时,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9 mol·L-1·min-1;(2)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到原来的1.2倍,所以采取的措施可以是缩小容积增大压强,也可以是加入NO增大NO的浓度,因此A、D正确。
12.答案:(1)减小 (2)减小 1.33×10-3 mol·L-1·min-1
(3)15~20 min,25~30 min (4)AB D
解析:(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2)前10 min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SO2和O2的浓度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前15 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33×10-3 mol·L-1·min-1。(3)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段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15~20 min和25~30 min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10~15 min,三条曲线的斜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其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容积。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的变化是O2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平衡发生移动引起SO2、SO3的物质的量随之发生变化。
13.答案:(1)①a和b b和c ②0.000 167 mol·L-1·s-1
(2)不能 两组实验中,高锰酸钾的浓度、用量不相等,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但用量大导致溶液褪色所需时间变长
解析:(1)①探究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常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相同,则实验a和b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b和c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a测得混合后溶液褪色的时间为40 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KMnO4)==0.000 167 mol·L-1·s-1。
(2)两组实验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不相等,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因用量大会导致溶液的褪色时间变长,故不能得到“溶液褪色所需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大”的结论。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组训练7.1化学反应速率1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组训练7.1化学反应速率1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 ml·L-1·s-1,在一定温度下,将X和Y各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