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抽样调查了某校30位女生所穿鞋子的尺码,数据如下(单位:码):
则鞋厂最感兴趣的是这组数据的(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2、八(3)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4、4、5、、6、6、7,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6B.5C.4D.3
3、某校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敏己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1名同学成绩的( )
A.最高分B.中位数C.极差D.平均分
4、已知小明在一次面试中的成绩为创新:87,唱功:95,综合知识:89;若三项测试得分分别赋予权重3,6,1,则小明的平均成绩是( )
A.90B.90.3C.91D.92
5、小明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如果按如图所示的权重计算总评得分,那么小明该学期的总评得分为( )
A.86分B.87分C.88分D.89分
6、如果你和其余6人进入了八年级速算比赛的总决赛,你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3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
①a表示负数;
②若|x|=x,则x为正数;
③单项式的系数是;
④多项式﹣3a2b+7a2b2﹣2ab﹣1的次数是4;
⑤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适合抽样调查;
⑥调查七年级(1)班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适合抽样调查.
A.1B.2C.3D.4
8、根据下面的两幅统计图,你认为哪种说法不合理( )
A.六(2)班女生人数一定比六(1)班多B.两个班女生人数可能同样多
C.六(2)班女生人数可能比六(1)班多D.六(2)班女生人数一定比男生多
9、学校快餐店有12元,13元,1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下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是( )
A.12.95元,13元B.13元,13元C.13元,14元D.12.95元,14元
10、要调查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的是( )
A.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B.某城市居民6月份人均网上购物的次数
C.即将发射的气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D.银川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数据1,2,4,5,2的众数是 _____.
2、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
3、某校组织一次实验技能竞赛,测试项目有理论知识测试、实验技能操作A、实验技能操作B,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并将这三项得分分别按4:3:3的比例计算最终成绩.在本次竞赛中张同学的三项测试成绩如下:理论知识测试:80分;实验技能操作A:90分;实验技能操作B:75分;则该同学的最终成绩是______分.
4、已知一组数据:18,17,13,15,17,16,14,1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__________.
5、已知7,4,5和x的平均数是6,则___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4,2,0,-5的中位数是什么?
2、2020年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跳水比赛是大家最喜爱观看的项目之一,其计分规则如下:
a.每次试跳的动作,按照其完成难度的不同对应一个难度系数H;
b.每次试跳都有7名裁判进行打分(0~10分,分数为0.5的整数倍),在7个得分中去掉2个最高分和2个最低分,剩下3个得分的平均值为这次试跳的完成分p;
c.运动员该次试跳的得分A=难度系数H×完成分p×3
在比赛中,某运动员一次试跳后的打分表为:
(1)7名裁判打分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2)该运动员本次试跳的得分是多少?
3、学校小卖部有A,B,C,D,E五种冷饮销售,它们的单价依次是5元、3元、2元、1元和0.5元.某天的冷饮销售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天该小卖部销售的冷饮的单价的平均值是多少元?
4、为了了解秦兵马俑的身高状况.某考古队随机调查了36尊秦兵马俑,它们的高度(单住:cm)如下:172,178,181,184,184,187,187,190,190,175,181,181,184,184,187,187,190,193,178,181,181,184,187,187,187,190,193,178,181,184,184,187,187,190,190,196
(1)这36尊秦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能据此估计出秦兵马俑的平均高度吗?
5、嘉嘉和淇淇两名同学进行射箭训练,分别射箭五次,部分成绩如折线统计图所示,已知两人这五次射箭的平均成绩相同.
(1)规定射箭成绩不低于9环为“优秀”,求嘉嘉射箭成绩的优秀率.
(2)请补充完整折线统计图;
(3)设淇淇五次成绩的众数为a环,若嘉嘉补射一次后,成绩为b环,且嘉嘉六次射箭成绩的中位数恰好也是a环,求b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分析】
鞋厂最感兴趣的是各种鞋号的鞋的销售量,特别是销售量最多的即这组数据的众数.
【详解】
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故鞋厂最感兴趣的销售量最多的鞋号即这组数据的众数.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对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
2、B
【解析】
【分析】
本题可先算出x的值,再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
【详解】
解:∵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4,4,5,x,6,6,7.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
∴x=5×7−4−4−5−6−6−7=3,
∴这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为:3,4,4,5,6,6,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熟知中位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B
【解析】
【分析】
由于共有11名同学参加某比赛,比赛取前6名参加决赛,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即可.
【详解】
解:由于共有11个不同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后的共有6个数,
故只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了.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中位数的意义.
4、D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计算.
【详解】
解:小明的平均成绩为分,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正确掌握各权重的意义及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小明该学期的总评得分=分.
故选项B.
【点睛】
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掌握加权平均数公式是解题关键.
6、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由中位数的概念,可知7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4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3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
【详解】
解:由于总共有7个人,第4位选手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3名,
故应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中位数的含义,以及利用中位数作判断,理解中位数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7、B
【解析】
【分析】
直接根据单项式以及多项式的相关概念,正数和负数,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a表示一个正数、0或者负数,故原说法不正确;
②若|x|=x,则x为正数或0,故原说法不正确;
③单项式﹣的系数是﹣,故原说法不正确;
④多项式﹣3a2b+7a2b2﹣2ab﹣1的次数是4,故原说法正确;
⑤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适合抽样调查,故原说法正确;
⑥调查七年级(1)班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适合全面调查,故原说法不正确.
