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师
学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年级
八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副三角板,圆柱,若干个长方体、正方体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教材安排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安排的一节课,主要是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并会利用进行简单运算。也掌握了如“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
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建立数学模型,逐步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教学难点
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多媒体出示问题:
勾股定理:
要登上12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使梯子低端离建筑物5m,则梯子的长度至少为多少m?(先根据题意画图,再解答)
学生齐答。
学生自己解答。
温故而知新,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120页的例1,回答下列问题:
(1)蚂蚁爬行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2)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能在曲面上求吗?
2、教师教具演示过程。
3、多媒体演示。
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20页例1。
学生思考并作答。
3、学生观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从有趣的生活场景引入,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试牛刀
1、多媒体展示问题1:
在边为长1米的正方体中,一只蚂蚁从顶点A出发沿着正方体的外表面爬到顶点B,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B
C
A
教师多媒体展示分析过程。
多媒体展示问题2: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长2米,宽10米,高5米,若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长方体的表面爬到B处,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多少?
小组合作:
利用正方体模型,动手操作,构建数学模型。
画出平面图形,写出解答过程。
学生利用长方体模型,尝试分析思考。
学生板演解答过程。
将问题的条件稍作改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既拓宽学生视野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有了之前的经验,自言而然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的A点相对的B点处的事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п的值取3)
一块砖宽AN=5cm,长ND=10cm,CD上的点B距地面的高BD=8cm.地面上A处的一只蚂蚁到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
学生完成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课后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何收获和感想呢
学生畅所欲言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谈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勾股定理应用
勾股定理:
应用: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展示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