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4.1 同类项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6951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 整式的加减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教案
展开《同类项》------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互动游戏中讨论研究出同类项的定义,并通过几个游戏对上述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
二.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 师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1.课前游戏---看谁找的快 规则: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二次单项式与三次单项式 。
2.探究新知 (1)同类项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单项式。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例如:-5与215; 9x³y与15x³y | 师:课件演示几个单项式,并要求学生按游戏规则完成课前游戏。
师:要求学生观察找出来的这两个单项式,说出他们的系数和次数: (1)5xy (2)3a²b 同时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在(1)上添一笔“|”,在(2)上添一笔“―”使(1)、(2)变形为另外的两个单项式。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对单项式,找出特征。 根据学生找的特征引出课题。
师:根据同类项的定义让学生练习写出一对同类项。 | 生:回忆前几节课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游戏。
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出(1)的系数是5, 次数是2;(2)的系数是3,次数是3。
添一笔之后: 5xy→ 15xy 3a²b→ -3a²b
生:学生可能会说出字母相同,单项式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一对同类项。 | 以游戏的形式开始教学,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温故而知新 |
本节教学反思
我运用启发、诱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上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3.4.1《同
类项》。本完成教学目标并反思如下
一、课前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理解、掌握同类项的概念。
2、会判断同类项。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4、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感悟、体验归类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判断、
创新精神及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思路在探索把具有相同特征的项归为一类的过程中能对数学概念作出合理的解释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
教学重点会判断同类项
教学难点寻找单项式的相同特征二合作交流探求结论
1、学生讨论、观察多项式中哪些项可以归为一类
2、学生代表发言结果可能有多种情况老师视情况加以引导
【思考2】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哪些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归纳】同类项1、所含的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
的指数也相同。特别常数
项都是同类项
总结同类项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讨论及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在学生思考问题中对于符号问题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对符号问题生动化,活泼化,不只是局限于它是数学符号,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教师的课堂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地保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但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同类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同类项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 同类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 同类项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同类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同类项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