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 数据的收集教案及反思
展开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收集”在教材中起着对后面进一步学习的铺垫作用,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进而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额数与频率的概念.
2.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2.在形成猜想和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利用数据的收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体验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李小姐有一个工厂,管理人员有李小姐、6个亲戚;工作人员有5个领工、10个工人和1名学徒,现在需要增加一个新工人.
小张姐姐应征而来,与李小姐交谈,李小姐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工资是每周300元.”小张姐姐工作几天以后,找到李小姐说:“你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每周3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300元呢?”李小姐说.“小张.平均工资是300元,不信,你看这张工资表”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小姐说平均每周工资3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姐姐?
(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学生兴奋异常,思维活跃,算的算,议的议,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讨论.)
生1:老师,平均工资是300元,李小姐没有欺骗小张姐姐.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通过计算,6900÷23=300.
师:不错,通过计算说明问题,有一定依据.
生2:不对,我认为小张姐姐受骗了,因为300元不能反映工人的平均工资.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2:因为李小姐每周就有2200元,而剩下的22人的工资总和只有4700元,这样计算4700÷22≠300,所以300元不能反映工人的平均工资.
师:分析正确,有理有据.同学们,他们两人都说得有道理,李小姐从老板的角度出发,根据工资表说明她的工人的平均工资不错,每周是300元.小张姐姐从工人的角度出发,根据工资表说明工人的平均工资不到300元.说明相同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解释,如果没有数据,能说明问题吗?
(学生之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小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
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知道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收集数据呢?比如,我们班评选谁是最爱参加班级卫生劳动的同学?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做一次小调查,并记录调查中收集的数据.
(学生分小组做调查,并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统计结果.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调查活动中.)
生3:1小组经过民意调查,评选小梅为最爱卫生劳动的人.
生4:2小组征求本组每位同学的意见,评选小明为最爱卫生劳动的人.
生5:3小组评选张强为最爱卫生劳动的人.
生6:4小组评选谢丽为最爱卫生劳动的人.
师:每个小组评选的人不同,这四个人中评选谁呢?
生:投票选举.
师:现在我们请三个同学,一个负责唱票,一个负责记票,一个负责监督.
学生投票并统计票数.
师:在记录数据的时候,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比如小梅)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而有的同学(比如张强)的名字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今后,我们用频数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频数和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快下课了,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生7: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在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数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8: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生9:经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记录数据可以用“正”来统计.
生10: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收集数据的步骤.
师:刚才几位同学小结比较全面.其实,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里,你若用心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它,便会发现数学规律巧妙地安排了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原理,我们不但要学好数学,而且要会用好数学.
师:最后我们做一个课后作业:
某餐厅共有7名员工,所有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表:
如果你去应聘服务员,面对招聘广告宣传“人均月工资超过800元”,你应该怎样看待这则广告?如果你去应聘,应该如何去核实你的工作报酬.
(课后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用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用生活中的事例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有用的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员
李小姐
亲戚
领工
工人
学徒
合计
工资/人
2200
250
220
200
100
——
人数
1
6
5
10
1
23
工资总数
2200
1500
1100
2000
100
6900
人员
经理
厨师
会计
服务员
人数
1
2
1
3
工资额
2000
800
600
400
初中数学2 数据的收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 数据的收集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上册2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2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2 数据的收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2 数据的收集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