正确的个数为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正数和负数、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及绝对值的性质,掌握它们的性质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
8、A
【解析】
【分析】
根据两个扇形统计图,只能得到两个班级男女生比例的大小,无法确定男生和女生的具体人数,由此即可得.
【详解】
解:∵两个班的人数不知道,
∴无法确定每个班的男生和女生的具体人数,
∴六(2)班女生人数一定比六(1)班多不合理,
故选:A.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理解题意,掌握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9、A
【解析】
【分析】
可以设得总人数为x人,然后求得总钱数,再求平均数即可;在此题中购13元价格的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详解】
解:设本校共有师生x人,则买饭菜的费用是①12元:25%x×12=3x
②13元:55%x×13=7.15x,
③14元:20%x×14=2.8x
该校师生购买饭菜费用的平均数是(3x+7.15x+2.8x)÷x=12.95元.
购13元饭菜的人最多,所以众数为13元.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众数与平均数的知识,属于简单题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把所有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得平均数.
10、C
【解析】
【分析】
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再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A、调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视率,适合抽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调查某城市居民6月份人均网上购物的次数,适合抽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调查即将发射的气象卫星的零部件质量,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调查银川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合抽查,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二、填空题
1、2
【解析】
【分析】
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
【详解】
解:数据1,2,4,5,2中,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2次,因此众数是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众数的意义及求法,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
2、 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解析】
【分析】
根据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即可解答.
【详解】
解: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样本是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故答案为: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
【点睛】
本题考查了总体、样本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掌握总体、样本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3、81.5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该同学的最终成绩是:(分).
故答案为:81.5.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熟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4、16.5,17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详解】
将,,,,,,,从小到大排列为:,,,,,,,
其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为,
中位数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众数和中位数,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8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得:4+5+7+x=6×4,
解得:x=8,
故答案是: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x1+x2+x3…+xn).
三、解答题
1、1
【解析】
【分析】
先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求出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
【详解】
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5,0,2,4,处在中间位置的数为0和2,因此中位数是(0+2)÷2=1,
答:4,2,0,-5的中位数是1.
【点睛】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做错,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2、(1)7.5,8.0;(2)该运动员本次试跳得分为84分.
【解析】
【分析】
(1)根据众数(一组数据中心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中位数(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的定义即可得;
(2)根据运动员试跳得分公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1)7.5出现的次数最多,7名裁判打分的众数是7.5;
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7.5、7.5、7.5、8.0、8.5、8.5、9.0,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得,中位数为8.0;
故答案为:7.5,8.0;
(2)根据试跳得分公式可得:
(分),
故该运动员本次试跳得分为84分.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理解三个定义及题意中公式是解题关键.
3、1.985元
【解析】
【分析】
根据加权平均数可直接进行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得:
(元),
答:这天该小卖部销售的冷饮的单价的平均值是1.985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熟练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
4、(1)这36尊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是185cm,中位数是185.5cm,众数是187cm;(2)一般而言,可以估计秦兵马俑的平均高度为185cm左右
【解析】
【分析】
(1)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平均数;把给出的此组数据中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此组数据的中位数;这些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此组数据的众数;
(2)根据平均数回答即可.
【详解】
解:(1)(172+175+178×3+181×6+184×7+187×9+190×6+193×2+196)÷36
=6660÷36
=185(cm),
∴平均数为185cm;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72,175,178,178,178,181,181,181,181,181,181,184,184,184,184,184,184,184,187,187,187,187,187,187,187,187,187,190,190,190,190,190,190,193,193,196,
∴中位数为:(184+187)÷2=185.5(cm);
∵此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87,
∴所以此组数据众数是187(cm),
答:这36尊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是185cm,中位数是185.5cm,众数是187cm;
(2)∵这36尊兵马俑高度的平均数是185cm,
∴一般而言,可以估计秦兵马俑的平均高度为185cm左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方法的运用,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1)60%;(2)补全图形见解析;(3)7.
【解析】
【分析】
(1)找出嘉嘉射箭成绩不低于9环有几次,再除以总次数即可.
(2)求出嘉嘉的平均成绩,结合题意可知淇淇的平均成绩,设淇淇最后一次成绩为m,利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列出关于m的等式,求出m,即可补全统计图.
(3)根据众数的定义可求出a的值,即可知嘉嘉六次射箭成绩的中位数,结合中位数的定义,按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排列时只有7环和9环相邻时中位数才是8,故可得出,即确定b的最大值.
【详解】
(1)根据统计图可知嘉嘉射箭不低于9环的有3次,
故嘉嘉射箭成绩的优秀率为.
(2)嘉嘉的平均成绩为环
设淇淇最后一次成绩为m,
∴淇淇的平均成绩为
由题意可知,即,
解得:m=8.
故淇淇最后一次成绩为8,
由此,补全折线统计图如下:
(3)淇淇射击5次中8环出现了3次,
∴a=8,
∴嘉嘉六次射箭成绩的中位数是8环,
嘉嘉射箭前5次由小到大排列为:5,7,9,9,10.
∵,
∴当时,才能保证嘉嘉六次射箭成绩的中位数是8环.
故b的最大值为7.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且掌握求平均数的公式,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码号
33
34
35
36
37
人数
7
6
15
1
1
姓名
平时
期中
期末
总评
小明
90
90
85
难度系数
裁判
1#
2#
3#
4#
5#
6#
7#
3.5
打分
7.5
8.5
7.5
9.0
7.5
8.5
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果店内的5个苹果,其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7页。
这是一份初中第九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调查中,适宜全面调查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